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整本书阅读与课堂教学同步

2020-09-10徐志勤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屠户枣子原著

徐志勤

驱动学生阅读名著行为的重要前提是激发阅读兴趣。没有阅读兴趣,再好的名著阅读指导课也不能真正推动名著阅读行为。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以教材为凭借,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带动名著阅读。

一、以“改动式”阅读激发读整本书的兴趣

借助课内名著节选内容,聚焦作品中的某个关键字词,通过改动一个字词(增、删、换、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使整本书阅读与课堂教学同步。

教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狼》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改动式”阅读教学环节:想一想,我们可以把“狼亦黠矣”中的“黠”改为“蠢”吗?请说明理由,并运用课文中的内容佐证。经过认真阅读思考,有的学生说:“一狼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本来是想迷惑屠户,让屠户放松警惕的,结果却给了屠户杀死它的机会,可见,狼亦蠢矣!还有的学生说:“后狼”从柴草堆后面打洞,它以为屠户会一直站在原地不动吗?真是太愚蠢了!教学至此,笔者适时提出一个问题:今天学习的《狼》是名著《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一则。是不是所有的狼都如此的“蠢”呢?蒲松龄为什么用“黠”字评价狼呢?你想知道另外两则有关狼的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吗?那就课外阅读《聊斋志异》吧!话刚落音,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从课桌中拿出《聊斋志异》开始阅读。

二、以“质疑式”阅读激发深度阅读的兴趣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刻画人物、描写情节时,名著都会使用一些非常关键的字词句。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树立文本细读的思想,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高阶思维问题,通过“质疑式”的阅读教学给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契机,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就会提升。

江苏名师徐杰在教学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时,抓住一个“智”字进行质疑式教学,引导學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徐老师在分析完吴用等人的“智”之后提问:同学们,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请细读课文,说说吴用等人“失”在哪里?看似不经意的问题,却让学生一时无语。见学生面面相觑,徐老师这样引导:卖枣子的七人拿着朴刀干什么?你见过拿着朴刀卖枣子的人吗?提示之后,学生兴趣大增,再次认真阅读,很快发现:卖酒的没有带瓢,而卖枣子的却带着瓢,这是一个明显的破绽;七个卖枣子的人在强人出没的地方坦然地享受着树林里的清凉,说明他们本身就是强人;大热天把枣子从安徽贩卖到河南开封,这也不切实际……越发现,越有收获。一时间课堂里议论纷纷,气氛活跃。徐老师进一步点拨:让白胜去卖酒是吴用等人最大的失误,因为杨志等人丢了生辰纲一定会去报官,而白胜长得贼眉鼠眼,官府“按图索人”,一下子就把白胜给抓住了。白胜呢?那堆烙铁还没有烧红,他就……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受这节课启示,笔者做了一次尝试。利用一周一节的“阅读指导课”时间,先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片段,再让学生对比教材中《智取生辰纲》的内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看电视剧能替代原著阅读吗?学生对比二者的异同,进一步感悟到原著语言凝练、质朴、生动、表现力强的特点,明白电视剧代替不了原著。在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笔者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名著导读”部分,通过对名家点评、文章主题语言特征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懂得《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很值得一读,进而开始主动阅读它。

部编教材中还有不少名著节选,如《世说新语两则》《阿长与〈山海经〉》《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教师可以尝试每教学一篇教材中的名著节选,就提供一个高阶的思考话题(或设计“阅读疑点探究任务”,或由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共性问题等),在质疑、释疑中推动整本书的深度阅读。

三、以“猜读式”阅读激发读陌生名著的兴趣

与教材相关联的名著毕竟有限,诸如《海底两万里》《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中外名著,学生对其比较陌生,教材中也没有节选章节与之关联。这样的名著,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笔者认为,“猜读式”阅读教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所谓“猜读式”,就是教师根据已知的内容,引导学生推测未知的内容,以达到吸引全班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目的。笔者在引领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就尝试运用了“猜读式”教学法。教师课前把旧人教版教材中《筑路》一课的关键情节挑选出来,复印成学习资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堂上,教师讲述部分故事情节:保尔费力把脚从泥里拔出来。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彻骨,知道是那只烂靴底掉下来了……讲到关键处,教师让学生猜想接下来的故事走向。如:切甜菜的妇女奥达尔卡误解保尔是偷懒的,保尔生气了吗、辩解了吗?学生猜测后,教师继续讲述:“‘这是我的团证,收回去吧,我可不为一张硬纸片卖命!他的后半句话被全场爆发出来的叱骂声淹没了。‘你扔掉了什么!‘你这个出卖灵魂的家伙!”讲到此处,再让学生猜想:筑路的人们会怎样叱骂一个要开小差的人?学生猜想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猜想要与呈现的名著上下文相结合,猜想人物的话语时要与人物的身份相结合。虽然不少学生在影视上接触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与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联手完成小说“写作”,即在猜想中完成小说“创作”,还是第一次。猜想创作完成后,再对照猜想阅读原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二章“筑路”情节,学生或为自己的猜想与作者不谋而合而欢呼雀跃,或为情节猜想不合理而遗憾。不论哪一种情况,全班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探究、创作,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单位:枣阳市第六中学)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屠户枣子原著
读原著学英语(三)
树上的枣子有多少
漂流瓶
昙花破案
拔牙
巧算枣子
秋风起,枣子甜
从古文中学习写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