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江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0-09-06郭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1期
关键词:养老产业人口老龄化

【摘  要】本文以镇江为例,通过对镇江市养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深入探讨推动镇江养老产业发展相关对策,希望可以为促进镇江市养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一定作用,走出一条有镇江特色的养老产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养老模式多样化

中国于1999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7.9%。按照联合国标准,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问题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进入老龄社会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具有“未富先老”的特征。[1]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2]因此,研判当前老人生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发掘提质升量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推进我国养老产业的有效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就镇江市而言,老龄化呈现出明显态势。镇江自1986年与江苏省同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口数量逐步递增,截至2018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人口72.15万人,占总人口22.57%,其中65岁以上人口45.38万人,占总人口14.2%。按照人口学界的标准,镇江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一、养老产业的概念界定及背景分析

(一)养老产业概念界定

关于养老产业的概念,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养老产业是指为老年人群提供各种特殊商品和服务的行为的总和。以满足老年人消费为前提,已开发老年人消费市场为目的,是集养老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为一体的跨多产业的综合产业体[3]。西方发达国家学者普遍认为,养老服务产业其内容包含向社会老年人口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民间营利行为总和[4]。

(二)养老产业的背景

1.社会背景。其一,据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我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人口基数大,但人均资源占比少,“未富先老”的特点非常突出。其二,随着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社会“养儿防老”观念逐渐淡化,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开始不断出现并被大力提倡,现代社会中养老的内涵已远远不止停留在“吃饱”、“穿暖”等维持基本生存的传统养老内容上,老人们更渴望情感上的关爱,企盼心灵上的充实。[5]

2.政策背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镇江市为例,长时间的“独生子女”生育限制和极低生育率,导致镇江市人口结构严重失衡。不到30年,14岁以下人口减少37.03%,65岁以上人口增加147%,“少子老龄化”的畸形人口结构十分明显。

3.经济背景。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转变,人们对品质的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整体消费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老人的消费也不断提高,且老年人的生活收入在较稳定地增长,消费需求也在扩张,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的老年市场。

二、镇江市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一)镇江养老产业发展概况

自20世纪80年代末镇江市首次出现老龄化特征以来,镇江市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十分迫切。

最新镇江老年人数统计表(1)更能说明问题,2019年镇江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7.9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4.97%。若按国际通用标准衡量,镇江人口从201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0.35%,年龄结构为“老年型”时期,从相关指标值的变化趋势看,人口老年化程度正逐步加大。[6]近30年来,镇江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镇江市老年人群体养老服务需求量十分可观。

(二)镇江养老产业发展历程

1.镇江养老产业的原点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60年代末,镇江人口出生率非常高,老年人口比例随之减少。这一时段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有2-3个孩子,甚至更多。传统养老模式能够满足养老需要,也就没有所谓养老产业的说法。

2.镇江养老产业初始的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镇江市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社会养老问题初步显现,老年市场需求逐步形成。镇江市部分企业、社会组织、机构发现养老服务产业的商机,着手开发生产供老年人使用的产品,但由于缺乏对老年人群的消费习惯、消费特征、消费能力等方面准确、系统的分析研究,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功能不全,经济效益低下,社会参与热情不高。

3.镇江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生活、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均寿命不断提高,镇江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上升,老年人群的养老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养老市场需求进一步展现,镇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产业发展也随之进入了快车道。

自2017年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做好老年社会优待工作,改善老年人社会福利,促进发展老龄化事业,“十二五”期间取得以下成绩:

(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政府层面出台《关于加快构建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养老床位2.7萬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1.8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100%和95%。

(3)养老与医疗卫生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免费培训养老护理员2000余名,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5%。

(4)规范行业运行,完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硬件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加强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质量的监管,制定购买服务、老年助餐、日间照料等服务规范,加强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监督管理。

(5)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显著发展。

(6)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氛围,敬老养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7)加强老年法治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宣传和教育[7]。

