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农业农村中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0-09-03张乃芹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

张乃芹

摘 要: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利津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期达到通过推广科技市场化运营模式,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抓好农产品产品质量“闭环式”管理,制定全县“智慧农业”远期规划,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加大政府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产权交易;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服务

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内涵有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市场流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等六个方面[1]。推动农业信息化,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有利于减少农产品市场波动,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1   农业信息化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情况

近年来,利津县将信息化建设与全县黄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紧密结合起来,纳入全縣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当中,通过政府引导、经营主体参与、第三方实施的策略,个别引导,重点突破,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推动全县传统农业向信息化、智慧化发展。

一是开展农业技术信息服务。根据农时编制农业政策、科学技术、农业小贴士等信息通过微信号、利津发布、电视台等信息传播渠道向终端用户发送,服务农村生活,服务农业生产。由农业农村、水力、畜牧服务、林业服务等部门分别组成农业专家咨询服务团,通过网络视频、专业微信群、热线电话等方式,根据农时季节,推送种养技术、农资识别、病虫害防治、防涝防旱、灾后处理等服务。

二是农产品和农资监管实现可追溯。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项目建设为依托,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在乡镇、基地、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点、农资质量安全追溯点,分别配备农残速测仪、追溯打印机、监控摄像等仪器。建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追溯、农资配送追溯管理系统、农业执法管理系统等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对农业投入品的网上监管、农业检测数据的资源共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等,形成了覆盖全县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乡镇(街道)监管站、农资经营单位的监控网络,发挥了信息化监管的作用。

三是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围绕乡村振兴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和增收致富能力。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六有”标准,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农户及时提供信息及服务,让互联网与“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快全县互联网+农业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乡村振兴战略步伐[2]。全县推进建设益农信息社拟建设512个,其中信息进村入户县级运营中心1个、标准站51个、专业站30个、简易站430个,选聘、培训信息员510人,推广手机联农APP下载量可累计达到6.2万以上。

四是大力推广农村产权交易。建设县级农村产权交易网站,网站设置项目展示、新闻中心、政策法规、交易公告、需求信息、综合查询、资料下载、互动交流、地图导航等多个功能模块,对农村产权交易进行公开发布,方便群众快速便捷地查看农村产权信息,推动农村资源和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7万亩,进一步推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经营步伐。

五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信息化发展,禽类养殖业、设施农业、设施渔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领域自动化种养技术越来越高。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过程中采用电脑控制,信息化管理,自动上水、上料等设备,大大减少人工及费用。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得到大面积推广。利农菌业、智联农创等生产企业,通过对食用菌、蔬菜等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条件实现智慧化控制,实现全年无间断的生产。网络信息化查询、产品销售及原料采购已成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主要信息资源及联络方式。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实施价格报送,作为“金农工程”市场信息采集点,通过网络及时报送价格信息。土壤检测点自动检测土壤温度、水分,并通过系统自动接收数据,减少人力检测劳动量,提高数据准确性及时效性,便于广大农户直观快捷了解地块信息、土壤养分含量和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建议。

六是引进灵活多样的高科技市场化运营模式。与中国农信通、凤岐茶社、鲁望集团等涉农企业对接,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建设进程。通过对接引进了凤岐茶社,将“云上农业”发展模式在利津落地,在智联农创工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云上农业试验场”,导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先进管理技术。各产业园区创新采用“平台公司+运营公司+创服机构+产业工人”“平台公司+产业农民”、“农业龙头企业运营”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着力打造种植标准化、监管智慧化、管理组织化、营销品牌化、服务融合化的“五化”智慧园区[3]。

2   当前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难点

一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信息网络还不够完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整体水平和作用发挥还有待于提高;二是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全县政府机关、服务机构和各个农业经营主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化人才缺乏的现状;三是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受制于前两方面的制约,使得市场的培育体系发展缓慢,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生产信息交流还不够畅通。

3   今后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措施及建议

一是推广科技市场化运营模式。积极与凤岐茶社、鲁望集团等涉农企业对接,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依托县里内一大早乳业公司、智联农创工场、七龙河现代农业产业园、临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恒业绿洲智慧水稻项目等载体引入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和设备,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标准化、智慧化水平。

二是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助推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健全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开展农业品牌塑造,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提升增值空间。

三是抓好农产品产品质量“闭环式”管理。积极引导推广农产品质量追溯区块链应用,对于蔬菜等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引导打造品牌,注册商标,推广实施“凤岐茶社”凤岐链为主的区块链管控模式,引导维新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通过“维新”放心二维码,提高产品品质,积极对接胜大超市、潍坊及青岛大超市,建立专属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有效地提高区域农产品知名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好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平台作用,利用视频监控、网络传输、条码扫描等信息化技术,对纳入平台管理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和农资经营单位建立各环节控制和衔接机制,进一步规范动物检疫管理,严格检疫规程,严格证章标志管理、签发,及时准确报送电子出证系统信息,畜产品质量追溯能力不斷增强。

四是建议高起点制定全县“智慧农业”远期规划。抓好以信息化经营生产为主的智慧农业远期规划,把全县智慧农业与乡村振兴规划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出台相关的鼓励和激励政策,强化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把现有的服务项目做优做实,为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积极地政策保障。

五是建议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依据高标准的规划,逐步建立完善县内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体系,落实联合办公机制,配齐监控检测仪器设备,确保能够快速、高效完成县内自检和质量追溯,从实现农资准入、农药登记、种子审定、肥料登记、种植管理到产品上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闭环”监控链条,真正打造利津农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

六是建议加大“智慧农业”运行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政策、资金、人力和组织机构,以及政府与院校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经营主体认识不足、信息网络人才缺乏信息化作用发挥不强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艺,朱翠明,王霞.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发展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9,37(05):53-57.

[2]李瑾,冯献,郭美荣.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与对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04):9-19.

[3]熊春林. 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
探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电网运维中的应用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应用
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