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文体中心建设探索

2020-09-08刘蕊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7期
关键词:社区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显著,对社区内文化体育设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社区内打造独立型、专业型、多功能、多内涵的社区文体中心是发展所需,也是大势所趋。本文以湖北省某县为例,以该县中心城区所在地城关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了解城关镇社区文体中心建設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当地职能部门意见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关镇;社区;文体中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是以社区为载体、从事具体的社区文化服务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部门之一,其任务是为群众搭建公益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和文化资源的提供,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发达地区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逐渐演变成为社区文体中心,在机构性质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量变和质变,是引导社区文化发展的一种新路径和新趋势。

一、社区文体中心建设现状

选取城关镇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该镇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下辖9个行政村、5个城市社区,辖区面积108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近年来,城关镇在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该镇文体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分系统、分专业组建文体活动队伍,包括广场舞、围棋、象棋、乒乓球、舞狮、书法等多种类型,活动的广泛开展在社会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目前,城关镇只有一个社区建有约300平米的综合文体服务中心,配备了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健身室、志愿者服务站、老年人服务中心、儿童驿站等。各功能室设置在社区办公楼的不同楼层,集中性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运用率不高,在功能和运行方面并非真正意义的文体中心。通过实地调研,该县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投资的文体中心均存在数量较少、档次偏低、受众有限等方面的问题,居民缺乏开展文体活动的独立、固定场所。通过在县城选取197个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如果在该县主城区建设一个独立的、小型的、室内的专业文体活动中心,有92.39%的人对此有强烈意愿,表明居民在文体活动中心等服务民生类的设施项目方面存在很大的需求。

二、社区文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该县的居民文体活动大多是社区为丰富人民群众生活而引导组织的交流与比赛,以及利用文化广场、城市公共区域、小区广场等场地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文体活动,文体活动缺乏固定场地和专业人员指导。在社区文体中心项目建设方面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场地、设施等载体方面缺失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县大部分社区没有文体中心,已有的也存在场地面积不足、文体设施配置功能单一等问题。文体设施配置不是以群众喜欢不喜欢、需要不需要为依据,格式化的配置健身路径、乒乓球台、篮球架、图书室等。同时,城关镇为民居集中区同时也是老城区,社区文体中心在建设规模和场地方面受限。

(二)管理、指导等组织方面缺失

在机构设置和管理方面,调研的所有社区文体中心工作人员都是由社区干部兼职。一方面,缺乏专业人才。缺乏专职文化专管员、文化辅导员对这些场所进行有效管理,大部分管理人员只是行使开门关门的职责,对规范参加文体活动发挥的指导和服务作用有限;另一方面,缺乏管理人才。社区文化中心管理人才匮乏,大多处于“无管理”状态,导致现有设施闲置、未能有效利用,制约了社区文体中心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三)支持、资金等保障方面缺失

该县为深度贫困县,在社区文体中心项目建设上基本还是由政府专项财政拨款,经费较少,单一的资金渠道严重影响了社区文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在社区文体中心功能配置上坚持专业化标准

通过调阅文献,社区文体中心的功能一般包括以下四类:信息获取类、博览类、观演类、活动体验类[1],具体见下表1。这些功能在表述上比较专业,但内涵十分广泛,基本包含了社区文体中心的所有功能,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在上述大的专业分类指导下,参考上海、武汉等地成熟社区文体中心做法,针对该县实际情况,建议该县社区文体中心应配置两项基本功能:文化类和体育类,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设置服务类功能。通过问卷调查,按推荐强度高低排序依次为:文化类(图书馆、影视报告厅、书画室、小剧场);体育类(健身房、乒乓球室、舞蹈排练房);服务类(亲子室、唱歌排练房、钢琴培训室、化妆休息室)。

(二)在社区文体中心建设模式的选取上坚持国家倡导的建设思路

社区文体中心的建设模式包括新建和改扩建两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社区文体中心采取的是在社区自有办公用房的基础上进行改建,与社区办公楼并未割离,从建设用地使用方面来讲,这也符合国家提倡的“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的思路”[2]。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无论采取哪一种建设模式,社区文体中心都应朝着功能更突出、位置更明显、使用更便利的方向发展,逐步建成独立性和专业性更强的活动中心。根据前面的分析,城关镇暂时不具备新建和专建社区文体中心的条件,因此建议采取改扩建的模式。

(三)在社区文体中心项目选址上坚持从县里实际情况出发

社区文体中心的项目选址一般包括两种类型:社区自有办公用房的功能切割和城区闲置的独立办公用房。据此对项目选址进行了调研,一是社区自有场地,通过挖掘社区自有场地潜力,合理调整社区房产使用布局,健全社区文体中心功能;二是单位闲置场地,通过盘活单位、企业长期不用和短期不能开发的房产,翻新改造成社区文体中心。根据实际调研情况,通过分析5处选址的优、劣势,以区位条件、面积大小、楼体完整性、可进入性、停车便利度、改扩建难度等因素为依据,按可行性程度排序拟推荐的选址依次为:邓畈村村部大楼、西岳社区戒毒中心和长征路社区办公楼。

(四)在社区文体中心运营管理方式上坚持走市场化道路

社区文体中心建设是基础,运营管理是关键也是难题,更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社区文体中心运营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政府免费型。各级政府投资建设和主管的社区文体中心免费提供给居民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由社区负责管理和运行;(2)社团公益型。各级政府投资建设,交由各专业文化、体育协会代管特色社区文体中心,可以引入会员制,体现公益性质,实行低收费,维持文体中心良性运行;(3)有偿服务型。引入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的文体中心、综合体,按照市场规则运行,主管部门加强监管和指导;(4)混合管理型。各级政府部分投资,社团、企业和个人投资联合建设的文体中心,公共项目免费开放,特色项目市场化运行,文化和体育专业人员给与其技术支持和指导。由于基层资金、人才等缺乏,建议该县社区文体中心参照第四种模式,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多种模式和主体来管理社区文体中心。前期可由社区委托市场主体负责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日常运营;后期可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程序,挑选社会化市场主体承接活动中心基础运行和托管服务项目,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文体中心建设的逐步完善将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以文化集聚力量,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静.资产为本视角下的社区文化建设——以上海、青岛、济南的社区文化中心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8(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第四条,2016-02-06.

作者简介:刘蕊(1982-),女,汉族,湖北荆门人,博士,湖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

猜你喜欢

社区
Battle for Bohemia
影像社区
社区团购大战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镇江万科社区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荣誉称号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