三、镇江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化养老认识不足

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镇江市常住人口家庭户均人口为2.87人。全市家庭户中,独居老人和“仅二老相伴”家庭分别占11.79%和21.62%,老年家庭空巢率超过1/3。空巢老人21.96万人,其中独居老人7.75万人,子女与老人分居十分普遍。[8]镇江市老年群体的养老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还未提高到应有地位,养老产业的发展程度和老龄化的程度不匹配。

(二)养老服务水平有限

一是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对照上级要求,镇江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还存在养老服务场所面积不达标、服务设施不配套等问题。部分养老院缺少应有的公共活动空间和配套的医疗康复条件;老住宅小区坡道、楼梯扶手等无障碍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严重。

二是养老产业发展规模偏小。镇江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虽然初具规模,但与镇江老年群体巨大的需求相比,仍是杯水车薪不成比利。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34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8家,民办养老机构76家。现有养老床位29982张,平均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1.4张,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养老的需求。

(三)养老服务社会参与不够

镇江市关心支持、参与养老事业發展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2018年,镇江市全年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个、助餐点10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但还未能有效覆盖全市。农村特困人员养老的兜底保障有待完善,所有的乡镇都有一家敬老院的目标尚未实现,“公建民营”的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政府能承受、社会能接受、老人能感受的“共赢”局面有待进一步形成。

(四)医疗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不协调

老龄化不断加重,老年人对医疗养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医疗资源数量十分有限。截至2017年3月,全市所有养老机构中已开展医养结合的共有16家,占比约为11.19%[9]。2018年,镇江建成10家医养结合机构,有8家机构纳入医保定点,与老年群体的需求有较大差距。此外,镇江市老年群体的医保卡在大都数养老机构中都无法使用,医疗养老融合发展有待推进。

四、优化镇江养老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统筹规划养老产业发展

作为江苏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之一,镇江市政府要尽快制定关于加快镇江市市场经济条件下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办法,针对镇江市发展各类社会养老服务组织,特别是民营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些制约因素,启动相关立法程序,从法律上对民营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予以根本上的保障。编制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根据新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政策,把健康养老产业作为镇江的支柱产业之一,列入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总体规划,制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推广“公建民营”新模式,即推进公办示范性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改造,提升敬老院设施建设水平,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和床位使用率[10],优化养老资源配置,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二)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产业

政府相关部门要摸清镇江生产企业、研发机构的家底,主动支持各类企业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具、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构建全程跟踪服务平台,让有意向开发、生产老年人医疗器械类康复辅具、保健食品和药品的企业,在政府的服务中得到动力。要推动医疗器械、轮椅等康复辅具规模以上企业,重点扶持鱼跃集团、江苏康尚医疗器械等一批上市公司、大企业,拓展养老健康产业链。依托新兴技术,重点扶持慧明智能科技、海阳智慧等一批智能养老服务平台企业,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养老新业态。真正让养老服务主体企业在开发老年产品得到实惠。

(三)推进养老医疗融合型养老产业

镇江要进一步扩大全国医改试点城市取得的实效,全面提升各类医疗机构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集聚动能,让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各类养老院结对共建,把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升级为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康复要全面对接,建立关联服务关系,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深度合作。推动镇江两大医疗集团和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和康复护理床位,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远程医疗资源要面向养老服务机构开发服务,开展网上会诊试点。实现养老机构人员、医疗康复机构的信息、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老年慢性病管理制度。要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上门护理和家庭病床等服务。政府要把医疗机构为养老服务纳入管理考核评优范围,加大考核监管,提升医疗机构为老服务能力和自觉性。

(四)建设区域性养老产业服务中心

镇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要打好三张牌,发挥镇江资源禀赋优势和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构建区域性“医养融合、休闲康复”养老中心。

