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旅游 富百姓 美乡村
——全南县发展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

2020-09-08李兆伟

老区建设 2020年15期
关键词:全域全县整治

□ 李兆伟

近年来,全南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将发展全域旅游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以旅游产业带动区域脱贫攻坚,绘就了旅游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生动画卷。

兴旅游,做大旅游经济蛋糕

围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门户和桥头堡,全南县按照赣州市“一核三区”旅游发展战略,把现代旅游置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首位产业,紧扣对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以引进项目、落地项目、联通项目为核心,着力打好“芳香全南”“长寿全南”“客瑶全南”“田园全南”四张牌,大力实施全域旅游“珍珠链”战略,全力推进现代旅游井喷发展。近三年,引进旅游项目总投资176.6亿元,完成投资72.8亿元。目前,已建成雅溪古村、天龙山等4个核心景区以及沙坝仔神农文化园、江禾田园综合体、高车乡村公园等10个乡村旅游点,成功创评1个国家4A级景区、2个省4A级乡村旅游点、1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实现A级景区“零”的突破,南迳芳香小镇跻身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建成县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港澳台街区、温德姆花园酒店、雅溪稻田酒店和一批精品民宿,旅游配套体系初步形成。

紧紧牵住旅游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大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出台了《全南县鼓励旅游业投资若干政策》和《全南县星级酒店建设若干优惠政策》,设立13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10亿元旅游产业基金,成立旅游产业专业招商队,积极引进优势企业,集中打造具有支撑带动能力的重点景区。2019年新引进投资100亿元的全南鼎龙·十里桃江国际芳香森林度假区项目,当年完成投资16亿元。目前正加快建设全日式温泉小镇、全天候温泉水世界、全野奢桃江动物谷、全业态国际康养中心,计划用3至5年时间打造成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门户景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全面建成运营后,预计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30亿元,间接带动就业2万人。

在旅游项目的带动下,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5亿元,占GDP比重上升至20%。全域旅游不仅为美丽经济铺就了发展底色,也为全县多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带旺了人气,增强了活力,做大了总量,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富百姓,做实利益联结文章

围绕旅游项目建设和“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完善,做足贫困户全程融入参与和利益联结文章。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依托旅游促进就业,带动副业,盘活资产,做大村集体经济。以龙源坝雅溪古村景区为例,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2017年开工建设,主要是对中国传统古村落——雅溪古村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4A级景区。在景区的开发建设中,通过多种利益联结带动农户增加收入,景区核心区124户村民已有64户农户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其中43户资产入股,29户开店经营,40人就近就业,其中贫困户18户。

坚持以旅游带活资产。通过对景区规划范围内的土地、房屋进行资源整合,适度流转,使景区核心区、辐射区的农户可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如贫困户陈修平、陈桥生、陈昌荣将土地流转给投资商建稻田酒店;贫困户陈林周、陈烨军将原有房屋租赁给投资商进行业态开发、景观打造,每月可获得租金收入。

坚持以旅游带动就业。积极吸纳村民参与到景区的建设管理中来,在景区前期建设中,就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30余个,其中安排贫困户就业6人,户均月增收1800多元。景区建成运营后,又重点对贫困弱劳力开发了保洁岗、保安岗,让他们在家门口就可实现稳定就业。如景区优先聘用贫困户李长英、曾玉英为保洁员,每人每月基本工资1800元,聘用贫困户陈艳在景区服务中心务工,每月工资2500元。

坚持以旅游带动副业。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旅游纪念品和土特产等经营,不断提升村民的自主创业能力,进行业态经营增收,如贫困户陈桂强经营餐馆,王福清经营酿酒作坊,李春晓、陈海明经营擂茶、麻糍等客家小吃,每户年均增收3万多元。借助景区旅游商品旗舰店、“非遗”展示馆等平台,以品牌营销的方式将土特产推广出去,让原本农户自给自足的竹笋、香菇、番薯、蜂蜜和自养家禽等土产成为游客的“抢手货”。在“非遗”展示馆喝上一碗香喷喷的客家擂茶,在古韵戏台看一场传统民俗表演,既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坚持以旅游做大集体经济。通过开发合作,村民以道路、公共活动场所等集体资产入股,投资商拿出6%的经营性收入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由村委会统筹使用,主要用于村民及贫困户分红、公益性岗位、公益事业、奖励补助等,实现村民受益全覆盖。

2019年,全县通过旅游项目和景区景点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基地务工等带动贫困户568户,户均增收946.8元。通过旅游项目直接或间接带动,无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都搭乘全域旅游“快车”奔上了致富路。

美乡村,做到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脱贫攻坚统揽,以全域旅游理念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到互相融合,一体推进,建设一个景点,联动一个片区,打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秀美乡村。

抓基础设施提升。聚焦“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和“8+4”公共服务,集中资源力量着力强化路、桥、水、房、沟等方面弱项,使人居环境整治成为补短板、促脱贫的重要抓手。近三年来,投入47.03亿元改造县乡道380公里、新建提升91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了自然村干道和入户道硬化、农户安全饮水、村庄通电通广播通网络3个100%全覆盖。至2019年末,全县8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1459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58%。

抓人居环境提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着重做到“五抓五美”。实行市场化运作,“干管分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全覆盖;开展以“五净一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农户庭院整治,唤醒群众主体意识,转变群众生活方式,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沿通道干线对全县村庄进行组团式、片区化整治提升,串联带动980个新农村点建设,整治提升沿线“山、水、林、田、路、房”,以点线面联动整治建设美丽宜居风景带,全面实现25户以上村庄“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全覆盖。2019年入选全国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激励县之一,被列为全国农村建房试点县、江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

抓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把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乡村旅游景区,把新农村建设成为乡村旅游景点,把特色农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坚持“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乡韵”打造了10个乡村旅游精品点,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点上,突显特色,精心建设;面上,串点成线,拓展外延。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中,不断完善休闲、餐饮等配套设施,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和贫困户参与其中,组织开展客家美食制作、鲜果采摘、农事生产体验等活动,实现多元创新、融合发展,既丰富了旅游体验,又增加了收入。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全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全域全县整治
浅析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碗面经济”是怎么“擀”成的?——县域经济应当精于全域“链条”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撮粮之术(下)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