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地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

2020-09-06尹宜鹏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1期
关键词:反演测井储层

尹宜鹏

【摘  要】辽河坳陷东部凹陷新开斜坡带古近系发育构造背景下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地层组合上表现为频繁的砂泥岩薄互层,并夹有厚度不等的火成岩,储层条件复杂,砂体横向变化快,应用常规方法难以对储层进行有效预测。本次研究以新开南部开39井区为试验区,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反演,对储层及岩性圈闭发育情况进行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开斜坡带;薄互层;地质统计学;储层预测

引言:

新开斜坡位于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西南部,东以二界沟断层为界,西向中央凸起超覆,是一北东向展布的单斜构造。在此构造背景下,发育由中央凸起供源,面向凹陷内部沉积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沉积相类型包含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河流相及湖相四种。纵向上,受控于湖水振荡,气候,物源供给等因素,砂泥岩相互叠置,单层砂体厚度小,且横向变化快,连续性差,储层预测难度大。

常规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主要方法,但是受地震分辨率限制,难以对薄互层进行识别。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地质统计学反演应运而生。这种方法是由Hass1994年提出,Bubrule及Rothman等在1998年对该方法进行了讨论[1-3]。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基本上满目薄夹层或者波阻抗反演无法描述的储层[4]。本次研究以新开斜坡带开39扇体为试验区,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极大的提高了纵向分辨率,识别出多套砂体。取得较好效果

反演过程:

1.基础工作

地质模型建立是JASON反演的基础,可靠的基础资料和准确的时深关系是建好模型的关键,为此,建地质模型之前,进行了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1)基础数据输入

反演的基础主要包括测井数据、地震数据以及地震解释成果。

本次工作搜集研究区内完钻较深的探井36口井的测井数据加载到JASON系统后,由BASEMAP 初步检查后,选用18口探井,再由WELLEDITOR对测井数据进行编辑、修正,运用于反演。

地震数据挑选近期处理效果较好的三维地震资料用于反演。经由系统内BASEMAP、SECTION DISPLAY 检查,数据比较完整,数据不存在方波。通过频谱分析,地震资料的有效频带范围为5—55Hz,主频18—35Hz。

地震成果数据包括有层位数据(Ed、Es1、Es31、Es32、Es33)和断层数据,由LANDMARK解释系统完成并输出的ASCII码格式数据,加载到JASON系统后,又经BASEMAP、SECTION DISPLAY 和3D VISALIZATION 进行层位、断层的进一步修改、完善,进行质量控制。

(2)层位标定、子波提取

测井曲线编辑包括两方面:一是消除测井曲线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异常值;二是通过井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对比调整时深关系,消除因地震反射波速与测井声波速度之间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时深关系误差,使井旁地震道和合成地震记录间达到最佳匹配,确定正确的时深转换关系,准确的标定地震地质层位。确定最佳地震子波的过程如下:

首先生成理论子波(本次研究工作选取雷克子波);用此理论子波和测井阻抗曲线生成合成地震记录,将二者的主要波组对齐;选择合适的时窗(含有目的层段,起始时间尽量选在地震反射较弱或无反射的时间段),进行地震道子波提取;利用新提取的子波产生新的合成地震记录。在深度曲线的控制下,对曲线进行移动、拉伸或压缩等编辑,使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道达到匹配;重复上述步骤,直到获得合成记录与地震记录达到最佳匹配。

通过以上工作,配以子波的质量控制和合成地震记录的匹配性分析,可得到合理的时深关系,为后续的反演工作提供了理想子波。

(3)地质模型的建立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地质模型。其方法是首先将地震解释层位和断层内插,然后再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形成一个连续的地质构造模型,同时通过道积分声波测井曲线所建立的时深转换关系,得到时间域和深度域的构造模型。在此模型的控制下,用反距离加权法内插可同时形成各种测井曲线的数据体,为INVERTRACE反演提供低频分量,为INVERMOD提供初始模型。

2.常规波阻抗反演

波阻抗反演是进行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和基础,可通过波阻抗反演信息定性分析储层的分布特征。从波阻抗反演结果(图1)可见,波阻抗高低分异明显,反演质量较高。

3.地质统计学反演

地质统计学反演以地震反演为初始模型,从井点出发,井间遵从原始地震数据反射特征,建立定量的波阻抗三维地质模型,進行储层横向预测。其特点在于综合了地震反演与储层随机建模的优势。

本次工作在常规波阻抗反演的基础上,进行了5项工作:a)进行地质建模,确定网格大小;b)计算岩性曲线,作为岩性指示模拟建模的控制数据,并对井曲线重采样;c)变差函数分析,这是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关键步骤之一,主要包含带宽、搜索半径、滞后距,主方向、次变程及垂向变程等参数的分析;d)地质统计学模拟,包含高斯模拟、高斯序贯协模拟、协克里金差值等多种模拟方法;e)最后由于可以产生多个不确定反演结果,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和筛选。

本次地质统计学反演的过开39井常规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对比图,可以看出纵向分辨率明显提高,井点处与单井岩性吻合度高。

结论:

在常规稀疏脉冲约束反演的基础上,应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实现了纵向上受井约束,极大提高地震资料的垂向分辨率,同时,横向趋势又和地震数据完全相同,使基于定性的波形解释和定量化的单井解释之间得到一个平衡。

该方法在开39试验区的成功应用表明,该方法对斜坡背景下的薄互砂体预测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推广至整个新开斜坡,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Haas A,Dubrule O.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A sequential method for stochastic reservoir modeling constrained by seismic data[ J] . First Break,1994,13(12):61-569.

[2]Dubrule O,Thibaut M,Lamy P,et al. Haas,Geostatistical reservoir aracterization constrained by 3d seismic data[ J] .Petroleum science,1998(4):121-128.

[3]Rothman D H. Geostatistical inversion of 3-D seismic data for thin-sand delineation [ J] . Geophysics,1998,51(2):332-346.

[4]陈殿远.随机地震反演技术在WC13-1 油田随机地质建模中的应用[J]. 中国海上油气,2004,16(4):250-253.

猜你喜欢

反演测井储层
X射线元素技术在储层保护方面应用的研究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球物理测井与解释》课程的教学改革
我国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常见地质问题分析
基于红外高光谱探测器的大气CO2反演通道选择
反演变换的概念及其几个性质
基于ModelVision软件的三维磁异常反演方法
储层岩石颗粒大小对波阻抗反演的影响分析
低孔低渗地层损害原因与油层保护应用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干扰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