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

2020-09-06廖静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1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环境治理

廖静

【摘  要】结合当前的矿山生产开发的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实例,从自身从事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经验出发,重点从多方面探讨了基于矿山开采区现状的生态修复技术,希望对全面提升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矿山环境;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修复治理

1 引言

这里通过实例项目分析的方式,结合矿山的自然环境现状,重点探讨了如何优化应用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全面结合实际需求来有效满足修复矿山开挖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要求。具体来说,则是结合采石场废弃地的实际情况,重点考虑相应的土质、水文及气候特征,积极践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构建良好的矿山生态环境,从而全面保障提升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品质。

2 基于矿山开采区现状的生态修复技术

2.1 边坡削方

在全面保障落实边坡的高度、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重点从实际出发来选择相应广大边坡坡度要求。在重点落实边坡风化程度的情况下,优化边坡坡率。针对其高度在满足超过二十米的情况下,结合安全性的角度,应保障设置宽度超过两米多平台,这样能便于现场的施工机械的运行,同时,有效控制坡度角在55°范围内,更好地符合坡面植物的实际生长需求。

2.2 边坡防护

特别情况下,当存在着不具备边坡削方作业要求的情况,从边坡稳定性的角度出发,这里主要选择锚杆格构防护方式,以避免造成崩塌及滑坡灾害问题。在具体的锚杆支护环节,落实具体的标准钻孔的要求,实现锚杆按照15°入射角的要求传入滑面。从整体来看,应结合工况的要求来重视明确保障锚杆的抗拔强度及抗拉强度,有效明确优化控制锚杆的直径和长度等参数,落实正常化应用锚杆的基础上,避免造成材料浪费的问题。针对锚杆的弯曲、锈蚀等问题,应及时予以修复处理。其中,结合钻孔角度的情况,明确实现注浆管与杆体共同入孔的要求,在此具體的操作环节中,应保障避免出现防腐层的损坏情况。结合实际来看,格构设置控制在2-3米的范围情况,并合理优化格构梁的尺寸,以便有效明确相应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的设置。具体开展格构梁施工中,可以选择按照间隔20m方式来落实宽度为2-3cm的伸缩缝,并及时清理相应的杂物,并完成填入。

2.3 设置坡面排水系统

结合现场的地质、水文及气候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坡面排水要求,保障其具有较强的顺畅性要求,从而有效避免由于偏低的排水效率而造成出现水流聚集的情况。结合坡顶的排水设置环节,应明确保障落实截水沟的结构的合理化控制,避免造成部集水面积的汇流存在着冲刷边坡的情况。在具体的边坡治理环节中,具体的防水处理大都是选择平台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相互融合方式。其中,由于坡面水存在着流动的影响,在这种易变向的作用下,应可以选择将急流槽设置在坡面上。

在具体的排水渠设计及施工环节中,应明确落实水流速度指标,并要求成型的排水沟合理优化水流速度,符合快速排水的基础上,还应避免由于排水过快而造成沟壁冲刷损坏的问题。具体来说,在进行坡脚排水沟施工中,应全面选择浆砌块石砌筑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保障截水沟设置在坡面和坡顶的位置,选择钢筋混凝土浇筑方式来保障沟体结构强度提升,以保障全面保障水流冲刷作用得到有效抵御。考虑到存在着裂隙或溶洞等情况在边坡中,也容易造成涌水问题,主要选择利用敷设暗管或设置暗沟的方式来进行引水处理,从而保障有效减轻其对于坡面的冲刷影响。

2.4 裸地绿化

在具体的矿山开采环节中,由于生产环节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大量堆积的弃渣废石的情况,不仅仅存在着占用土地资源的情况,还会造成存在着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况的要求,应选择适度平整弃渣废石的工作,保障其相应的堆积具有较强的密实性要求。积极开展挂网作业,利用土工布的张力作用,从而实现弃渣废石的稳定性的要求,避免造成滚落的问题。在经过平整处理的基础上,当依然存在着平整处理后若弃渣废石所占据较大的面积,这样的情况下就可以选择基材喷射种植法,具体包括相应的适量种子、土壤、营养液等,在均匀搅拌的基础上构成混合物,这样能有效进行喷射处理,在进行喷射附近范围进行相应的乔木、灌木等植物的种植,从而明确有效的防护体系。

2.5 矿坑凹地的植被恢复

考虑到矿坑底部的凹地实际情况,由于存在着平整度欠佳的情况,一定要结合实际凹地情况来提出有效的修复处理方案。当其面积较小时,可以选择进行覆土的基础上在进行植物种植,同样,如果面积较大情况,则也行进行开凿植生坑槽,并进行肥力较好的土壤填入其中,方可进行植物种植。

3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的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矿山生产带动了本区域的经济快速增长,但我们一定不能忽视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的问题,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的基础上,我们应高度重视矿山开采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技术,实现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有利于本区域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剑韬,叶汉逵.矿山污染生态修复技术[J].湖南林业科技,2018,45(2):66-70.

[2]刘青松,李根义,谢剑峰.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浅谈[J].西部探矿工程,2017,29(2):114-116.

[3]陈伟,宁平,黎慧娟,等.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展[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7,7(1):78-87.

[4]武强,刘宏磊,陈奇,等.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模式理论与实践[J].煤炭学报,2017,42(5):1085-1092.

[5]祁冉. 矿山环境治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思路构建[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年第3期:42-42,44.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环境治理
提高森林文化生态保护意识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