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岁”科创板交出亮眼答卷

2020-09-06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创创板上市

本刊综合

第一家未盈利上市企业、第一家同股不同权企业、第一家红筹股企业……目前,科创板开板已满周岁。在多方呵护和浇灌下,“硬科技”之花正在科创板这片“试验田”里尽情生发。

020年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一周年的日子。随着当日7只新股集体亮相,目前科创板企业数量已从一年前的首批25家,迅速扩容至140家。截至当日,科创板共向140家上市企业“输血”2179亿元。

作为探路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试验田”,一年来科创板助力“硬科技”企业发展,其市场包容性、行业集聚性、品牌示范性得以充分显现,上市企业的科创属性和成长性尤为明显。科创板用包容性的制度设计,破题“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7月22日上午,开市一周年的科创板迎来了又一批“新鲜血液”。随着奇安信等7家公司挂牌,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40家。

让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创企业共享改革红利,是科创板面对“资本市场助力科技创新”重大考题作出的解答。

——试点注册制提升市场效率。截至7月21日,科创板已先后受理407家公司的上市申请,147家进入发行阶段。已报证监会注册科创企业审核用时平均仅为62天,推行“注册制2.0”后这一过程缩短至58天。

——聚焦“硬科技”展现“科创底色”。已上市140家公司高度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产业公司合计占比接近六成。

140家公司平均拥有107项发明专利;剔除百奥泰、神州细胞、泽璟制药,137家公司平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9%,其中寒武纪、君实生物研发占比超过100%。140家公司2019年末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平均值仅为12.4%,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接近12.7%,呈现出高资本利用率特征。

——引导社会资本汇聚科技创新。包含中芯国际69.43亿元超额配售金额在内,科创板共向140家企业“输血”2179亿元。

——带动“中国科创”价值重估。截至7月21日,已上市133家公司总市值达2.62万亿元。细分行业龙头金山办公、中芯国际、沪硅产业、中微公司、澜起科技、寒武纪等迈入“千亿市值阵营”。

——优化交易制度,加快均衡价格形成。开市以来科创板日均成交184亿元,二级市场充分博弈令科创板日均换手率从开市首月的4.3%逐步降至最近的2.1%。主板市场平均7天形成的定价效果,科创板仅用1天就能实现,整体水平与美国等境外成熟市场表现基本一致。

在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海晨看来,科创板启动首年在创新突破中平稳有序运行,弥补了A股发行制度在服务科技创新类企业方面的短板,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投入等天然属性与我国目前仍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之间的矛盾。

“一年来的改革实践成果显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契合中国经济结构和科创生态实情的‘量身定制的改革。”周海晨说。

不拘一格 提升市场包容度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2014年9月,马云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的敲钟现场,道出了这一年度“金句”。

然而,这家国内互联网巨头“舍近求远”的背后,藏着诸多无奈和遗憾。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境外注册加之“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让阿里巴巴不得不选择在境外上市。主要为传统制造企业量身定做的审核制,也成为诸多中国创新企业相继“出走”的重要因素。

错失本土优质上市资源之痛,化作中国资本市场反思与改革的动力。5年之后,A股全力拥抱科技创新并试点注册制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2019年初,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允许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上市。在此基础上,科创板精心设置了更多元的上市条件:在市场和财务条件方面,引入“市值”指标,与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研发投入等财务指标进行组合,设置了5套差异化的上市指标,可以满足在关键领域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已突破核心技术或取得阶段性成果、拥有良好发展前景,但财务表现不一的各类科创企业上市需求。还特别针对红筹企业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另行制定了2套上市标准。“5+2”的个性化上市标准选择,给予申报企业充分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对科创板阵营中的众多企业而言,“包容”是科创板最大的吸引力所在。2020年1月23日,化学及生物新药研发企业泽璟制药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未盈利上市第一股。其上市时公司所有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实现销售收入且尚未盈利,2019年营业收入为0,归母净利润为-4.62亿元。其在科创板上市选择的是第五套上市标准,对营业收入或净利润没有要求,仅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以及“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除未盈利企业之外,科创板还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红筹企业上市,已经陆续破冰。

2020年1月20日,具有特殊表决权架构的企业优刻得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同股不同权第一股。2020年2月27日,华润微挂牌上市,成为A股红筹第一股。开市一年间,科创板成功地将一批“明星企业”招至麾下。这些企业被科创板“包容”特质吸引而来,站上自身发展新起点的同时,也在新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值得注意的是,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官宣”了寻求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同时上市的计划。业内估算,其目标估值达200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星光熠熠”的科创板将以更加包容的姿态,拥抱来自金融科技等更广泛领域的创新企业。

过去的一年中,科创板在基础制度上做了诸多创新,从制度构建到审核节奏,从受理企业到监管动态,从科创成色到市场波动,科创板的一举一动都在撩拨市场各方的心弦。

“企业发行上市的门槛降低了,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了,发行上市可预期性更强了。”有资本市场研究专家如此评价科创板的制度运行。通过精简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坚持公开透明、可预期審核,建立市场化的发行承销制度等举措,科创板搭建起“四梁八柱”的市场制度。

猜你喜欢

科创创板上市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科创板一周年
科创板已开通约270万权限账户
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方案”出炉
一图读懂科创板
包容不能鱼目混珠,勿忘科创板定位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English of Advertising and News Reporting
5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