APP下载

袋狮

2020-09-10盗龙

天天爱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米切尔体形合力

盗龙

澳大利亚是一片神奇的大陆,由于长期被海洋包围,与其他大陆分隔,从而演化出了独特的生物类群。

澳大利亚没有大型猫科动物,却曾经生活着一种名为“袋狮”的猛兽。实际上,它与狮子可没有一点儿关系。

10万年前的更新世末期,澳大利亚东部的森林远比今天茂盛,绿色一直延伸至大陆腹地。

在森林与草原的交界处,一群巨型短面袋鼠正在吃草,这些大家伙站起来足有三米高,比今天体形最大的红袋鼠还要高大!

巨型短面袋鼠不时直起身子四处张望。除了鸟鸣声,周围非常安静,这让巨型短面袋鼠们安下心来。几只吃饱的巨型短面袋鼠慢悠悠地来到树下休息,没注意到头顶上方有一双犀利的眼睛正盯着自己。

一只袋狮躲在浓密的树叶之中,顺着树枝慢慢地走到巨型短面袋鼠上方,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现在,巨型短面袋鼠就在袋狮的正下方,它们之间只有几米的距离。

袋狮抓住机会,一跃而下,扑到猎物身上。袋狮的大爪子牢牢地抓住猎物,血盆大口紧紧地咬住对方的脖子。被袭击的巨型短面袋鼠拼命跳跃,企图将袋狮甩下来。

袋狮的突然出现惊动了其他巨型短面袋鼠,它们留下被袋狮抓住的同伴,纷纷跳跃着向草原的方向逃去。任凭巨型短面袋鼠如何挣扎,袋狮死死咬住就是不放,直至对方鲜血横流,最终倒在地上一动不动。

人类对澳大利亚的认知是从英国人发现并登上这片大陆开始的。

托马斯·米切尔是一位英国陆军少校,同时也是一位探险家,当年他所服役的部队就驻扎在今天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

侣38年,米切尔向世人展示了他在威灵顿山谷中捡到的那些奇特化石,但他并不知道这些化石到底属于什么动物。十几年后,米切尔退役回到英国,为了一探究竟,他带着自己发现的化石拜访了当时最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查尔斯·欧文。

欧文仔细研究后,确认这些来自威灵顿山谷的化石属于一种凶猛的、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肉食猛兽,就像狮子一样。根据这些特征,欧文在1859年将其命名为“袋狮”。

袋狮的名字里尽管有个“狮”字,但它属于有袋类动物,并不是猫科动物。

与狮子相比,袋狮的体形要小得多,体长只有1.5米左右,肩高0.7米,体重在100—130千克之间,一些特别大的个体可能会超过150千克。

尽管体形无法与熊、狮子和老虎相比,但袋狮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有袋类肉食动物,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出现过的最大的肉食猛兽。

作为肉食动物,怎能少得了满嘴的利齿。不过,袋狮的牙齿与我们熟知的肉食动物有所不同。

无论是狮子,还是狼和熊,它们的嘴中都长着长而锋利的犬齿。然而袋狮的嘴中却没有犬齿,取而代之的是特化的门齿。

袋狮的门齿长而弯曲,具有犬齿的作用,能够刺穿猎物的皮肤和肌肉。同时,袋狮的嘴巴里还长着如同刀片一样锋利的臼齿,用来

切碎猎物的皮肉。

袋狮看上去并不强悍,却有着自己的撒手锏——超强的咬合力。古生物学家对包括袋狮在内的39种哺乳类肉食动物的头骨进行了研究,令人意外的是,计算结果显示,袋狮拥有同体形肉食动物中最强的咬合力,比狮子、老虎的还要强大!

正是根据咬合力的推算结果,古生物學家认为袋狮在捕食的时候会用大嘴死死地咬住猎物的喉咙——门齿用于固定猎物,刀片一样的臼齿加上强劲的咬合力,能够撕裂猎物的气管和血管,从而让猎物因窒息和失血过多而死亡。

袋狮生存在200万年前至4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是当时澳洲大陆的顶级掠食者。

善于爬树的袋狮会隐藏在高处,待猎物从下方经过的时候突然扑上去,是典型的伏击型杀手。

袋狮的猎物中既有袋鼠这样敏捷的动物,也有双门齿兽、袋貘那些已经灭绝的大型动物。

4万年前,袋狮突然消失了。人类和气候变迁是导致其灭绝的重要原因。

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在5万年前来到这片土地,很快便与袋狮相遇,并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除了人类带来的生存压力,气候的改变也给了袋狮致命的一击。澳洲大陆的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面积的萎缩导致大型动物消失,袋狮因此逐渐断粮。

在人类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之下,袋狮这种威猛的有袋类肉食动物最终灭绝,只留下一具具化石。

猜你喜欢

米切尔体形合力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合力套纸杯
气鼓鼓的河鲀
合力
无福消“瘦”
犟龟
人类的咬合力不及蟑螂的五分之一
一生一佳作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
保持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