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德担任首任汉学教授时间考证及其贡献与不足

2020-09-08卢源源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德不足

【摘要】基德是伦敦大学的首任汉学教授这一点,国际汉学界是普遍接受的,但是他担任伦敦大学首任汉学教授的时间却并不是1838年,而是1837年。1837年首个汉学教授的席位在伦敦大学设立,基德担任第一任汉学教授,聘期为五年。这次事件在整个英国汉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标志着英国汉学专业化的开始。基德在担任全英首任汉学教授的五年时间里,研究与教学工作并重,做出了不容小觑的贡献。但基德的学术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他拥趸“汉字源于埃及说”,并咄咄逼人地反驳与他不同的学术观点,以及他为皇家亚洲学会编定的书目里出现了“小说”文体错位。

【关键词】基德;汉学教席;学术贡献;不足

【中图分类号】K82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英国汉学起步较晚,再加上英国人深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所以国内的汉学发展非常缓慢。直到19世纪,特别是在1854年英国与清政府正式建交以后,英国人才意识到,古老的中国需要他们的迫切研究。伦敦大学大学院汉学教授席位的设立可以说是英国汉学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这个教授席位在确立与发展的过程中,传教士马礼逊和外交官斯当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对中国的亲身接触和实地考察,充当了中英文化交流的先锋,撰写和捐赠了一批汉学著作,为19世纪后半叶英国汉学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传教士基德,也就是马礼逊的学生担任了伦敦大学的首任汉学教授。关于基德其人的生平和学术,人们对之了解较少,有些专业书籍甚至把基德开始担任汉学教授的时间点搞错了,所以笔者想在这里考证并确认基德开始担任汉学教授的具体时间,并对基德教授的学术贡献以及不足之处做一个简要的评价。

一、基德担任汉学教授的确切时间

张西平教授在其专著《西方汉学十六讲》里讲到英国汉学的发展时,提到了“传教士基德于1838年开始担任伦敦大学的首任汉学教授”,基德是伦敦大学的首任汉学教授这一点国际汉学界是普遍接受的,但是他担任伦敦大学首任汉学教授的时间却并不是1838年,而是1837年。在这一年, 汉学教授的席位首先在伦敦大学得以设立,基德被聘为第一任汉学教授,聘期为五年。这次事件在整个英国汉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标志着英国汉学专业化的开始。所以,1837年这个时间节点至关重要,这也是笔者想要做出纠正的原因。

1825年,基督教第一位入华的先锋传教士马礼逊从远东回到英国,他多方奔走,希望能够在牛津或者是剑桥大学设立汉学教授席位,但马礼逊的奔走呼号直到他去世也没能成功。马礼逊的遗愿是把他生前于1824年带回英国的一批丰富的中文藏书捐赠给合适的大学机构,成立中文教席。这批图书得来不易,价值珍贵,经史子集样样俱全,后来也成为了英国汉学发展的重要基石。马礼逊逝世后,翻译巨匠斯当东继续多方奔走。1837年4月22日,伦敦大学大学院在行政例会上正式提出讨论斯当东爵士的意向书。斯当东来信说明,马礼逊信托委员会有意把马礼逊的图书捐赠给伦敦大学大学院,并且有一附属条件,就是希望学校能开设中文教席,为期五年。伦敦大学大学院最后同意马礼逊信托委员的建议,成立英国国内首个汉学教席。经过层层筛选,汉学家基德脱颖而出。1837年11月4日,大学正式聘请全英的首名汉学教授基德。基德在担任全英首任汉学教授的五年时光里,教研工作齐头并进,做出了绝对不容小觑的贡献。他的学生中出了后来享有盛名的汉学家、翻译家里雅各,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伦敦大学是当时学习中文的重要基地。同为传教士出身的伟烈亚力在其1867年撰述的《在华新教传教士纪念录》里就记载了基德教授这一段重要生平,是学界现存有关基德的生平简述中较权威的。

