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及工业旅游开发研究

2020-09-05陈麦池朱婷婷屈桂春

安徽建筑 2020年9期
关键词:马钢马鞍山市遗产

陈麦池,朱婷婷,屈桂春

(1.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2.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2)

1 引言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范畴的重要类型和城市工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工业遗产见证了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示了工业时代的典型风貌,记录了工业记忆的档案信息[1],本身也具备着极高的历史、社会、科学、教育、旅游和美学价值[2]。因此,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意义重大。

加强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不仅是对制造精神与工业文化的传承弘扬,更能缔造出城市新的多元增长点[3]。对工业遗产这种新型的城市遗产和宝贵的城市记忆,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2018年10月,第九届中国工业遗产学术会议主题即为“中国工业遗产的记忆、当下与未来”,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激活现代城市的工业遗产,不忘初心牢记城市“来时的路”,让昨天的历史照亮未来的征程,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2 马鞍山市工业遗产现状分析

马鞍山市地处安徽省东部,横跨长江,接壤南京,为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门户城市。回望其城市发展史,可谓“先有马钢,后有马鞍山”,故称马鞍山市为“钢城”。马鞍山市是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自1989年举办中国李白诗歌节(2005年之前称为“中国国际吟诗节”),故马鞍山市又称为“诗城”。

根据2013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马鞍山市属再生型转型发展城市。2018年7月,马鞍山市的城市定位迎来战略性新愿景,努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智造名城”。当前,马鞍山市已获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节点、中国诗歌之城、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以及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殊荣。

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了以工业建设为纲的国策方针。“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跑步进入工业化时代,我国钢铁需求量猛增。1953年9月16日,马鞍山铁矿厂流出了第一炉铁水,正式拉开了马鞍山钢铁生产的序幕。建国七年后,我们的钢铁之城诞生。毛泽东主席曾两次视察马钢,并在1958年9月20日亲自登临9号高炉,作出了重要指示:“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马钢逐步跨入了国家重点钢铁企业的行列。

六十年代,马钢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经过3年的奋战,成功轧制出第一个国产轮箍,开创了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奇迹。进入新时代,马钢不忘初心,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车轮生产技术,实现技术自主化、产品国产化,打造民族品牌,有效支撑了我国高铁产业的发展和“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实现了我国战略性优势产业的安全,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提供了示范效应。

2019年4月,马钢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马钢从这里诞生,城市从这里崛起”。素有“华东第一高炉”之称的马钢9号高炉,是马钢和马鞍山市的发源地,是华东地区当时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曾四次荣获全国红旗高炉。

南山矿区不仅是马钢的“粮仓”,也是马鞍山市发展的源头。南山矿凹山采场作为我国八大黑色冶金露天采场之一,开采于1919年,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采场之一,是世界公认的最漂亮、保护最完整的采场遗迹之一。凹山矿坑周边山地较多,南山矿区已制作凹山玢岩型铁矿数字虚拟展馆,有规划建设“凹山铁矿开采史陈列馆”和规划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基础。

围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发展工业游,马钢囊括了采矿、选矿、原料合成、炼焦、炼铁、轧钢、型材等炼钢的基本流程,是最具特色的名牌工业游线路,因此2004年跻身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之列。自1993年起,连续5年保持游客量持续增长,共接待游客约10万余人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后因厂区保密和安全等因素,马钢工业旅游项目从此终止。近年来,蒙牛乳业、含山青花坊瓷等工业旅游得到研学游开发和长三角推介,以及博望刃模具、雨润食品、黄池食品、采石矶酒等特色工业旅游逐步的重视,得以规划研发(见下表)。

3 马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工业旅游开发

作为资源型城市,马鞍山市一直在探索如何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转型发展的同时,注重改善人居环境,使一座重工业资源型城市变成了环保、绿色、宜居城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马鞍山市的转型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工业强市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协调发展战略、文化旅游+战略、民生优先战略、绿色发展战略等。2019年11月,马鞍山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因此,马鞍山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必须遵循生态修复和全域协调双轮驱动发展的战略。

马鞍山市工业遗产项目简表

为高位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福地,马鞍山市应进一步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努力让城市回归自然、回归生态,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典范。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发展理念,通过精准把握修复城市的文脉和地脉,最终构建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的平衡关系。为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应带动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4],并注重已受到污染的河流、土壤、植被等生态要素的修复和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马鞍山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必须遵循生态修复发展战略,高度落实矿区废弃土地、遗产厂区空间和线性遗产路河的生态修复等举措。

作为工矿型城市,马鞍山市大量的工业遗产,记录了城市的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也是城市文化遗产最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地域文化特色,带给民众最宝贵的城市空间记忆,激励、敦促我们“时刻不忘初心、矢志永远奋斗”。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使9号高炉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弘扬“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的马钢精神和城市记忆。应鼓励应用综合专项技术,保障工业遗产核心要素的整体性和功能完整性,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脱离工业遗产核心价值的“空洞化”保护。应“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通过打造富有工业遗产特色的矿山公园与公共空间,编制城乡统筹的全域空间规划,展示全域工业遗产记忆空间。马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全域协调发展战略,涵盖了以上全域空间规划、城市企业协调、宜游宜居宜业、城市乡村统筹、遗产非遗整体和保护开发兼顾等。

