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山地大型野生真菌原位保护探究

2020-09-08金卫根包水明李靖嫄

江西农业 2020年13期
关键词:郁闭度原位共生

金卫根 樊 艳 包水明 李靖嫄

(东华理工大学生物系,江西南昌 330013)

江西省的丘陵山地众多,森林覆盖率高且垂直结构复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具备了大型野生真菌生长繁殖的绝佳条件。由于野生珍稀真菌的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大,导致附近居民乱采乱挖,致使野生珍稀真菌的生境遭受严重破坏,野生珍稀真菌资源日益枯竭甚至濒临灭绝。为此,必须重视大型野生珍稀真菌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利用,加快大型野生真菌资源原位保护机制与方案的研究。本文以正红菇为例,对江西省山地大型野生真菌原位保护进行探究。

1 野生珍稀真菌原位保护的基本策略

1.1 制定并落实野生珍稀真菌原位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自2000 年开始,我国菌物学者在野生真菌资源调研的基础上,探索编制大型真菌红色名录,为制定野生真菌资源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奠定了基础。江西省应尽快建立江西山地野生大型真菌普查的省级团队,尽早摸清省境内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状况,编制江西省大型真菌红色名录,科学地制定野生大型真菌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并通过严明政策、严格执法来切实保护野生大型真菌资源。

1.2 严格执行封山育林育菇措施 江西省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之一,在封山育林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卓有成效。但封山育林与育菇并未做到有效的结合,很多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只知道保护花草树木,并不知晓保护野生真菌的重要性。故此,要科学地制定并严格执行封山育林与育菇的措施。

1.3 严禁滥采 江西省的山地野生真菌资源丰富,但在当地人“一窝端”“连根拔” 等灭绝性采集下,许多野生珍稀真菌资源面临枯竭,地方政府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禁止滥采乱挖,科学地制订育菇与限采等强制性方案,保护好珍稀野生真菌资源。

2 江西山地正红菇的分布及生境

正红菇(Russula vinosa Lindle)又称酒色红菇、葡酒红菇等(见图1),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同担子菌亚纲、伞菌目、红菇科、红菇属,是一种野生大型珍稀食药用真菌[1]。出菇时间一般为每年的7-8 月,菇位或菇场相对固定。江西省的山地正红菇分布比较广泛,如赣州山区、官山自然保护区、庐山风景区、九岭山、岩泉国家森林公园等地都有分布。由于正红菇目前还未实现人工栽培,故此对其实施原位保护显得十分重要。正红菇的外观如图1 所示。

图1 正红菇

正红菇主要与槠、栲等壳斗科林木结合成共生关系,属于外生菌根菌。一般单生、群生、散生在以共生林木为主的阔叶林中,出菇的必要条件为林下有1 ~3 cm 厚的枯枝落叶层[2]。正红菇属于好气菌,空气充足时生长良好,空气稀薄时影响生长,适宜正红菇生长的最适林木郁闭度在0.7 以上,林木下层灌木较多或杂草茂密的山底少见正红菇的生长[3]。

正红菇属于高温高湿型真菌,温度是正红菇生长的关键因素,其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27℃,林间湿度需要保持在80% 及以上,有学者[3]发现正红菇出菇之前的气候为多日晴空后晴雨交替,待温度和湿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出菇,雷雨刺激是优先条件,在夏秋季潮湿,闷热的雷雨天气多发。光照会影响正红菇子实体的菌盖颜色,如果遮光则表现为白色或淡黄色,如果有光照则表现为红色,而同一个子实体可以因为有无光照表现为两种颜色。正红菇的发生和分布还与坡向和坡位有关,跟坡度关系不大,多发生在山体的中下坡,在过干的山顶和过湿的山底发生少,坡向为阴坡较多,阳坡少。此外,在垂直结构方面,正红菇主要分布于海拔200 ~700 m处,海拔超过700 m 的山地则少见。如果山地的植被砍伐过量,对林木郁闭度、光照、温湿度等都会产生影响,所以重中之重是要保护共生林木。

3 江西省山地正红菇原位保护方案

3.1 用政策和法律手段保护菇场的生态环境 正红菇的生长繁殖需要特殊的生境条件,一旦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就会遭受严重影响。例如,九岭山区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包括滥伐树木、乱采野生真菌、乱翻枯枝落叶层等,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林木郁闭度等环境因子,导致正红菇的生态环境恶化,对其生长和繁殖产生了严重影响。

