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教学模式及其内涵分析研究

2020-09-06卢庆广刘学习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3期
关键词:学案框架数字化

卢庆广 刘学习

摘  要 提出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构建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教学内涵生成的理论体系,为核心素养时代培养数字化创新人才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参与式教学;框架思维;科学阅读观;导学案;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3-0059-04

1 引言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如何推进学生由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结合2013年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立项课题“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参与教学的模式与效果的研究”,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在实践探索中创新融合数字化学习工具与网络资源,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素材选取、学案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生讲师评;反思阅读、内化生成、搭建框架,建构起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教学“三主线、两参与、一思维”内涵生成模式,在数字化作品项目创作、实践、探索、体验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共同参与—素材选取—学案设计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在课前研究课标、分析教材、收集素材、进行备课、设计学案,而对于学情分析较少,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意识不强,课堂效率低下。

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教师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案例来选取素材、构思设计学案。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关于Photoshop图片处理、Flash动画制作和微视频编辑等,教师如果选取枯燥无味、陈旧且使用多年的课本素材,就很难吸引学生,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于数字化时代出生的数字原住民——学生,在素材选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推荐网络或电视上大家所熟悉的系列电影《蜘蛛侠》中的超级英雄人物素材——蜘蛛侠,他是美国的一名普通学生,由于意外被一只受过放射性感染的蜘蛛咬伤,因而获得超人般的具有蜘蛛特性的能力、耐力、反应和速度等。这种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Photoshop软件的兴趣。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数字原住民——学生来说,数字化新技术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远高于数字移民——教师,如何从“应用转向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思想理念要发生转变。在素材选取过程中,推荐运用美图秀秀、乐秀视频编辑以及抖音等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创作,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参与、应用体验、创新挑选,推荐数字原住民喜爱的以及具有数字化时代特征的数字素材;在数字素材筛选、推荐过程中,间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信息意识。

在学案设计中,新课标下的项目式创作在选取项目时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学案内容的设计。项目大小因不同技术模块、不同学习阶段而异。开始教学新技术模块时,一般设计一课时小项目学案来创作数字化作品;在技术模块后期深度探讨研究中,通常要设计二至四课时大项目学案来创作数字化作品。在学案中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学习数字化新技术以及程序代码等综合知识与技能,并对二者进行创新融合。

学案设计的宗旨是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学习、交流、探讨、创作,培养学生深度理解数字化素材内涵、分析实际问题、构思设计模型(算法)、搭建数字化作品框架、测试与完善作品(美化作品)、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独立深度思考等能力,从而为在核心素养指引下通过参与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建构思维导图、深究计算思维以及搭建思维框架铺平道路。

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生讲师评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要准备好数字化教学素材资源包(包括导学案、素材资料、数字化半成品、微视频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建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思维导图,为进一步展开合作探讨奠定基础。如在Excel电子表格第二课时自主学习中,以导学案中“班级运动队的意向调查表”为例,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在脑海中建构起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数据的排序;数据的筛选;公式和函数;分类汇总;图表的可视化。

围绕导学案构思设计数字化作品并实施操作,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建构思维导图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技术问题,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来解决;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创新融合、内化生成、搭建数字化作品框架,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如在程序设计中,学习循环语句与选择语句相互嵌套时,导学案中设计创作“角谷猜想验证”数字化作品:“角谷猜想指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如果是奇数,则乘3加1;如果是偶数,则除以2,得到的结果再按照上述规则重复处理,最终总能够得到1。角谷静夫是日本的一位著名学者,在1930年提出这个命题,其正确性至今没有被证明,也不能证伪,因此成为数学上的一个‘猜想。”

在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数字化素材建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于关键信息进行深度阅读、深层思考,分析数字化素材内涵,结合自身综合素养,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或算法。对于此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内头脑风暴式合作探討,点燃学生智慧思维的火花。然后,在教师主导下展开小组间设计思维同理心教学激烈辩论,提出“角谷猜想验证”算法思想:“当型循环中设计先条件后执行Do While...Loop语句格式中嵌套If...Then...Else...End If双分支选择结构。”在师生共同参与头脑风暴小组内交流共享、合作探讨以及设计思维同理心教学激烈辩论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角谷猜想验证”数字化作品程序代码编写好以后,师生共同验证角谷猜想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利用高中数学分析与归纳方法尝试证明角谷猜想,并激励学生将来利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困惑世界数学领域90余年的角谷猜想。

学生在合作探讨、交流共享、激烈竞争中提出优化算法设计,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指导,并点评、点拨;引导学生在数字化作品创作过程中融合高中数学建模思想,构思设计数字化作品模型;借助丰富网络资源进行在线阅读时,能够快速搜索、查询、筛选关键信息;能够遵守网络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并能够鉴别信息价值。

反思阅读—内化生成—搭建框架  笔者借鉴1956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参与式教学亲身体验、实践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思维等从低阶思维(记忆、理解、应用)认知过程螺旋上升到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创新)认知过程。

1)框架思维的定义。框架思维是模拟建筑设计师进行科学构思、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数字化作品整体框架,创新融合数字化工具与资源创作数字化作品解决数字化技术需求环境下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2)搭建数字化作品框架的一般过程。

①根据数字化素材内涵分析要求,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反思阅读数字化素材、文本素材、网络素材等关键信息、核心概念,以及各种复杂算法的理解、推测、斟酌、商榷、测评等高级认知的发生过程。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唤醒学生脑海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基因”,是反思阅读过程中内化生成、搭建框架的关键。反思閱读是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批判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螺旋上升的助推器,是学生分析各种综合素材、提炼核心信息、内化生成数字化作品模型过程中的“煎药容器”。

②学生创作数字化作品就像建筑设计师建造高楼大厦一样对数字化作品进行科学构思、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对数字化作品的各个部分功能、结构进行综合分析、构思设计。如创作数字化作品10*10方格《益智点灯游戏》,游戏规则说明:“这是一个点灯游戏,白色代表灯亮了,黑色代表灯熄灭了。当你点击一个灯时,它的上下左右(若存在的话)的灯包括它自己都会亮;当两个亮着的灯重复时,它就会熄灭,即奇数为亮,偶数为灭。你的任务是点亮更多的灯。这是一个考验和锻炼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能力的游戏。加油吧,点击界面,开始游戏!”

