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地区女性妆饰的物象意蕴

2020-09-06秦潇璇

速读·下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女性江南

◆摘  要:民国时期,由于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很多女性开始走进社会,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女性经济地位的独立为她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美容妆饰莫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旧交替,中西互融的民国时期,变革变得自由大胆又兼容并蓄。女性的发式和妆容都随之解放,美妆风格在冲突的东西方审美之间寻找平衡点,民族美妆品牌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与西方品牌分庭抗礼,对今日的国货复古之风也有一定借鉴意味。

◆关键词:江南;女性;妆饰

服饰文化的流变轨迹,折射出社会变革和进步。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服饰给予更多关注,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妆饰”包括了化妆、发饰和佩饰三大部分。一个时期的妆饰与这一时期的社会风尚密切关系,而社会风尚又包括了此一时期的经济、文化、信仰、审美等。所以从“妆饰”也可以探索出一个时代的经济兴衰和文化导向。以民国时期为例,女性妆饰的变化体现了女性衣食住行由昔日有等级标识逐渐淡化为代表消费者情趣、衡量其消费能力的通用尺度,消费的逐渐个体化,审美眼光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女性剪发放足、摒弃复杂妆饰和繁琐礼仪,都是女性自我解放的意识的觉醒。

江南一直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社会经济发达,文化内涵深厚。传统的江南女子服饰以扎包头巾,穿拼接衫、拼挡裤、绣花鞋为主。女性服饰、妆饰的出现和发展与江南地区的生产、生活及其政治与经济地位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受到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影响,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江南地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特色。到了新舊交替,中西互融的民国时期,变革变得自由大胆又兼容并蓄。女性的发式和妆容都随之解放,民国江南地区的新女性的独立自由意识被唤醒。美妆风格在冲突的东西方审美之间寻找平衡点,民族美妆品牌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与西方品牌分庭抗礼,对今日的国货复古之风也有一定借鉴意味。

1民国时期化妆品

民国时期化妆品类繁多,奠定了当代化妆品类的基础,主要分为:以香皂、药皂、洗面粉、浴粉等的清洁用品;各种霜、膏、粉、蜜、水等为主打的护肤产品;各种油、水、蜡等构成的护发用品;牙膏、牙粉等的清洁牙齿类产品;还有口红和美甲产品、香水等。

民国早期,我国生产的润肤膏、雪花膏等膏类产品很丰富。以 1920 年代末至 1930 年代初国内品牌为例,常见的有:“双妹”牌雪花膏、“老虎”牌雪花膏、“香妃”牌润肤膏、“月里嫦娥”牌润肤膏、冷香膏、“长城”牌润面膏等。虽然国产膏类化妆品种类不少,但影响力还是有限。贵妇名媛梳妆台前的化妆品和美容品基本都以洋货为主。

在上海的各洋行代理品种多样的化妆品,包括雪花膏、香水、口红、指甲油等。因此,在民国时期的江南地区市面上出现了大量进口化妆产品,如夏士莲雪花、巴黎素兰霜、曲线安琪儿、西蒙香粉蜜、司丹康美发藉、培根洗发香脂水、李施德林牙膏、黑人牙膏、力士香皂、礼和卫生浴粉、施克勒洗浴香水、四七一一金铃牌古龙香水等。丹琪(tangee)是民国进口化妆品中著名的品牌。张爱玲在她的《童言无忌》中写到:“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当时因为受到战乱影响,女性会以化妆来改善气色,而丹祺就是靠着“可以让女人拥有一副勇敢的面孔”的slogan在经济萧条的时期创下了惊人销量。《申报》的广告中就有对它非常详细地描述:“内含神秘变色膏,增加自然美,丹祺在未用前,其色似橘,一经着唇,立变玫瑰色,鲜艳自然,终日不褪,中有香霜,使唇柔润。”力士香皂启用大量的女明星来代言力士香皂,例如胡蝶、阮玲玉等,在报纸上刊登她们的照片和手写的推荐语,借由她们上映的影片热度配上连环画来做宣传,为其带货。

在大量化妆品涌入的情况下,女性对化妆品、护肤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品牌重建了民国时期女性的审美和护肤习惯。女性夏季用爽身粉、香水,冬季则需要用滋润的雪花膏,护发用品有生发油和凡士林等。化妆品进入了女性的日常消费之中。西风之下,民族美妆产业的萌芽也渐露尖角。“无敌牌”、“月里嫦娥”等国产美妆品牌凭借对民国女性消费者的精准把握,找到了市场地位。嫦娥牙膏是“月里嫦娥”的日用品生产线上的明星产品。牙膏海报上写“质地精细,其性中和,能于短时间转污黄之齿牙为洁白”,可见民国女性非常重视牙齿的洁白。俗话说“唇红齿白,一颦一笑,风华绝代”,洁白的牙齿配上红艳的嘴唇必然符合民国女性的审美。民国时期的美女林徽因也被评价“貌美牙为先,齿白七分俏”。香粉早在唐代就被女性使用。在《浣沙溪(南郑席上)》中,“红棉扑粉玉肌凉”一句诗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使用完扑粉后肌肤的白暂光泽。月里嫦娥扑粉在民国时期销量惊人,可见民国女性对“一白遮三丑”的认可,亦符合当下的审美观。

在民国时期除了广为人知的《申报》和《良友画报》以外,其他的经常涉及女性美容妆饰的报刊杂志,如《永安月刊》《妇人画报》等,它们与当时其他形式的社会舆论一道共同影响着都市女性的美容妆饰,促进了现代审美观的形成。综上所述,民国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发生的变化,是由西俗东渐的影响、商业活动的诱导、政策的有限推动、“摩登”女性的示范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等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发型

