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设计上机练习 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2020-09-06刘清洁张鑫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3期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

刘清洁 张鑫

摘  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基础,而合理设计上机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出合理设计上机练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几点措施,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上机练习;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素养;教学管理软件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3-0100-03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術的进步,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教育阶段纷纷设置信息技术课程展开计算机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要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使其能够合理且有效地应用计算机;教师要合理设计上机练习,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 合理设计上机练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精心准备上机练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保证上机时间充足,保证练习内容的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但在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上机的时间和练习内容的合理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要保证上机练习内容的合理性,教师应精心准备相关任务。开展上机练习教学时,教师的准备工作与理论课相似,准备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对学生的准备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基础、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因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上机练习目标,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展开上机练习。

2)对教学内容的准备是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上机练习任务。要注意练习内容的数量和难度,避免学生无法在课堂时间内完成练习任务,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要注意练习内容不能过少,避免学生很快完成练习后无所事事。

3)对教学方法的准备是教师上课前准备好合适的教学方法。虽然上机练习主要是学生自主训练,但也需要教师予以适当的引导、指导,才能保证练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中间不断巡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寻求帮助;或是教师观察到有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保证上机练习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由此可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设计上机练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精心准备上机练习任务则是保证练习设计合理性的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教师重视上机练习教学的准备工作,从学生、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认真准备。

教师要提前进入机房  信息技术上机练习教学与理论教学有一定的区别,教师要提前进入机房,这是因为教师要在学生上机练习之前检查计算机以及电源等相关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安全性。教师需要核对机房中计算机的数量是否能够满足本次上课班级学生的数量,检查网络是否畅通,教学软件能否正常运行,以及电源是否接通、安全等。同时,教师提前进入机房后,还应将学生上机练习需要的素材、教学课件等复制到计算机中,而后将这些内容共享或是直接发送到学生使用的计算机上,并且在黑板上写出本次上机练习的要求,提醒学生进入机房后按照座位安排和教学要求进行练习。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提前进入机房能够减少学生上机练习的等待时间,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机房上课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比较多,如果教师按照理论教学的时间进入教室开展各项工作,那么就可能会影响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导致学生一开始进入机房后无所事事;如果在准备工作期间遇到其他事情,延误教学、延长学生等待时间,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上机兴趣,对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由于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教师与学生共同进入机房,指导学生自主检查计算机等相关设备的情况,很容易出现混乱,不利于确保学生的安全。这是要求教师提前进入机房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原因,也是确保学生正常进行上机练习的前提条件。因此,通过合理设计上机练习,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到达机房开展各项准备工作这一途径来实现预设的目标[1]。

上机练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提前进入机房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可保证上机练习质量,再加上这项准备工作内容繁杂,且与学生安全使用计算机直接相关,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予以重视。

示范操作上机练习内容  教师在示范操作教学环节可以使用机房普遍采用的教学管理软件,在操作的同时口头讲解要点。教师示范操作的时间要控制好,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学生厌烦;操作的内容也要适量,如果内容过多,可以将其分开分别进行示范,但要规划好每次示范操作的间隔时间,而后再进行示范。如果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普遍在某个方面的学习和操作上存在问题,要找准时机,再次示范标准操作[2]。此外,教师在示范操作方法时要抓住重难点,不需要面面俱到地示范每一个步骤。如果教师上机示范教学做得很好,学生就能紧跟教师的正确步骤进行练习,提高上机练习效率,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如在进行“画线条和填色”(图3)教学时,对于打开相关工具的上机练习,教师只要示范一次即可,通常学生能准确记住每一个工具的位置及打开方式,如果个别学生没有记清楚,可以单独讲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练习内容,而且能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明确上机练习具体环节  从目前小学信息技术上机练习的教学情况来看,其练习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上机练习教学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唤起学生对上机内容的印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通常教师采用操作、测验或是提问等方式带领学生复习。如在“填色”上机练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直线工具、曲线工具、打开图画等上机练习课程的内容,帮助学生回忆绘图相关工具的打开和使用方法,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导入环节。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出于对学生性格和内心需求的考虑,教师一般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方法导入新课[3]。如在“图像大变形”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效果图(图2),引起学生注意,使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好,实际效果也比较理想。但該方法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学案例,并且熟悉案例的每一个操作环节。

3)落实实例效果,分析教学,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实例效果,包括完成实例需要使用的知识点、操作技巧等。

4)进行实例演示,主要分为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两种,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演示方式。

5)学生自主练习以及互助练习。上机练习的主要环节是学生练习教学内容,而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可以综合考虑练习内容的难度、学生的能力以及计算机数量与学生数量是否匹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上机练习方式。此外,还需要对上机练习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无论哪一种评价方式,都要注重评价的全面性,这样才能保证评价效果科学合理。

积极帮助和指导学生练习  积极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上机练习,是上机教学重要的环节。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进行上机练习,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指导学生正确练习,达到提高学生上机能力的目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在上机练习中比较容易遇到问题,需要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如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上机练习,可在班级中选出几个计算机实际操作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组建辅导小组,在上机练习教学中由辅导小组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解决信息技术教师在上机练习教学中分身乏术的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为辅导小组的学生提供发现、解决问题的机会,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在实际上机练习过程中,学生总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在理论学习时没有遇到的。教师此时不应该选择记录问题,以后再讲解,而是要利用这个机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探索,培养学生解决信息技术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结语

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重视细节教学,加强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控制,提高上机练习设计的合理性,以此保证教学的科学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合理的上机内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精心准备上机练习任务、提前进入机房、示范操作上机练习内容、明确上机练习具体环节、积极帮助和指导学生练习等方面对上机练习展开设计,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青.小学信息技术课游戏化实践活动教学设计[J].黑河教育,2019(7):83-84.

[2]胡春花.小学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实践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7):194.

[3]徐士杰.小学信息技术“上机课”教学方略[J].江西教育,2014(15):63.

猜你喜欢

计算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计算机操作系统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穿裙子的“计算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