以单体遗产为主的碎片化保护方式,缺乏整体统筹,不利于城市工业历史记忆的整体保护和展示。“自下而上”的单体式工业遗产活化,缺少城市层面的整体统筹,无法全面展示城市工业发展的时空痕迹。近年来,许多城市利用工业博物馆、工业遗址公园、工业景观、创意产业园等,将工业遗产转化为文化、服务、休闲、娱乐、创意融入城市生活,让工业文化代代传承。与此同时,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前提下,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使其展示出独有的历史风貌、艺术风貌、文化风貌。破旧的厂房、机械、矿场等变为识别城市文化的新地标,赢得民众对城市的记忆和文化的认同。

基于以上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简略论述,马鞍山市有必要、有效地通过创意开发使其景观化和品牌化[5]。将工业历史风貌区、工业遗产廊道、工业遗产建(构)筑物和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层系统,融入工业遗产区、街区和文物、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工业旅游开发体系中。

3.1 规划建设马钢工业博物馆及其主题街区

借鉴国外有效经验做法,积极活化利用工业遗产,让公众了解工业遗产的现实价值,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关心,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从而有效促进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将工业遗址原真保护,讲述工业历史文化,展示工业特色遗产,融入工业旅游和体验互动中,成为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常规措施。把老厂房、老设备、旧产品、旧车间建成工业博物馆、工业创意文化产业园、工业文化主题公园。承续工业文明史,书写现代化进程,使工业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要积极探索马鞍山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在9号高炉原址或周边,通过改扩建和功能区空间规划,建设马钢工业博物馆及其主题街区。同时,马钢工业博物馆可采用增强现实技术(AR)、虚拟现实技术(VR)等先进视听技术,全息呈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结合设备、产品、图片,立体与平面相结合,单向式讲解与双向式互动相结合,发挥工业博物馆在科学普及、历史展示、工业教育、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将9号高炉和马钢工业博物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游客参观学习的重要节点。

3.2 规划建设南山矿凹山采场为国家矿山公园

国家矿山公园规划主要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彰显自身科学文化内涵,达到游览观光和科学教育的目的。同时,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注重环境更新、生态恢复和文化重建,有效串联绿色廊道、游步道、工业遗产、解说系统四种要素,把不同的工业遗产个体(点)拓展为遗产廊道(线),进而辐射四周,打造城市工业文化名片(面),点、线、面结合,从细部入手,全局规划,将国家矿山公园建设成为矿区遗址的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旅游观光、遗产保护、科普教育、文化体验、文化创意等综合体。

南山矿凹山采场目前处于矿区生态修复阶段,为保护生态与环境进行矿坑回填,绿化与复垦相结合,复垦带动绿化,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区域的81%,曾获得全国矿山系统“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可将南山矿凹山采场作为马鞍山工业文化之根进行保护开发,把南山矿凹山采场及其矿区规划建设成为集旅游、考察、科普于一体的国家矿山公园。规划建设矿山博物馆、矿山创意公园和观光小火车,将凹山采场与整个矿区的生态景观设计联系起来,统一规划,结合湖泊水面,组成优美的矿区景区,重塑矿山工业景观。利用影像资料、实物资料、沙盘模型等展示凹山百年开采史、斗争史、发展史,体现马鞍山市现代民族工业的起步,日本侵略者对我市矿产资源的掠夺,新中国建立后凹山采矿的复苏,以及钢城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3.3 开发马向铁路的城市观光火车线路

依托废旧铁路、城市绿道等线性空间,城市观光火车串联整合,呈现零散分布的工业遗产,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再造和城乡生态环境的修复美化,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融入城市旅游。如四川乐山嘉阳矿山公园观光小火车、南京龙潭镇中国水泥厂往返汤山矿山“开往春天”、“爱情隧道”的网红窄轨火车、上海共青森林公园小火车等。

嘉阳矿山公园观光小火车成就了嘉阳煤矿这一国内唯一专门用于观光体验的真实矿井——黄村井,以及具有中西合璧建筑特点的原生态小镇,芭蕉沟等矿业遗迹。至今还保留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燃煤方式和蒸汽动力,其行驶采用人工加煤、制动、扳道、挂钩等原始操作方式。坐在这列蒸汽小火车上,游客看到窗外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层层叠叠,与粉红色的桃花交相辉映。山野间,灰瓦白墙的民居点缀其中,一派恬静的自然田园景象。小火车喷着热气在山间往返穿梭,整个画面如油画一般。

观光火车作为矿山公园景区的特色交通工具,在承担客运功能的同时,自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遗产旅游吸引物。沿途经过矿山公园、森林、农田、荒地、市区等,在轨道、路基和桥隧沿线种植花草树木,墙体绘制工业时代的年代符号和卡通彩绘,在农田和荒地种植油菜花和花木果树。马向铁路,从凹山矿山公园到马钢9号高炉和钢铁博物馆,论证了城市观光火车线路的开发。

猜你喜欢

马钢马鞍山市遗产
遗产怎么分
马鞍山市“激光再制造”企业的独门绝技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我想知道
千万遗产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SM 系统在马钢煤焦化公司苯加氢系统上的应用
马钢环境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马钢11号高炉风口喂线护炉实践
马钢11号高炉炉缸二层水温差升高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