二、基德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1799年6月19日,基德出生在苏格兰的威尔顿(Welton),12岁时入读了高思博神道学院。基德完成了神学训练,并掌握了多种语言。随后,基德紧跟马礼逊的步伐,乘船前往马六甲英华书院。到达书院的基德立马参与了英华书院的教务及印刷工作,并辅助当时的院长米怜主编杂志《察世俗每月统记》。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中文报刊,该刊的文章“广泛引用孔孟语录和儒家经典中的语言,以诠释基督教义,还通过中国民间故事传说来阐述基督教义”。

基德除了大量师承马礼逊的学术理论之外,还积极拓展并丰富了英国汉学的知识大厦。例如,基德获得伦敦大学正式委任以后一年便发表了就职演讲,然后该演讲结集成为《中国语言的特质及结构》(Lecture on the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不出两年,他就把语言问题全面拓展到研究中国文化问题之上,并写成了《中国》(China or illustrations of the symbols philosophy antiquities customers,super situations laws government education and literature of the Chinese)一书。这两本书并不用作教导汉语的课程教科书,而是覆盖了中国语言文字文化起源的研究。基德在自己的第一本专著《中国语言的特质及结构》(Lecture on the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里,论述了汉字的相关知识,内容平稳丰富,同时也有特色。基德对汉语和汉字的研究不满足于文字的个别表象,而是去努力深入了解汉语发展史,并探索人类语言共生及历史关系,了解背后的人类发展史。他在《中国》一书中也开宗明义地问:“在追查汉语这种源远流长的语言及其源流时,人们不禁会问,它与其他原始语言有着什么关系?汉语——即使某些成分转变了——是否保留了介绍其他语言到世界的痕迹?”但是,基德却提出了一种甚为偏颇的答案:中国是埃及的殖民地,而汉字就来源于埃及神圣文字。其实他的这一观点继承了先师马礼逊,基德信任先师,并没有做谨慎的考证和反省,认为这些论述已得到证实,因而不加怀疑地沿用了这一观点。后来,基德及马礼逊整代学者关于汉字起源的论证已被学界彻底否定。

基德还为皇家亚洲学会编订了书目。英国皇家亚洲学会的中文藏书非常丰富,皇家亚洲学会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汉籍目录是《皇家亚洲学会中文图书馆书目》,于1838年由基德教授编撰出版。基德为中国书籍编纂的目录,共包括中文书籍242种,“按照西方的學科分类分为语言、历史、地理、医学、宗教传记、诗歌、佛教、三教、小说、游记等21个类目。”其中小说的归类十分混乱,比如历史类注入了《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说铃》;统计学和地形学类注入了《太平广记》《三国志演义》等书籍。基德编订的书目中发生的小说文体错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中西小说观念之间的差异,导致中西小说文类之间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对应关系而产生错位。“小说”一词在中国学术史上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学文体术语中意义最为复杂者,而西方的小说概念则体现出专门化和学科化的近现代文体概念,有其特定的文体内涵和特征。所以,基德教授以此来衡量中国小说并不适用。

三、结论

基德于1837年出任全英首任汉学教授。任期内,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重,虽然其学术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他拥趸“汉字源于埃及说”,他为皇家亚洲学会编定的书目里也出现了很多文体统计类错误,但是这些不足之处不能抹杀他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西平.西方汉学十六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245.

[2]张西平.西方汉学十六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247.

[3]苏精.中国,开门!马礼逊及相关人物研究[M].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研究社,2005.

[4]艾莉莎·马礼逊.马礼逊文集:马礼逊回忆录[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148-149,199-200.

[5]宋莉华,谈剑明.皇家亚洲学会所藏中国古典小说及其书目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00-108.

作者简介:卢源源(1989-),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硕士在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猜你喜欢

基德不足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怪盗基德的密室
怪盗基德的密室
怪盗基德的密室
怪盗基德的密码
基德的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