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枢性疼痛

2020-09-02苏睿陈建平

人人健康 2020年8期
关键词:脑卒中

苏睿 陈建平

【摘要】   人口老龄化带来许多社会健康负担,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脑卒中后引起的中枢性疼痛给患者造成巨大困扰,是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本文以中枢性疼痛的代表——丘脑痛为例,从疼痛的病因、症状、中西医治疗及预防等角度进行介绍,期望广大读者对中枢性疼痛有初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让中枢性疼痛远离我们。

【关键词】   中枢性疼痛;丘脑痛;脑卒中

大家对于“脑卒中”“中风”一定不陌生,说起脑卒中我们马上会联想到口眼歪斜、口齿不清、视物模糊、半身不遂这些典型症状。脑卒中是造成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病因,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行动不便的脑卒中后遗症的患者,不难想象这些看得见的症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病患的基本生活,然而往往被我们忽视的脑卒中后疼痛对人们造成更严重的困扰,特别是对心理健康的折磨。疼痛本身作为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体验,比起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等外周性神经病理疼痛,中枢性疼痛似乎更加看不见、摸不着,我们也缺乏对中枢性疼痛的基本了解和认识。

中枢性疼痛通常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疼痛,其原发病一般在脑内或脊髓,也就是我们人体的高级神经传导中枢的任何水平出现了问题都会引起中枢性疼痛,这些问题可能有出血、梗死、外伤、肿瘤、感染等,癫痫和帕金森病患者的疼痛也可归为中枢性疼痛。既往各种中枢性疼痛被笼统地称为丘脑痛,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但是丘脑痛作为最典型和最常见的中枢性疼痛,仍然值得我们给予最大的关注。

丘脑又称背侧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灰质核团,在人类这种大脑皮层发达的动物中,丘脑是最重要的感觉传导中继站。除嗅觉外,我们的各种感觉反射都要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然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形成我们的认知。丘脑痛是一种发作性、有时呈持续性顽固疼痛的综合征,通常继发于丘脑纹状体动脉或膝状体动脉供血区域的脑梗死或出血。虽然脑卒中患者里中枢性疼痛的发病率只有8%,但其中50%为丘脑卒中,但是脑卒中本身的发病率很高,病患基数很大,丘脑痛的发病率同样不可小视。

丘脑痛继发于丘脑的局部病变或功能障碍之后,可能即刻出现疼痛,也可延迟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不同患者由于受到的伤害性刺激不同,对疼痛的主观体验不同,丘脑痛的疼痛程度可高可低,疼痛的形式各种各样。丘脑痛出现后,疼痛的性質、程度和部位会随着病程的持续而变化或加重,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对侧肢体的弥漫性、持续的剧烈疼痛,会有爆发性的加重,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就医时可表述为针刺样痛、烧灼样痛、电击样痛、挤压样痛等感受的单独或合并存在,其中烧灼样疼痛最为常见。这种疼痛以自发性疼痛多见,也可因外界或自身的内脏刺激而诱发甚至加重。正常的触碰、冷热变化、强光照射、情绪波动都可能引起强烈的疼痛,而且丘脑痛一般会在刺激消失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持续,如同一个弹簧,在挤压后要持续摆动一段时间后才会停止。丘脑痛不单是疼痛那么简单,很多患者会有相应疼痛区域的感觉异常或缺失。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丘脑痛患者通常会有心理障碍,这既有神经系统本身疾病的因素,更有长期的疼痛刺激和行为障碍的原因,患者会有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严重者会有自杀倾向。

丘脑痛患者常有比较典型的脑卒中症状,结合影像学改变,在排除一些常见的慢性颈肩痛、背痛、关节痛后,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但是针对以丘脑痛为首的中枢性疼痛的治疗比较困难,目前尚未有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各种治疗往往只是减轻疼痛而很难做到根治疼痛。不可否认,有部分的丘脑痛是可逆的,在经过一般对症治疗后能达到基本缓解,但多数情况下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病因治疗应该被重视起来,一些患者在经历脑梗死后,改善脑组织血供的治疗取得效果的同时,疼痛情况也会有所缓解,因此医生指导下的积极康复手段十分有助于镇痛治疗。针对丘脑痛,常用的麻醉镇痛剂并不是首选,通常难以满意地控制疼痛,抗抑郁药在临床中应用较多,不仅可以缓解疼痛患者的抑郁情绪,本身也具有一定镇痛作用。此外抗癫痫药、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降低神经元病理活动中的作用,有助于中枢性疼痛的缓解。需要注意的是,在给予服用这些药物前应该给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做好沟通,避免加重患者或家属的疑惑和焦虑。

中医治疗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特别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枢性疼痛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从中医角度看,丘脑痛多是血脉凝涩,气血不通,不通则痛,因此临床上多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治疗。同时,中医传统的针灸治疗可以发挥比较独特的治疗效果,是服用中西药的良好补充。在遇到顽固性疼痛时,我们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比如丘脑核团毁损术、中脑传导束毁损术等等。人们一直对开颅手术抱有畏惧心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目前我们针对这类疼痛有很多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创伤小,安全性高,也有不错的临床效果。比如各种慢性电刺激治疗,通过电刺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神经递质的改变,激发镇痛物质或抑制甚至阻断疼痛传导。

丘脑痛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形成长期损伤,在面对疼痛人群时各种治疗康复手段很难达到比较稳定的效果,往往需要多种治疗并用。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预防,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通过合理饮食、调整作息方式、定期体检等措施,降低脑卒中乃至中枢性疼痛的风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下期预告:骶髂关节炎)

陈建平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疼痛科主任。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学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分会腰背痛专家委员,山西省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健康协会脊柱脊髓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委,山西省政协智库专家。

擅长微创技术治疗疼痛:通过利用神经阻滞、定点介入、射频、低温等离子消融等技术治疗偏头痛、脊柱源性疼痛、颈肩腰腿痛、癌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各种关节痛、眩晕症等。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