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描摹金声玉振的大写意

2020-09-02易隶

收藏·拍卖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写意创作艺术

易隶

杜宁的工作室,在广州市区老美院附近。

进门在厅中便看到一个健身的拳击靶,落座交谈的茶座外,是一个种满了植物的空中花园。园中郁郁葱葱,颇有几分野气,一动一静的组合,体现了杜宁在生活和创作中的风格。

弱冠南下,结缘岭南

翻开杜宁的花鸟作品集《风从北边来》,先看到的是方楚雄教授为弟子题的序《我说杜宁》。

弟子杜宁,弱冠南下。从余学画。凡十数年,少年初成。

我说杜宁,阳光正气,敦厚憨朴。尊师重道,爱老敬贤。

我说杜宁,诚实可信,有胆有识。善学多思,勇于担当。

我说杜宁,出于不凡,格局大度。纵横开张,苍劲拙重。

我说杜宁,不囿形似,不离神似。粗枝大叶,不离生活。

我说杜宁,追求大气,浩然正气。崇尚力量与精神。

我说杜宁,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努力不懈,前程无量。

我说杜宁,不必多说。杜宁知我,我知杜宁。

短短百来字,已经概括了杜宁从中原到广州求学经历与艺术追求。

杜寧虽然是80后,但却有比同龄人的稳健。阅读与师友的交流,对杜宁的创作和艺术倾向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在工作室的客厅,有一面墙是连排书柜,书本一直垒到几乎要触到天花板。对于中国画中的派别之分,杜宁并不迷信也不敏感,他认为情真、意切才是艺术创作的根本,不同地域和艺术种类之间,互为借鉴,互相学习是大势所趋。中国画的根在于意境,在于精神,在于无法之法。而不是技法,派别或者所谓的抱残守缺。

在杜宁看来,对岭南画派的传承更多非在技法,而是对其“折中中西,融汇古今”精神的发扬与继承。对精神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之中。例如他2010年创作的《自游·自在》,便能感觉到交融的和谐。秋日的黄昏下,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收起的荷叶上。荷塘里的莲蓬已经干枯,低垂着头,开始慢慢埋进塘里的淤泥,等待着孕育来年的新生命。疏离的荷梗间,游着成群的鸭子,一只鸭子鼓噪着,一群鸭子便一哄而上,“你们要游向哪里?”作者发出了自己的拷问,是的,也许他思考着自己的艺术之路,反省着这哄而上的喧嚣。他希望自己“自游自在”

作品即人品,老一辈艺术家之间的,儒雅、谦和、纯粹的君子之风,深深影响着杜宁为人处世的态度。有一次他和方楚雄老师外出写生,当地人送了他们箱很大的石榴,回来路上方楚雄说:“林丰俗老师喜欢画石榴,这么大的石榴难得,明天给林老师送几个。”老师通过这些简单又真挚的情感和朴实的处世态度,潜移默化地身教着晚辈弟子,使他明白朴实最感人,真诚最有力。

心怀感恩,钟情秋季

秋天,是杜宁最喜欢的季节。在丰收的季节,看到了更多的生命更迭,也感受到了更多的感恩和回馈。杜宁去画过很多地方的秋天,东北黑土地壮硕灿烂的秋天是下一个目的地。

不难发现,杜宁的很多作品都是黄色的暖色调,也有很多关于秋天的场景。在作品集《风从北边来》,不仅可以看到北方的高梁,还可以看到南方的菠萝蜜。兼具南北素材的作品,反映着杜宁个人发展历程中。北方的人来到南方生活,但关于故乡的印象和思念从未间断。无论南北,无论题材,壮硕,浑厚,苍茫,灿烂是杜宁作品的显著特点,画如其人,也许他需要这种相对更加直接、快意的绘画方式来致敬自然的慷慨、生命的蓬勃、情感的起伏、思索的苦闷等等外物与精神深处的默契。

他常常选择入画的玉米、向日葵、南瓜、柿子、鸡冠花等,无不表现出种壮硕,苍茫而又张力蓬勃的精神气息,这既是性格使然也是情感需要。回归本源让他寻觅到一种豁然开朗的解脱。

因着性格中北方人的爽朗与大气,杜宁风格强烈的作品,受到不少80后和90后的收藏家的青睐。随着收藏家年龄层次和知识结构的改变,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也越来越多元和自信。现在的年轻藏家更愿意跟随内心的感受和综合作者的教育背景、专业发展前景等因素来选择喜欢的作者和作品。无问东西为我所用

在艺术创作上,杜宁一直坚持打破固化,和对自我的重复,但在不断探索中,在创作时常常会自我提问:面对白纸,如果缺少金声玉振的汉唐风范和浩然之气、缺少殷商先民在龟甲上的原始激情、缺少汉代工匠在摩崖上凿刻的朴素鲜活,还剩下什么呢?

