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炼化企业电气仪表保障能力提升探讨

2020-09-10朱德霖

环球市场 2020年9期
关键词:电气仪表能力提升

朱德霖

摘要:本文针对某炼化企业中下属电气仪表单位,所面临的困惑、困难等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为有效提升炼化企业电仪专业的保障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炼化企业;电气仪表;专业保障;能力提升

一、电仪专业在炼化企业长周期运行保障中的作用

炼化企业运行过程中,高效的电仪专业保障是连续自动化生产的有力支撑,电仪专业的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利用对电仪设备的性能变化及运行时间进行统计及控制,对电仪故障发生的次数进行统计并开展评估等手段,着手预防性维修工作,尽可能的防止电仪设备故障的出现,不断提高炼化企业长周期运行过程中电仪专业保障能力,保证生产装置稳定有效运行。二是强化对电仪设备动态管理制度及体系优化运行,做好电仪设备的动态管理,进一步健全电仪设备应急处理流程,做好电仪设备风险的管控工作,以保障工作人员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予以处理日常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电仪设备故障或问题。三是通过管理人员节假日和双休日带班,加强电仪设备集中巡检,强化对电仪设备状态监控。四是优化炼化企业内部各项资源,在电仪专业管理过程中融入创新理念,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执行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强化作风建设,发挥领导干部引领作用,同时树立起优秀员工典范、对落实工作责任不力的员工进行考核,双向激励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此外还必须做好“三基”工作,从更多层面,更多维度的推进电仪专业管理工作,提升专业管理能力。

二、改革发展环境下,某炼化企业电仪专业面临的困惑

新时代下,随着炼化企业不断的持续性发展,企业内部的电仪维保任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这也对于电仪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改革发展的形势之下,电仪专业面临的困惑也凸显而出。大部分员工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没有适度的压力更缺乏有效的动力,工作目标不明確,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只满足于自身已有的技能,对于目前的工作绩效自我满足,不注重理论学习和自我提升,这些问题都将是提升电仪专业保障能力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拦路虎。

三、某炼化企业电仪专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2003年某炼化企业电仪专业实施扁平化管理,成立电仪部,组建初期员工663人,管理岗位93人,其中中层管理人员4人、基层管理人员18人;具备初、中、高级技术人员173人。生产操作岗位525人。大学以上学历56人;大、中专学历为287人;中技学历为170人,高中以下学历(含高中)112人。大、中专以上学历占人员总数的54o /o.取得高级工程师资质8人;工程师资质42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10人。有运行电工、检维修电工、仪表工、焊工、管工、驾驶员等7个工种,329人取得高级工技术资格,44人取得中级工技术资格。

由于结构较为庞大,无法量化对各类员工进行集中管理,只能够在形式上将所有员工进行切块划分、同类业务整合,导致整体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1)下属基层车间管理及辅助岗位人员过多,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费用;2)业务空间受到机构设置的局限。车间保运和检维修人员不匹配,分布不合理,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人员大部分集中在保运上,检维修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3)参与市场竞争的资质、技术储备、工器具配备、市场经验、施工能力、配套的市场型人才等都存在着很大缺口,市场竞争力状况不容乐观。

为不断适应企业发展需要,2011年、2014年、2018年公司多次对电仪专业内部机构进行优化调整。2018年8月更名为电气仪表中心,现内设机构为4个专业科室、4个作业区域。所辖现场维护及运行班组30个。

电仪中心成立之后,由于电仪专业技术性较强,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外界人才市场对电仪专业人才也同样存在较强的需求,一些外部企业工资水平又较高,对一些综合素质好、专业技术高、工作能力强的职工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一部分人员考虑到自身未来和前景,从而导致部分人才流失,危及了电仪中心人才队伍培养及稳定过程,直接影响到电仪中心整体生产任务的完成及业务的拓展空间。

四、原因分析及措施

在炼化企业运行及发展管理过程中,电仪保障存在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虽然通过不断强化管理,总体故障数呈下降趋势,但仍然有故障高发,电仪专业的管理水平还有待大幅度的提高,保障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近十年的电仪设备故障数据分析:重大故障和非计划停工次数大幅减少,扭转了影响安全稳定生产被动局面,但潜在威胁仍然存在。

(2)目前,在炼化企业电气仪表单位中,电气仪表维保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年龄较大的员工非电仪或者相关专业出身,学历低、理论水平欠缺,适应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多数员工在相当长的工作经历中,因各种原因没有机会再接受一些更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专业技术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加上电仪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部分员工很难熟练地掌握新生代电气仪表的应用维修保养技能;近几年新入职电仪员工,学习能力较强,理论水平尚可,但现场经验不足,实际操作水平不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经验和自我提升,短时间成为电气仪表专业保障力量的主力军也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的。另外,在电气仪表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以及突发故障抢修过程中,检维修质量把控和技术管理不足等,也是导致频繁发生电仪设备故障一个原因。