地方政府应当担负起保护大型野生真菌资源的责任,采取有效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对正红菇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对正红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应制订科学的长远计划。可以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将共生林木列为珍贵物种进行保护,严禁滥伐菇场内林木和私自占用土地种植具有经济效益的林木;严禁在菇场及周边地区采石、开荒和种果等行为;严禁带火种进入区域及严禁放火焚烧植物等行为;在正红菇发生期间,严禁人员进入菇场以免对生境造成踩踏和破坏等。

3.2 对菇场进行组织化管理 由于没有组织化管理和采菇人员缺乏对正红菇的保护意识,过度和盲目采摘现象严重,无论孢子是否飞散只要见到子实体就全部摘取的掠夺式行为,应该严加控制,对菇场进行组织化管理,正确合理采摘很重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专门人员对当地的正红菇主要产区进行管理、保护,由专门人员进行合理采集和收购。也可以参照福建地区的方法,建立正红菇的采收承包制度,村民小组轮流以3 a 或5 a 或自愿更长时间为一周期进行采收管理[4]。采取“谁管理谁负责” 的方式,对采摘人员进行采摘培训和注意事项的告知,根据菇潮发生情况以及菇的大小和成熟程度,实施分批适时的采集方式,以保证正红菇的质量和产量。

3.3 促进正红菇增产

3.3.1 改善林分郁闭度和林分结构 正红菇较少出现在混交林中,主要出现在以单种或数种共生树为主的阔叶林中。例如:在赣州山区,由于无人管理,植被过分茂密,且含有较多的非共生树种,中层灌木和地上杂草繁多,导致林分郁闭度过大,光照条件不佳,空气流动较差,导致正红菇的分布范围狭窄且稀疏。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适度人为砍去杂草或灌木,再根据林分郁闭度适度减少松、杉等非共生树,减少其与共生林木的竞争,在调节林分结构的同时也有利于空气流通。有研究表明,清除马尾松等针叶树种,可以促进正红菇产地的林分自然更新,提高正红菇产量[5]。在共生树衰老的林分地段适度逐年间伐一部分树木,种植健壮的年轻树木,这些措施也能有效地改善林间的光照条件和空气流通情况,从而促进正红菇增产。

3.3.2 改善土壤含水量和林间湿度 江西省境内的丘陵众多,往往可见连片的正红菇。但由于丘陵地区的土壤含水量较低、土壤较板结、不通气和林间湿度过低等原因,对正红菇的生长繁殖影响较大。为此,可以在这些地方人工配备洒水设施,如安装蓄水池和喷雾设备,也可以在不远处挖井,抽水进行灌溉。在正红菇发生前期及生长繁殖期通过人工洒水能够保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和林间湿度。

3.3.3 扩大菇场面积 福建省的岩山乡曾有人在环境条件与正红菇林相似的地方“移植” 正红菇,即把地上子实体和地下菌丝连带生长的一部分土壤包括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一并移植到新的地方,填平压紧土壤后浇水,培养出了新的“菇位”[6]。因此,在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一些地方,可以学习并试验这个方法以扩大正红菇的菇场面积,使正红菇资源的保护措施落到实处。

3.4 建立正红菇自然保护区 目前,江西省已有各级保护区190 余个,尽管其中没有一个保护区是为保护正红菇资源而建立的,但仍然对保护正红菇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宁都、靖安和贵溪的一些低山、丘陵,往往发现有大片的正红菇,可以选择几处建立正红菇自然保护区,实施正红菇资源的原位保护。

3.5 开展正红菇人工驯化栽培的科研攻关 江西省应组织科技人员对正红菇生境进行研究,探索人工驯化栽培条件,早日实现正红菇人工栽培,以减少野生正红菇的市场需求。

由于正红菇为外生菌根菌,所以必须了解正红菇与槠、栲等壳斗科林木形成共生关系的机理,掌握正红菇生长繁殖的生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正红菇生长繁殖的适宜条件,攻克正红菇人工驯化栽培的培养基,最终实现正红菇的人工种植。

4 结语

面对当前大型野生真菌资源保护不力的现状,亟待从政策、法律法规、具体措施和科技手段等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原位保护机制,切实保护好大型野生真菌资源,为丰富人们的菜篮子、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丽江西” 服务。

猜你喜欢

郁闭度原位共生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水热法原位合成β-AgVO3/BiVO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射干的生长效果分析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浅谈郁闭度在森林经营中的科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