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三绝”工笔人物审美初探

2020-09-02翟海月徐贤卿

收藏·拍卖 2020年6期
关键词:仕女画仕女工笔

翟海月 徐贤卿

晚清的江南诞生了大量艺术造诣极高的工笔仕女画家,如大家熟知的费丹旭、黄公寿和改琦等。早期海派工笔人物画家名家众多,而“清末三绝”(潘振镛、沙馥和吴友如)各有千秋,传承着明代以来工笔人物的传统,并为后来海派创新,起到了逐渐演进并承上启下的作用。 “清末三绝”作品见藏于国家级、省市级各大博物院。虽然其在拍卖价格,远难追吴昌硕、任伯年动辄千万元的价格,但就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史上的地位而言,精明的藏家们一定对其无法忽视。

清代工笔人物画突破程式化

明代以前的工笔仕女画,大多以解说式的叙事为主题,画家并没有对人物本身进行太多心理层面的探究。而到了明末清初之际,仕女画的技法日益精进,构图也渐渐繁复,但是对于人物的人格及性情的描摹刻画,仍然显得比较程式化,整个画面的装饰性远远大于人物情绪、性格的表达,一味注重画面的观赏性,而没有什么深刻内涵可言。

到了清代中叶,一大批文豪携巨著而崛起,蒲松龄(1640 - 1715)《聊斋志异》、如曹雪芹(17151763)《石头记》(《红楼梦》)、纪晓岚(1724 - 1805)《阅微草堂笔记》、曾衍东(1750 - 1830)《小豆棚》、李汝珍(1763-约1830)《镜花缘》、文康《儿女英雄传》等,文学作品中对女性的关注,使得清代女性的地位大大提高——女性的才情、人格,也获得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关注与认可。从此以后,在清代的工笔人物画中,女性不再仅仅局限于劳作或者闺怨,而逐渐从事其他的知性活动比如作画、论道、吟诗、下棋,甚至还出现在武侠、军事等题材中,让人惊讶于女性在清代绘画中重新获得了自信与英姿。

清代的人物画画家主要为两大阵营。一是供奉内廷的宫廷画家;二是宫廷之外的画家,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上官周、黄慎、罗聘、丁以诚、改琦、苏六朋、苏长春、费丹旭等。晚清也因“海派”工笔人物画的加入,使人物画的整体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尤其是“海上四任”(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将人物画推向了个高峰,“清末三绝”也是其。

浙江博物馆副馆长鲍复兴在《桐乡濮院书画名家的艺品与人品》中介绍了“清末三绝”:潘振镛、沙馥和吴友如,意指这三位晚清名家在工笔人物画上的非凡造诣。

潘振镛以仕女人物独步画坛

图1《仕女(十二幅)》,相传是清末的一位藏家历时多年,辗转各地才辛苦搜集所得,集齐了清代江南地区的工笔人物名家:从余集(1738 -1823)到潘振镛之弟潘振节(1858-1923),时间跨度竟然长达一百多年。而这些名家所绘的绢本团扇仕女十二帧,精工挖裱后则为四屏,几乎就是个小型清代工笔人物画名家精品回顾展,可见藏家之良苦用心。

图1第二行第二列为《泛舟采菱》绢本团扇仕女图,便是潘振镛(又号雅声)(1852-1921)在四十八岁时的精品,画面以花青画出芦苇,烘托出了烟雨江南所独有的如云似雾的仙境。江南的小家碧玉,悠闲地泛舟于嘉兴南湖之上,实在是江南独有。而这种融合了花乌、人物、山水的高超艺术境界也体现在了图2《仕女》中。

嘉兴博物馆馆长葛金根在《嘉兴书画史迹及兴盛探析》中说:“……嘉兴潘振镛是当时人物画创作中的代表人物,以仕女人物独步画坛,但其没骨花鸟与文派山水亦复可观。雅声弟振节、子潘琪、侄潘琳、孙女潘燕,嘉兴仲光勋、沈燧(清末工笔九大家之一)、尤桐、沈铮(沈钧儒之妹)、郭兰庆等,均从其学而深有所得……。”

原上海文物商店书画部诸文进先生在《改费遗风脉传——浅谈潘雅声的仕女画风》中谈到的:“潘雅声(潘振镛)的仕女画的艺术创作风格,无疑是深深地受到了‘改费两家的影响。在他的工笔仕女画作品中,透露出一种十分淡雅和清新的浪漫格调,以及流畅而轻柔的悠閑笔致和洁净且明丽的令人十分难忘的仕女美人形象,都与‘改费一脉的经典画风,保持着一脉相承的一致。”

图3潘振镛的《巾帼英雄图册》是2011年上海朵云轩成交的册页,这幅册页还有潘振镛及当时诸多文化名人的题识:

潘雅声(即潘振镛)题巾帼英雄目录:其一,天女送子图。其二,麻姑献桃园。其三,弄玉吹箫图。其四,双成吹笙图。其五,虢国早朝图。其六,昭君出塞图。其七,西施浣纱图。其八,貂蝉拜月图。其九,二乔观书图。其十,孙夫人看剑图。其十,东坡参禅图。其十二,明皇七夕图。其十三,浔阳琵琶图。其十四,息夫人思故图。其十五,寿阳公主点额图。其十六,谢庭咏絮图。壬子夏日,雅声录于南湖之滨。钤印:振镛。