(3)管理经验缺乏共享。一是在炼化企业正常运营以及发展过程中,各炼化企业之间缺少管理经验的共享,也因此不同地区的电气仪表管理技术、操作方法各有不同,同时管理制度及管理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二是即使是同一个企业内部的电气仪表技术管理人员,也会由于自身管理理念不同或是管理水平高低差异,导致在电气仪表应用、维修以及后续管理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效沟通,共享管理经验,因此在不同的炼化企业可能会反复发生同类的电仪设备故障。

(4)外部环境导致专业人员不具有较高匹配度,电气仪表设备类型多种多样,数目繁多,随着高新技术快速的发展并取得先进突破,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对电气仪表专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要,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以及技术型人才存在严重的断档以及结构性缺失等现象,加上大学生入职后接受系统的专业化培训不足,使得新一代的电仪专业技术力量不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5)较为繁重的重复性、事务性工作,耗费技术资源和降低工作效率。在炼化企业电气仪表保障能力提升过程中,各专业科室以及基层单位之间往往会重复承担电气仪表设备管理和后续维修过程中的一部分责任,职责不清晰,分工不明确,就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清楚了解各层级职责所在,扯皮推诿甚至不作为慢作为,从而极大浪费了人力资源,降低了电气仪表设备维保工作效率。

电仪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组织机构整合,激励机制及管理方式的变革是炼化企业电仪专业保障能力提升所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针对于以上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且探究问题产生的成因,建议采取以下多项措施:

1.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电仪专业管理体制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炼化企业电仪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对各类电气仪表设备设施以及供电系统等做好认真细致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解决其中所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及管理设备,对于电仪设备进行改造以及强化管理。此外,还必须始终坚持服务生产,筹划集中培养出一批具备较高专业技术素质的电仪人才队伍,专门负责电气仪表的运行检修以及维护工作,同时,将电仪专业人员配置到各个生产单元当中,从根本上保障公司能够可持续性发展。

2.充实电仪专业人员队伍,提高电仪人员技术水平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电仪中心是技术密集型单位,有其自身特点,必须提高电仪专业队伍和人员综合素质,一是充实专业性人才,可引进高校毕业生并做好专业培训工作,二是考虑到电仪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成长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就必须制定出一整套培训方案,并采用固定的机制督导实施,也可筹建维修技术培训中心或培训基地,进一步提升电仪人员业务技能,以适应岗位要求。三是在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强化实操培训,将理论知识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其业务能力。四是借助案例或故障分析,向实践学习,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处理现场实际问题能力。

3.加强电仪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首先,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带头学业务、掌握专业技能,形成全员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其次,要突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管理,畅通技术人才培养渠道,规划技术管理人员职业远景,促进技术人员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时,稳定技术管理人员队伍。最后,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促进管理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

4.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各个方面的技术知识,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积极锻造专业技术人才链。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总部、公司举办了各类培训班和技术交流活动,组织技术人员论文发布、专业例会,并安排技术精,水平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带徒弟等,并对电仪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竞聘上岗工作,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做到人职匹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更好地适应了公司发展的需要。

五、取得成绩与效果

正常生产运行中,一旦发生电仪重大故障或非计划停工将带来较大经济损失,电仪中心以减少电仪故障、保障安稳生产为工作重点。

1.为适应企业发展,电仪中心努力创新管理模式,落实员工责任,强化规范操作和提高电仪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一是组织学习电仪专业技术规程,规范作业和操作,杜绝人为误操作;二是强化预案演练和故障检修演练,针对部分要求时间短的抢修,固化流程并提前做好工器具、备件、材料准备;三是督查落实应急响应机制。采取设备包机制落实、设备动态平台管理、干部带班集中巡检、工作表单化执行等手段,有效降低了电仪设故障率,近三年来,电仪设备重大故障(非计划停工、大机组停车)均小于2次/年。

2.电仪中心人员结构有较大改变,减员增效优化整合初见成效。经过协解、退休、辞职、内部调动等减员渠道,共减员217人,截止到2020年初现有职工446人。管理及专业人员在聘人数为72人。电仪中心有高级工程师9人,主管师54人,助理师9人。技能操作人员分为检维修电工、运行電工、仪表工、高架车驾驶员四个工种,其中高级技师8人,技师38人,高级工273人,中级工45人,初级工6人。

