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散步》中的生命内涵

2020-09-03朱云静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散步田野陪伴

朱云静

《散步》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语言平易朴实,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堪为经典。初春的田野上,一次全家人的散步,引发了作者“生命的感慨”,也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拥有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多年来,很多人对此文思想情感的解读仅仅停留在“尊老爱幼”这一主题上,这样的解读确实无可厚非,但也不免流于肤浅。

在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作者莫怀戚:您那篇散文《散步》,是写尊老,还是爱幼呢?或者既尊老又爱幼?莫怀戚非常认真地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但其实,我骨子里是在写生命。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吧。文章写于1985年,作者的父亲刚去世。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被抽掉了生活的目标,健康状况变得很糟糕。莫怀戚的弟弟是医生,他告诉莫怀戚,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一个情绪、心理都特别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子女的陪伴。于是,那次在早春的田野上,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就是一次温情的陪伴。而与陪伴相伴而来的,就是作者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与思考。所以,文章里才有这样一句话:“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生命”这个主题很大、很空泛,初一的学生还处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阶段,对生活的感知还很肤浅,对生命的意识还很淡薄。如何引领学生理解“生命”这样深刻的主题呢?我认真解读文本,深入思考和寻找着切入口。“生命”,在文中具体表现为这样几个内涵:家庭成员之间的陪伴和体谅带来的那份和谐与幸福,以及生活的情趣;早春田野的那份勃勃生机与生命力;一家人感受到的生命的珍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我和妻子对生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何引领孩子们读懂文中关于“生命”的潜台词呢?我决定以开头段为切入口——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围绕这个句子来解读“人”“田野”“散步”,从而引领学生慢慢深入,触摸文本深处关于“生命”的主题。

一、读“我们”

让学生自由地走进文本,寻找关键词句,说说文中的“我们”各是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品读、分析文本,通过小组学习、交流,从一些关键词句和对待“分歧”的事情中感受到母亲的“慈爱”、儿子的“孝顺”、妻子的“贤惠”和小孙子的“聪明”。

引领学生通过品读、思考,并联系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体会,来感受到这个家庭融洽、温馨与幸福的氛围。在这样温馨、幸福的氛围中,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安抚、关爱、体谅和包容。生命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温暖的给予和幸福的收获,才获得了美好的价值与意义。让学生慢慢感受到,这样的“活着”,正是我们所渴望的;这样的“爱着”和“被爱着”,正是生命的美好价值所在。

二、读“田野”

文中有两处关于“田野”的描写,语言并不多,却有着让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的效果。第一处的“新绿、铺着、浓、淡、密、咕咕地、水泡儿”,无一个字不在诉说着初春的清新、活力与生机,一切的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生命如此清新,充满了力量,对于“熬过了一个严冬”的母亲和我们来说,眼前的一切都让我们倍觉生命的可贵,让我们更加深爱并珍惜着生命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风景!第二处的“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是母亲的眼睛所望见的小路上的风景。淳朴芬芳的“金色的菜花”是明媚的,象征着“故土”与“生命本初”的“桑树”满是生命欣欣向荣的气息,“水波粼粼的鱼塘”里蕴藏着那么多丰富而有活力的生命……母亲眼里的这条小路,就是一条充满生机与活力,明媚而温情的生命之路!一切都在无声地昭示着:生命!生命!

引领学生反复咀嚼、品味,从看似寻常的田野风景中体会出一家人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感受生命的美丽与丰富。从而深入地体会到:我们看似寻常的每一天,对于经历过“失去亲人、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来说,都是格外珍贵的!我们眼里看似寻常的风景,对于“与死神抗争过”的人来说,都是特別珍爱的!生命中的每一天,生命中的每一处风景,都值得我们去热爱!生命,值得我们去深爱!

三、读“散步”

“散步”,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姿态呢?它不同于走路,更不是奔跑,它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治疾病、健身养生的好方法,能够使全身各系统功能更为协调。散步更适合中老年人。

作者失去了父亲,又陪伴母亲“熬过了”酷冬,在经历了“生死离别”“与死神抗争”的艰辛苦痛之后,一家人在这早春的田野上散步。普通又寻常的一切景象,在他们的眼里是那样的充满生机与活力,那是因为,在他们眼里和心里,对“生命”这个话题有了比常人更深刻地体验,因而对眼前的一切倍觉珍惜。就这样,他们在这个生命的“广阔天地”里慢慢地走着,他们聊着开心的话题,他们出现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他们彼此体谅又互相关爱……这样的情景,即使只是想一想,便也觉得很美很温馨。读一读,听一听,想一想,联系自己的生活场景,学生便渐渐地读懂“我们”,读懂他们的生活,读懂作者的“心声”:生命,本就应该是“和爱的人幸福地在一起”“慢慢的走着”。“散步”本就该是“生命”最美好的行走姿态,我们从“散步”中,读到的就是“生命”啊!

四、读“句式”

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在引领学生从“我们”“田野”和“散步”中感受到“生命”的深层内涵之后,我还引领学生关注本文独特的“言语形式”——对称的句式。如: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通过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对仗、工整的句子,让学生感觉到一种“圆润、圆满”,感觉到一种“严整、敬畏”。而这些隐藏在文字形式中的“气”就是一种“生命”的“场”。生命是这样的圆润和圆满,生命还是这样的严整和充满敬畏,从而让学生对作者所要传达的“生命”主题有更深入地感知和体会!

综上,指导学生解读以上几个关键内容,启发学生品读、思考,探究、体会,引领学生亦步亦趋,慢慢深入,跟随莫怀戚简单、质朴却饱含意蕴的文字,来一场思想与心灵的,温情而丰盈的“散步”。真正读懂作者在《散步》中所要表达的关于“生命”的深层思考,就这样由浅入深地实现了。

由此可见,教师首先要深入解读文本,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创作缘由,即真正明白作者要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核心精神、品质或是思想感情。在精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寻找巧妙的切入口,以此为抓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具体的情境,并适当地联系他们对生活的真实体验,获得思想和思维的提升。引领学生在自由、愉悦、慢慢的“散步”中读懂作者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也加深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226010)

猜你喜欢

散步田野陪伴
陪伴
散步的收获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散步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陪伴
在希望的田野上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