高邕(豫园书画善会的第二任会长)册首题识:潘郎妙笔。俭盒主人藏有潘雅声画巾帼英雄图十六页以此四字属书,壬子,高邕。钤印:高邕私印。

汪洵册页题识:秀水潘雅声先生画宝。巾帼英雄图一十六叶,嘉禾吴俭盒珍藏。壬子春日,阳湖汪洵渊若书端。钤印:阳湖汪洵。

这些当时上海书画名流对此作品的题字,无疑也增加了作品艺术价值的深度和收藏价值的厚度。沙馥画风追求“清淑静逸”之趣

图1《仕女(十二幅)》第三行第一列为沙馥《药栏花韵》。《药栏花韵》是《红楼梦》六十二回中的个场景:“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描写了史湘云酒醉之后,卧睡于芍药花丛凉凳上。在画家看来,此情此景,也许最能表现史湘云的本然真我、坦荡天性。画中的史湘云,以瓜子脸开面,瘦颊樱唇,细眉凤眼,是非常标准的沙馥式的美人形象。这一主题,沙馥将之表现于绢本团扇之上,又以生动活泼的笔触描绘,让观者非常难忘。

同为“清末三绝”的沙馥(1831 -1906),字山春,江苏苏州人。沙馥出身于绘画世家,为马仙根弟子。沙馥善画人物(仕女)、花卉,并以此为业,是当时苏州闾门外山塘年画铺中的著名画家。据史料记载,沙馥初慕陈老莲(陈洪绶)画法,在咸丰年间,随任熊至吴门画派,因此其曾问业于任熊,致日后画艺大进。任熊去世后,沙馥又与任薰、任伯年交往甚密,任伯年曾为他画39岁小像一幅,画中的沙馥立于奇石之前,颇有伟岸丈夫之姿。后沙馥因自觉更偏爱吴门优雅娴熟画风,遂弃任伯年之老莲法,转而改学改琦、费丹旭的画风,专攻仕女、花卉,遂自成家。图4《罗浮香影图》中可见沙馥的画风,基础颇为深厚,笔致十分妍秀,所作人物及花卉,观者无不感叹其精妙。

图5故宫博物院藏<芭蕉仕女图》是沙馥仿改琦笔意创作的写意仕女画。图绘女子手持花枝立于芭蕉树前闻香自醉的仪态风情。其高耸的发髻先以浓淡墨反复晕染,然后以重墨绘出根根发丝,线与面结合的绘画技法显现出女子头发的浓密及发质的柔顺。仕女的面形为瓜子脸,面部以不着痕迹的浅红色晕染,突出了人物肌肤光滑细嫩的质感和五官结构的明暗变化。其眉目间流露出矜持凄凉的怨情,与晚清文人画家在仕女画创作上所追求的“清淑静逸”之趣相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另外,沙馥的山水也颇受后人推崇。

吴友如多为记事而画

而“清末三绝”之中的另一位,吴友如为清末著名画家,名嘉猷,字友如,别署猷,江苏元和(今吴县)人,能融合清代名画家钱杜、任熊等人的画法,自成家。擅长人物肖像画,以鬻画为生。曾应召至江宁(今南京),绘《金陵功臣战绩图》。

光绪十年(1884)起,吴友如在上海主绘《点石斋画报》,名噪一时。光绪十六年(1890)独资创办《飞影阁画报》,该刊形式与《点石斋画报》类似,但内容以描绘市井风俗、时事新闻为主,大则如中法战争,小则有邻里斗殴、怪闻趣事,还有不少反映西方科技新事物的画幅,被誉为“中国新闻图画第一人”,也颇得鲁迅赞赏。宣统年间,上海璧园以巨资自吴友如哲嗣处购得粉本(中国古代绘画施粉上样的稿本)1200幅,编成《吴友如画宝》出版印刷传世,图6《吴友如画宝十三集>就是民国十四年(1925)由上海璧园石印出版的。吴氏画宝非仅为作图而画,实为记事而画,颇具鲜明个人风格,其内容也十分广泛,既有古今人物图,又有海上百艳图、风俗图等。同时,由于西风渐劲,其绘画技法将在传统人物、花鸟、山水的基础上,与日欧美各法融为炉,成为了那个时代上海东西融合的缩影,如图7《人物故事》、图8《尽孝图》所示。

吳友如所作的仕女画,和潘振镛、沙馥已有所不同,多参用西方绘画透视法,构图十分紧凑,线条简洁道劲,对近代的苏州桃花坞年画、通俗连环画的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

“清末三绝”作品多见藏于国家级、省市级各大博物院,其对传统书画的传承及对后来海派艺术创新的积淀和启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虽然其在拍卖价格,远难追吴昌硕、任伯年动辄千万元的价格,但就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史上的地位而言,精明的藏家们定对其无法忽视。

(编辑/余彩霞)

注:

①鲍复兴·桐乡濮院书画名家的艺品与人品[J]。《东方博物》,2004(02)。

②高邕(1850-1921)近代书画家、鉴藏家。字邕之,号李盦,光绪乙酉(1885)改号孟悔,甲午(1894)中日之战后改号聋公。别号清人高子、中原书丐、西泠字丐。网传光绪帝为邓世昌所作挽联“此日漫恢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实为高扈所作。

③汪洵(?-1915)字子渊,号渊若,原名学瀚,字渊若,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授编修。书法摹颜真卿,得其神骨,又参以他帖而变化之,工力甚深。兼精篆、隶。

猜你喜欢

仕女画仕女工笔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李文慧作品
浅谈木雕中的仕女创作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从唐代仕女人物画看中国传统色彩之美
“礼教下的光斑”
脑洞大开的国画,这么high!
唐代人物画述评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