在反思中杜宁发现这不安分的情绪来源于对艺术的纯粹性和独立性的崇拜,来源于对追求自我、直觉和潜意识表现的渴望。所以杜宁现在更钟情汉代的艺术,在分享自己收藏的汉砖时脸上难掩兴奋,“砖面上刻画的飞龙,无论是表现形态,还是创作表达上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在汉代,连制作工具都很缺乏的时期,匠人表达飞龙只用云朵和翅膀就够了,很简单的两条线条,就刻画出栩栩如生的翅膀,表现出飞翔的状态”。

这启发了他,将当下所想所感,用最简洁的形式表现出来,传递给观者,就是最直接有力的艺术表达。正如中国画中徐渭、八大山人的作品,虽然隔了很长的时空,但现在还能感受到创作者要表达的意象,这就是通过作品表达精神的最佳境界,也是杜宁坚持着打破固化,寻找自我的方向。

看杜宁近期的作品,会发现表现手法愈发磅礴、自由。不局限于地域性或者技法的划分,而是更注重精神性的诠释。以“融合南北,贯穿中西”的理念去践行和创作。

正如艺评家渐弘所说,中国大写意花鸟画是种极富挑战性且充满偶然性的艺术样式。“大胆落笔,小心收拾”,能做到将感性和理性这两点完美融合的人寥寥无几。在文人情思悄然隐退的当代快节奏的都市中,选择大写意绘画意味将过着一种曲高和寡式的孤独生活,而青年画家杜宁恰恰是这种另类的执着者。

如此看来,选择大写意花乌画作为 生奋斗的目标需要极大的气魄和胆识。杜宁所追求的汉唐之风,磅礴之气,正因具备了这样的气魄和胆识吧。

(编辑/李木子)

树的主干在墨色和橘色混合中虚化,曲折中部分可见枝干上的树纹。树枝张牙舞爪得四处延伸、生长。坠在枝干上的松果,从勾勒的线条上便能感受果实的质感。再看细节,笔触横竖任意挥洒,可见创作时的大胆、爽朗。这便是杜宁的作品《长风》,落笔大气,收尾细腻。其蕴含正如《孟子·万章下》所记:“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对情绪不同的表达

同样是向日葵题材的创作,杜宁有两幅不同时期的作品。在2010年创作的《日无私照唯此种》(中国美术馆收藏)里,已经盛放到鼎盛时期的向日葵开始枯萎,低头望向大地的状态,杜宁当时的创作是希望表达一种回馈大地的感恩之心。画面整体的色调厚重,肃穆,花朵和枝叶的线和花头的面构成深沉悠长的节奏。再看2019年创作的《唯有葵花向日倾》,画面中向日葵不再具象,花朵、枝叶和根茎参差错落,鲜明的黄色与水墨的黑灰色交融,视觉的冲击展现了无限的生命和浑厚的张力。杜宁在创作上更倾向于利用物象本身表达一种生命内在的温度和生机,用拙重的笔法和灿烂的色彩将这种感觉挥洒出来,不难发现这个作品侧重观照精神的淋漓尽致。

定格记忆

2009年创作的《白露唏未》创作时间就很短。朋友问杜宁,怎么你画的柿子是蓝色的,哪有蓝色的柿子?杜宁说:在终南山的晨曦,雾色朦胧,山坳里棵老柿树孤独倔强地矗立着,柿子上蒙着一层霜。那层薄薄的霜透着温润的白光,那一刻那棵柿子树在我眼里就是蓝色的,瓦蓝瓦蓝的,那么的冷艳,清冷。

猜你喜欢

大写意创作艺术
Jazz
纸的艺术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一拳打破古来今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