3.联系实际做好新员工培训调查及分析,从组织战略出发,全面的、客观的制定相关培训计划和内容,做到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岗外培训相结合。一是对于每个新进毕业生,首先做好岗前各项培训,严格要求他们从基层做起,熟悉基层业务范围,了解基层管理结构,知晓基层工作模式,确保他们能够系统掌握基层的各项工作,以便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培训形式多样化,理论与实操水平同步提升。组织开展“导师带徒”“技术讲堂”“论文答辩”等各项培训活动。通过“仪表调节阀维修技术培训基地”和“电动机检修技术培训基地”的实操课堂,强化业务技能,使之有能力适应今后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三是强化实践锻炼,提高业务能力。在重要检修、维修、抢修工作中,安排他们作为主要成员之一,参与故障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等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升华所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扩建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中,促使他们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学知识、练技能、出成绩,确保其价值得到全面展现。2003年以来27名大学生中,4人已担任了基层管理人员,2人聘为工程师,21人成为技术骨干。

4.电仪单位是一支为生产服务的技术型团队,最大的资本是人力资本。加速电仪人才培养是确保企业生产装置电仪设备的稳定运行的关键,该电仪单位结合自身特点,一直在职工中推崇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人为本、技术精、重服务、稳生产、促和谐”的工作理念和“队伍专业化、服务精细化、技术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的工作要求,近年来,不断完善基层员工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员工培训学习系统”实现了员工在线学习与考试,组织开展常态化基本功训练,全力推进系统操作培训考核和“岗位操作证”取证工作,夯实了培训基础,有效提升了员工岗位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把本岗位理论与实操考试完成情况与奖金系数、技师评聘紧密挂钩,为员工注入学技术、练硬功的源动力,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支持员工的职业化成长,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六、待探讨问题

(一)电仪安全管理仍存在问题

虽然说本文已经采取多项措施,以解决之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但是电仪专业一部分人员仍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电仪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同时仍然存在侥幸心理,管理方面低老坏等现象严重;部分员工不清楚装置工艺流程、不了解现场作业面临的风险,危险因素识别不清;作业中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一些强制性要求落实打折扣等,安全管理仍需加强。

(二)“三基”工作有待提升

从当前工作现状看,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训练仍存在较大不足,一是班组管理出现滑坡,人才流失,缺乏有能力、懂管理的基层管理人员;二是常规性管理工作不到位,管理制度未能有效执行;三是班组安全活动、岗位练兵等流于形式;四是工作要求不严、标准不高,五大纪律(劳动纪律、工作纪律、工艺纪律、值班纪律、操作纪律)执行不到位,检查督促不严格。

(三)电仪人员综合素质欠缺

根据近年来出现的电仪故障分析来看,探究根本原因是人的因素所致,不论是管理层面还是作业层面,都是“人”起着决定性作用。专业技术水平制约着管理工作实施,部分电仪人员不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专业素质,技术水平跟不上管理工作需要,思想观念也不能够同现如今的电仪专业技术发展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相适应。一部分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真正履行工作职责,一味当好人,怕担风险,只要求技术方面过得去,缺乏担当意识和自我突破,无形中局限了自我提升。

(四)责任落实不到位

责任落实不到位突出表现在“责任主体不明确”,常常是人人都有責任,但没有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造成人人都不担责任的实际现状。如何落实责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需要从制度层面、管理层面着手,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要求,逐项解决和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还表现在执行力不强,根源在于督查检查和考核不到位,导致具体工作实施当中出现管理偏差,不能够有效执行,降低管理效能,工作绩效低下。

(五)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人员结构老化

当前体制下,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造成员工缺乏工作动力,近年来,员工老龄化突出,特别是一线技能操作人员年龄结构差异太大,部分老龄化员工只满足自己现有的工作经验及技能水平,技能提升也存在客观难度,甚至不能适应炼化企业高度自动化连续生产的需要。七、结语

随着科技进步和自动化水平的发展,电气仪表设备在炼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气仪表保障能力的有效提升直接影响到炼化企业正常的生产及运营,因此炼化企业在生产及发展过程中应从各层面、多方位着手,针对炼化企业中电气仪表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电气仪表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好“三基”工作,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切实保证炼化企业长久安全可靠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聪.对电气与仪表设备系统控制的探讨[J].电源技术应用,2013(05):215+229.

[2]吴春雨.电气仪表工程安装与调试探究[J].商品与质量,2015,000(033#:187-188.

猜你喜欢

电气仪表能力提升
浅析电气仪表自动化安装与调试
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措施
电气仪表故障诊断及维修实践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化工行业电气仪表使用安装核心技术问题及方法
电气仪表工程安装调试工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