女性剪发的兴起在20 世纪,是女性意识觉醒后对自身装饰的自觉调整,江南地区女性的剪发引领了全国的剪发潮流,且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经历长时间的抗争。主要原因: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大力提倡;二是受到西方发式流行的影响,当时西方正处于“女男孩”的时代,所以上海、苏州、南京等江南城市成为女性剪发的前沿阵地。但是在民国初年江南的大多数女性依然梳发髻,只是发髻趋于简洁,去掉繁复的发饰,发式逐渐打破了社会阶级与身份的限制。

变化最为明显的是“刘海”的款式,妇女不分老少,皆以留额发为尚,有“卷帘式刘海”“燕尾式刘海”“一字式刘海”“弧月式刘海”。普及层面最广的女子短发是“一字式前刘海短发式”,也称进步学生头发式,或是五四青年头,有剪掉长发励志报国的雄心壮志在里面。民国年间的女学生多使用此款发型,再穿上白衣衫,蓝裙子,清爽自然。这款发型的主要特点就是齐于额头的一字型刘海和止于耳垂的短发发梢很随意的贴在脸上。这样的发式塑造了干练、简洁的新知识女性的形象。

社会女性也渐渐跟从,剪了短发并且留有刘海,头发插花,或者挂上耳坠。随着烫发的出现,最新的短发紧贴头皮,头发被卷成有规则的波浪形,在短发的基础上有了创新。短发有时候被剃成发梢弯弯的童花头式样,有时候是波浪变化,当时发型有:长波浪、短波浪,还有在头发上箍有一圈珍珠。对于发型的选择,无论是干练、简便的童花头,还是妩媚、漂亮的卷发都体现了女性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社交方式的改变,女性会选择与场所、场合相适应的发式。

润发香油对女性的头发有柔顺和清香功效。当时的名媛佳人们将长卷发、编发前刘海、双辫发式、欧式宫廷卷发、手推波浪纹、鬟燕尾式发式、垂丝前刘海髻发式、妇女挽髻发式等时尚发型捧上潮头。中西结合的复杂发式彰显了民国女性对美和精致的追求,同时也不得不强调日常的打理和护理。润发香油的畅销也从侧面表明了这一点。

3足服

30年代,高跟鞋最先开始在上海流行,并逐渐流行于整个江南地区。当时无论是穿中式旗袍还是西式长裙的女性,脚上都是一双高跟鞋,这从当年的月份牌广告或影刊画报上的美女倩影中可以得到证明,出版于1930年代的妇女杂志《玲珑》,在中页用整整一版篇幅介绍妇女们的鞋子,那是十双最新潮的高跟鞋,那鞋跟高约三寸。女性放足、剪发之后,足服与发式的发展无论是从式样的改变速度还是在款式的多样化上都是领导了全国的足服与发型变化的流行。内地女性的足服、发式皆以江南地区女性为榜样。从“三寸金莲”到中国鞋外国袜的组合穿着,再到纯西化的高跟鞋。从盘髻到简洁大方的短发再到妩媚动人的卷发时尚,可见西方文化对于中国女性脚部与头部时尚的影响之大,当然西方文化对于女性的影响也是通过女性生活方式变化的媒介逐步对女性足服产生影响。这种媒介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劳作方式与社交方式的改变上。

在民国时期,已经有丝袜出现了,初期时,有穿旗袍的女子穿长袜,它不是丝袜,而是以棉、麻为主,经常能见到的就是民国时期学生的旗袍装扮;随着进口丝袜的流行,淘汰了老式长裤,赋予旗袍的开衩以全新意义。

关于穿丝袜的记述:“无论冬夏,膝盖以下是一双粉红丝袜,这是民国十七八年的事”;“这种新改变的旗袍,穿起来可说时髦极了,美丽极了!可是一双肥满而圆润的大腿,暴露在冷冽的天气之中,仅裹着一层薄薄的丝袜,便能抵御寒气的侵袭么?”——叶家弗《女子的服装》上海《民国日报》1928年11月20日;袖口愈短愈佳,鞋跟愈高愈妙。——1933年《新天津画报》;到了1933年的天津,不穿丝袜,竟被推为“最摩登者”。——(《北洋画报》1933年第614期);从开衩处隐约露出时隐时现的穿高跟鞋的足踝和紧裹小腿的丝袜,煞是诱人。--(《上海妇女服装沧桑史》《申报》1946年)

4结语

女性的美容妝饰作为女性美的重要体现,是观察人们审美观的一个独特视角,民国时期江南女性的美容妆饰所呈现出的诸种特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女性对现代美容妆饰愈加渴望。适应这一需求,一些先进人士相继创立了一批美容院,如先施公司的美容馆、石氏美容医院、现代科学美容院和汉伦美容院等。新的审美观的指引下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并且呈现出多元性、时尚性、创新性、盲目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白玉英.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J].文物世界,2004(06).

[2]蔡磊.服饰与文化变迁—以世纪以来中国服饰为例[D].武汉大学民俗学专业硕士论文,2005.

[3]陈慧.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迁看女性意识的变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4]董天坛.中国古代仓妆演变初探[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01).

[5]何燕.古代中国女性美容初探[J].汕头大学学报,1999(04).

[6]黄敏.民国时期的服装研究[J].株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8).

[7]鞠萍.民国时期审美观与上海女性美容妆饰(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硕士论文,2008.

作者简介

秦潇璇(1981—),女,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纺纱技术与服装加工设计。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18SJA0890);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2015SJD385)《民国时期江南女性妆饰中的时尚设计文化》;校级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

猜你喜欢

女性江南
最美江南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江南瓦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