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谣言给全国高考添堵添乱

2020-09-09

江淮法治 2020年13期
关键词:传谣高额真题

“高考真题,先付订金违约退款”“内部指标保进一本”……每年高考前后,网上总会有不良机构或不法分子借高考之机炒作一些虚假信息,误导考生和公众。为此,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7月4日公布了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高考假新闻、假信息,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希望各网站不为谣言提供平台,网民也不信谣、不传谣。

这样的提醒,显然很有必要,虽然这些涉及高考的谣言并没有多大的新意,但是每年的考生和家长却不相同,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谣言仍旧是“新鲜”的,仍旧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可能会让一些人上当受骗,或者是耽误考生的前程,或者是损失钱财。

关于涉及高考的各种谣言,首先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网络平台给予打击、遏制、规范和清理,依法追究恶意造谣传谣者的法律责任,让他们付出必要的代价。但是站在考生和家长的角度来看,避免受到谣言的蛊惑则更为重要,因为一旦上当受骗,即便公安部门最终侦破了案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但是已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未必能够追回。与此同时,如果一些考生因轻信了谣言而最终错过正规院校的录取,也会严重损害自身的利益。

常识是应对网络谣言最好的“处方”。一些骗子打着“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的名义忽悠考生和家长,但实际上高考试题在启封前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被外泄和被贩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考生或家长一旦轻信,百分之百上当受骗。还有一些骗子宣称自己是知名高校的招生人员,或者自己在高校有内部关系,以能够弄到“内部指标”的名义向受骗的考生家长收取高额费用。考生和家长应该明白,现在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并严格执行已公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更不会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安心备考、积极迎考、莫信谣言,这才是每一位考生和家长都应该做到,并且应该做好的。

猜你喜欢

传谣高额真题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高额彩礼产生的社会矛盾及解决对策的探讨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高额彩礼治理路径探索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高额收益要谨慎,场外配资需辨明
网络造谣、传谣行为刑法规制研究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