1.打好镇江生态环境优势牌

镇江地处长江南岸,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生态优势十分明显。在现有的环境治理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大力营造镇江发展生态健康养老产业的舆论氛围,镇江可以充分利用镇江沿江“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特有山水环境资源,针对现代老年群体对休闲养生、老年教育、老年体育、特色医疗养老服务的强烈消费需求,鼓励社会各类有识之士来镇江投资兴业。利用自然山水资源,大力开展带动力强的招商引资活动,吸引国内外养老服务领域知名企业入驻镇江,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链,打造知名养老服务产业集散地。吸引竞争力强、有实力的养老服务企业来镇江开设分部,走集团连锁发展道路,全力帮助中小型养老服务企业规模经营。打造镇江山水绿色基地式养老品牌,大力发展休闲健康养老产业模式。让镇江“城市山林、康养胜地”的品牌,在江苏乃至全国家喻户晓。

2.打好镇江医疗康复资源牌

镇江市是全国医改试点城市,既有镇江江滨、镇江康复两所“三甲”医疗集团,集团医疗服务触角已经延伸到社区城乡各个角落,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市的医疗院、站、所网。又有江苏大学医学院提供人才支撑,每年有一大批医护人才加入镇江医疗集团,职业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强大。镇江作为全国医疗卫生改革试点城市,实践中已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医疗改革成效初步显现。两大医疗集团市、区、街道乡镇三级一体化医疗健康保障机制,是镇江养老产业发展重要要素资源,也为镇江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人才、技术保证。加之近几年来,镇江已有一批如江苏鱼跃集团一样,生产养老医疗康复辅助产品的规模企业。在这些企业集群的支撑下,镇江优先发展养老医疗康复产业要素资源条件已经形成。

3.打好镇江区位优势牌

宁镇扬一体化蓝图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镇江的区位优势日渐显现。随着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完善,南京到镇江最快20分钟,城市轨道交通也只是半个小时,宁镇扬半小时交通圈即将形成。相比南京大都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资源成本比较高的现实,镇江在土地、人力等养老产业发展要素成本上是十分低廉的,近期又有一大批南京人在鎮江市区、在句容买房置业。镇江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镇江产业发展的后发低成本优势,利用好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窗口期,引进或建设一批有影响的养老服务产业品牌机构,吸引南京及周边城市中高端老龄人群养老消费。抢抓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大发展的机遇,建设区域性“医养融合、休闲康复”型养老产业服务中心。利用现有养老医疗老年康复产品生产企业的集聚优势,建设好沿(沪宁高速)路养老医疗工业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养老服务工业产业集聚区,培育养老医疗产品生产巨人。

结语

正确看待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给人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学处置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关系,及时研究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可以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目前阶段,既要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更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产业;既要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引导力度,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更要加大养老服务产业供给侧的改革力度,调整养老产业结构,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社会养老能力,进而从容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全社会老有所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发展报告(2019)》在京发布[EB/OL].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9/1227/c14739-31526469.html,2019-12-27.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9(12):8.

[3]谢建华: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4]隋牧蓉. 我国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9.

[5]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01):88-97.

[6]镇江市统计局.2019年镇江常住人口情况简析[EB/OL]. http://tjj.zhenjiang.gov.cn/tjzl/tjfx/202005/t202005 13_2200810.htm.,2020-05-13.

[7]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mzj.zhenjiang.gov.cn/mzgk/zcwj/2017 10/t20171030_1924070.htm,2017-10-30.

[8]尹卫民,潘志坚,黄自,张琳,薛萍,对近年来镇江市人口结构变化的分析.杭祝鸿,吴海平主编,镇江年鉴,方志出版社,2019,299-301.

[9]拾以萌.镇江市医养结合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19.

[10]《关于做好2020年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工作的通知》,镇民发〔2020〕31号.

作者简介:

郭杰,1965年7月,男,汉,江苏镇江,大学本科,副教授。

猜你喜欢

养老产业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银行稳定性关系研究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关于咸阳市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