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城市竞争力“龙虎榜”解析

2020-09-07周加来周慧李强

决策 2020年8期
关键词:增加率龙虎榜马鞍山

周加来 周慧 李强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无法通过单一指标来衡量。本报告从综合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城市创新能力、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四个方面客观评价,通过9个二级指标及82个三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有助于了解各地级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现状,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综合竞争力合肥遥遥领先,安庆、宣城排名大幅上升

评价结果显示,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蚌埠和铜陵在2019安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前六位。相比上年变化幅度较小,滁州由第6名上升至第4名,铜陵由第4名下降到第6名,其余4个城市排名保持不变。

总体来看,合肥、芜湖、马鞍山经济发展情况最好,综合竞争力位居省内前三,多个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合肥、芜湖和马鞍山地域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为带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合肥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排名中位居第2,在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排名中均位居第1,发展实力强劲,各项指标均排在前列。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聚集了全省的人力、资金和先进技术,其综合竞争力在省内始终领先。

与上年相比,滁州由第6名上升到第4名,综合竞争力有所提升。滁州位于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层,发展环境优越,发展潜力巨大,综合竞争力相对靠前。

值得关注的是,安庆和宣城排名上升较快。与上年相比,安庆由第11名上升为第7名,宣城由第16名上升为第12名。

具体来看,安庆一些指标上升较快。比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7.9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總值增长率为16.63%,在全省排名第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05个百分点。此外,安庆市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加值为3.1亿元,在全省排名第3;节能环保支出增加值1.52亿元,在全省排名第3;非农总产值增加率、财政支出增加率、零售总额增加率,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19、8.29和4.34个百分点。安庆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促进了各类增长率的提升。

宣城实际利用外资9.24亿美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5亿美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非农总产值增加率、财政支出增加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率、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均高于平均水平,尤其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3.30%,比平均水平高9.57个百分点。宣城市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带动了全市各类增长率的提升。

皖南的池州、黄山和宣城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后,皖南内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皖北城市群中,仅蚌埠市的综合竞争力位居前列,其余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靠后。

相对而言,皖北城市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几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而且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不强,皖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当前,各城市需把握机遇,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

滁州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阜阳生态环境质量排名上升快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报告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以及特色产业发展三个层面,构建综合指标体系。

2019安徽城市产业竞争力排名前5名的分别为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和滁州。与上年相比,排名前4位的城市没有变化,仅滁州取代了亳州第5名的位置,说明合肥、芜湖、铜陵、马鞍山的产业竞争力较强,滁州的产业竞争力有明显提升。

总体来看,安徽各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差异较大。同时,2018年安徽省第二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并且占据主导地位,这说明安徽省由工业主导型经济向服务主导型经济转变,城市产业结构有所优化。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城市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2019安徽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合肥、芜湖和马鞍山,说明这三个城市在创新能力方面表现较好;而排名靠后的有亳州、池州和黄山,这些城市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也正在经历一场生态变革。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排名得分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黄山、合肥和阜阳,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尤其是阜阳排名上升较快,从上年的第8位升至第3位;而排名靠后的有铜陵、马鞍山和淮南,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黄山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制定出台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合肥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了生态环保工作的政策和制度框架体系。阜阳坚持长效监管机制,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阜阳、亳州城镇化水平较低,池州公共服务表现突出

新型城镇化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报告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化、公共服务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六个指标体系对安徽城市新型城镇化进行测度。

在人口城镇化方面,合肥位列全省首位。合肥在集聚过程中,吸引大量人口不断流入,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升,推动人口城镇化发展。芜湖和马鞍山人口城镇化发展仅次于合肥,位列第二、三名。

阜阳2018年常住人口达到820.7万,户籍人口达到1070.8万,两者都位列全省第一,但是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2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0.2%,两者的全省排名都比较靠后。而且在受教育程度上,每十万人口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6147,明显落后于其他地级市,处于末位。

亳州拥有常住人口523.7万人,户籍人口656.8万人,但是其城镇人口占比都位于全省末位,分别为41.01%,19.33%;每十万人口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为6259,仅略超过阜阳,位列全省15名;加之其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比重达到63.9%,在全省排名靠后。阜阳与亳州具有比较相似的情况,人口城镇化发展程度比较接近。

在土地城镇化方面,2018年,合肥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66平方公里,政府征用土地面积达到59.4平方公里,均位于全省首位;地均二三产业增加值每平方米达到564.35元,位列全省第1;地均从业人员4059.84人/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密度达3810人/平方公里,居于全省第1。

阜阳土地城镇化发展仅次于合肥,居全省第2,这与阜阳人口众多息息相关,地均从业人数达到3537.05人/平方公里,仅次于合肥;政府征用土地面积达到52.79平方公里,位列全省第2。

截至2018年底,六安建成区面积79平方公里,占行政区面积比重1.90%,比上年减少了0.13%;地均从业人员由上年的1052.95人/平方公里降至982.65人/平方公里。与六安一样,池州与黄山排名相对靠后,两者的地均从业人员、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征用面积等指标都相对靠后。

在公共服务城镇化方面,水平相对较高的包括合肥、芜湖、铜陵等。合肥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相对完备,在教育方面投入力度位居全省第1;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和每百人拥有图书馆藏书量分别是133.59和192.06,都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城市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比较明显,如合肥公共服务城镇化指数是宿州的5.3倍。

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表现突出的是池州,由上年第14名上升至第10名。截至2018年底,池州在人均财政性教育上支出1487.27元,比上年增长13.57%;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2.73册/百人,比上年增长30.99%;除此之外,池州在医疗卫生等其他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城市与县域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增加率龙虎榜马鞍山
不同抗性甘蓝品种对黑腐病的生理响应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诗城”马鞍山 魅力黄梅戏
马鞍山村巨变
按封育类型进行封山育林试验初报
莴笋超声波辅助渗透脱水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