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09-06王立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院校改革

王立娜

摘  要 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基础目标,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虽然被广泛关注,但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对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改革;教材;教学评价;微课;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3-0089-02

1 前言

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得到较多关注,但改革进程较为缓慢,缺乏具体目标指引,教学改革的实际状况也相对较差,改革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1]。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为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对课程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对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较为茫然,因此,探寻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2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概述

职业能力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职业相关的能力与素养等。职业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职教育阶段,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更具有重要意义,且各学科在教育教学中也都要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方向不断靠拢[2]。在 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以及课程改革中,职业能力也要成为一个基础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教学层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基础。围绕职业能力进行教学改革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方能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无论是课程改革活动的开展,还是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二者都不轻松,教学以及课程改革层面的不足会影响和制约课程改革。对于高职院校与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基于职业能力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是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3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

教学内容同职业能力培养的联系较为薄弱  当前,高职数学课程教材内容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间的联系较为薄弱,这也使得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变得十分困难。教材内容同职业能力联系较为薄弱,再加上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主动丰富教学内容,这就会导致教学内容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十分薄弱。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基础,在教学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联度明显不足时,常规教学难以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整体看,在这一状态下,课程改革的压力会相对较高,特别是当教师教学理念较为陈旧时,即便课程教材拥有很多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内容,教师也难以在教学层面配合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性显著时,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也会受到很大制约 [3]。课堂教学是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基本形式,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机械式教学法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教师机械地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由于机械式教学法的广泛运用,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中的参与感明显不足,无法成为数学知识学习的主体,而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自然困难重重。课程改革往往需要同教学创新联系在一起,较为单一的课堂教学法会导致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进展缓慢。

学生的数学知識应用能力比较弱  大多数高职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且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也处于较低水平,这对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另一方面需要学生不断在专业知识学习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应用,且能够在较为完善的数学思维指引下,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较好地发挥出来。但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相关的教学活动占比较低,大多数学生虽然能够较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但无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一些专业问题的解决之中,其对于数学知识本身的应用价值也缺乏足够了解。在这种情形下,在其他层面进行的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有效突破。

教学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高职数学教学虽然有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但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及考试成绩是三个主要的教学评价标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状况则被排除在既有教学评价体系之外。在这种情形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难以较好地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一目标靠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状况较差的问题也难以解决。很多高职数学教师本身缺乏课程改革层面的经验,高职院校与教师并未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状况作为基础的教学评价标准。由于教学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即便进行了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高职院校与数学教师也无法对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状况进行有效感知。

4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丰富教学内容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与职业能力培养关联度更好的教材,而在教材变更存在一定难度,且需要一定时间周期时,数学教师则要增强教学内容同职业能力间的联系,并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丰富教学内容[4]。例如,在对一些工科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微积分等知识在机械、建筑等领域的应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从而将常规教学内容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联系起来。围绕职业能力培养丰富教学内容后,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基础的教学目标。此外,通过教学总结,高职数学教师也能积累较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改革经验,这对于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目标达成也有很大帮助。

持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选用情况不仅会对整体教学产生直接影响,也会对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改革产生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推进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教师要在教学层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借助教学方法创新更好地驱动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改革。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教学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最后十分钟时间里,可以将相关行业具体工作开展中可能用到的数学知识作为微课内容,并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职业能力进行教学,这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

定期开展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项目教学活动  定期开展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项目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做法较为可取,能够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讲解同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联系在一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状况较好时,职业能力培养这一课程改革目标也能水到渠成地达成。

高职数学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专业知识的特点,探寻出数学知识同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专业相关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情形下进行相关教学任务的解决。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将与职业能力培养高度相关的教学项目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基本内容,定期开展一些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关的项目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够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进行教学评价  高职数学以及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都需要得到有效评价,为了避免评价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需要在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中将职业能力培养状况作为新的评价标准[5]。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当成立以数学教师为主要人员的评价小组,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层面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状况进行评价。通过针对性评价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有效感知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同时对相关课程改革策略的实效性等进行分析。这些评价结果与信息可以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调整与优化提供参考。

不仅如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改革中会存在不足,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活动,能更为及时地发现不足、分析不足,这对于深化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意義。

5 结语

高职院校与教师须对课程改革环境、状况和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在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改革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要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基础目标之一。可以预见的是,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课程改革的阻力和困难会很大。因此,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要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坚持下去,高职数学教师更要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状况不断在教学改革层面进行调整与优化,更好地提高高职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陶秋媛.基于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184(16):195-196.

[2]秦玉静.基于职业能力视角下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9(2):15-16.

[3]林育山.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4):52-55.

[4]蔡冰,赵江.基于职业能力需要的高职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发现,2017(12):29,31.

[5]谢金云,谢彩虹.基于职业综合素养的高职数学文化课程构建方法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7(11):307-308.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院校改革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