数字化《益智点灯游戏》作品规则并不多,但是内涵丰富深刻。学生通过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反思阅读,提炼核心信息的过程是漫长曲折艰难的。首先,深层思考游戏窗体框架界面如何构思设计;其次,思考窗体界面上横、竖线如何画,怎样设计点击一个灯时,它的上下左右(若存在的话)的灯如何变,方框内亮(白色)、熄灭(黑色)怎样填充;最后,思考怎样判断灯是亮还是熄灭,如何实现全变亮时显示“游戏顺利通关”。“反思阅读—内化生成—搭建框架”创作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面对面情感交流的过程,在学习与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搭建数字化作品框架是反思阅读、内化生成的外在表现,而反思阅读、内化生成是搭建数字化作品框架的内生动力源。因此,反思阅读、内化生成与搭建框架是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统一协调的有机体。

③对于在“反思阅读—内化生成—搭建框架”高级认知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疑难技术问题,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分享、探讨、商榷、斟酌、测评数字化作品的核心算法优化、关键技术检测、扩展功能完善、程序移植测试等“中药熬制”式加工过程。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内化生成、搭建数字化作品框架模型(算法),逐渐提升学生的框架思维能力,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水平达到评价、创新阶段。

3 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围绕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课题组构建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教学内涵生成的理论体系,采用“三主线、两参与、一思维”模式。“三主线”是指在参与式教学中创作数字化作品项目,这是明主线;在数字化作品项目实施创作过程中贯穿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科学阅读观两条暗主线。“两参与”是在整个参与式课堂教学实施推进过程中的师生共同参与。“一思维”是指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创新。

创作数字化作品流程  数字化作品创作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来共同参与数字化素材选取、设计学案、分析实际问题、构思设计模型(算法)、搭建数字化作品框架、测试与完善作品(美化作品),创作解决生活与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数字化作品的过程。

核心素养的内涵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寻求国民教育基因改造的关键DNA。如法国的共同文化、德国的关键能力、美国的核心知识、日本的基础学历等。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将核心素养概括为: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为指引,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领衔课题组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界定为: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三个领域,六项核心素养指标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18个基本要点。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界定核心素养概念为: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的内涵丰富深刻,如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共同困惑。

1)核心素养要想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落实,必须找到各学科课堂教学培养的支撑点并进行解构。教师需要宏观掌握核心素养顶层设计的内涵,去分解核心素养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的微观支撑点——学科核心素养要素。

2)教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必须围绕全面发展的人对学科核心素养要素进行重构。在核心素养指引下,师生共同参与、构思设计数字化作品项目创作,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亲身体验、选取素材、设计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生讲师评,反思阅读、内化生成、搭建框架。在实践探索创作过程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微观培养,逐渐生成、重新建构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以及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重点分析四个要素如何培养以及四个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建构过程如下。

首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落地的关键点。师生共同参与创设数字化新技术需要环境舞台,选取学生喜爱的素材,设计恰当学案,提供合适时机,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字化新技术的信息意识,能使学科核心素养意识层真正落地。

其次,参与式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深度以及教师点评、点拨的高度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也是学科核心素养意识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后能否逐渐生根发芽、健康成长的艰难时刻和特殊生长期,这是培养学生能力层螺旋上升的阶段。

再次,在项目式创作中,框架思维是数字化作品创作过程中科学构思、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的宏观航标,是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反思阅读、内化生成、搭建數字化作品框架过程中升华的成果。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能力层逐渐生根发芽、健康成长到逐渐长大、开花结果的输出。

最后,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信息社会中的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对于数字化学习工具与网络资源融合创新所产生的新观念和新成果,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的能力,决定着学生创作数字化作品成果在信息社会的责任担当。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四个要素层(意识层、能力层、输出层、担当层)相互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这是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科学阅读观的阐述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中,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倡导海量阅读的思想观念,阅读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素材的能力,提取关键信息;强化学生深度阅读与深层思考能力,点燃智慧思维火花;引导学生在线阅读,培养其快速搜索、查询、鉴别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借助丰富网络资源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的科学化学习意识,科学地刺激学生大脑皮层中反思阅读的神经元,是唤醒学生脑海中创新思维火花的“催化酶”。在学生脑海中建构科学阅读观是核心素养时代的呼唤,培养具备科学阅读素养的学生是贡献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源泉。科学阅读观中的四种阅读方式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相互促进、共同建构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4 结语

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参与课前数字素材选取、学案构思设计;课中自主学习建构思维导图、合作探讨深究计算思维、生讲师评点燃智慧火花;课后反思阅读、内化生成、搭建框架,创作数字化作品。核心素养指引下参与式课堂教学始终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高阶思维水平——创新。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成尚荣.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钟启泉.核心素养十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

[4]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夏瑞庆,王守恒.教育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6]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任友群,黄荣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8]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26.

[9]蒋志辉,赵呈领,等.STEM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生学习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2):25-32,41.

[10]尹睿,张文朵,何靖瑜.设计思维:数字时代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新生长点[J].电化教育研究,2018(8):109-113,121.

猜你喜欢

学案框架数字化
框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乡愁导学案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WTO框架下
数字化制胜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