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生菌及中草药添加剂对仔猪肠道结构的影响

2020-09-02罗秋继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初生仔肠绒毛隐窝

钟 亮,张 华,罗秋继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咸阳 712100;2.遂宁市中通实业集团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遂宁 629000

益生菌被称为活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能维持机体肠道的稳态,优化机体的免疫功能。初生仔猪肠道无菌,需通过接触母体和外界环境获得有益菌并使之逐渐定殖于肠道。因此人为添加益生菌对仔猪肠道健康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及乳酸菌)的添加可显著提高初生仔猪的日增重及肠道免疫功能。此外随着人们对中草药的认识愈来愈成熟,人们发现将其作为添加剂应用到断奶仔猪的日粮中能有效地提高断奶仔猪的食欲及饲料转化率,降低腹泻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增加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等),增强仔猪抗病力,使断奶仔猪健康生长。本试验通过给初生仔猪饲喂益生菌制剂、中草药添加剂,研究探究两者对仔猪肠道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基础理论解释与相应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中草药添加剂组方(质量百分比):黄芪10 g,板蓝根15 g,茯苓10 g,甘草10 g,山楂15 g,连翘5 g。以上各中药材按上述比例混合,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配制成中草药散剂备用。试验添加水平为1%。

益生菌制剂: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活菌制剂(活菌数均为8×106CFU/g),试验添加水平约0.2%。

1.2 实验设计

试验在齐全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猪场进行。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半漏缝地面饲养,定时清理粪便,猪舍温度控制在25~30 ℃,每圈(1.5×2.0 m2)均配有2个乳头式饮水器和1个4孔料槽,让猪自由采食与饮水。按猪场常规程序进行免疫和保健。试验选取出生2 d内的杜长大(DLY)三元杂交仔猪16只,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4只):对照组I、益生菌制剂组II、中草药组添加剂III、益生菌制剂+中草药添加剂复合组IV。仔猪出生2 d(确保摄入初乳)后开始试验,将益生菌活菌制剂(或中草药制剂)与全脂奶粉混合,调制成糊状,通过汤勺灌入仔猪舌根部确保仔猪完全服用,每日2次(上午、下午各一次),试验持续28 d。

1.3 测定指标

试验结束后,晨间屠宰所有仔猪,取各肠段组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盲肠)3 cm,测定隐窝深度、绒毛高度,将肠道组织放入10%甲醛磷酸缓冲液中固定、保存,用于测定肠壁组织结构指标,进而判断肠道组织通透性。

取保存好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肠管组织,用乙醇逐渐脱水,二甲苯透明,采用BMJ-3型包埋机包埋,LEICA RM2135切片机进行切片(7 µm),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树胶封片,日本PM.20显微照相设备进行图像采集,Motic Images2000 软件进行组织切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及各小肠部位肠壁厚度的测量。多次测量后取均值[1]。肠绒毛高度定义为从肠腺绒毛联结处到绒毛顶端的长度(µm);隐窝深度定义为从肠腺基部到肠腺绒毛联结处的长度(µm),并计算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差异显著者用邓肯氏(Duncan)法进行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对初生仔猪小肠绒毛高度的影响

分析不同添加剂对初生仔猪小肠绒毛高度的影响。由1表可以看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分别以IV组、II组、III组最大。其中十二指肠绒毛高度IV组显著高于I组(p<0.05),与II组、III组差异不显著(p>0.05);空肠绒毛高度II组显著高于I组(p<0.05),与III组、IV组差异不显著(p>0.05);回肠绒毛高度III组显著高于I组(p<0.05),与II组、IV组差异不显著(p>0.05)。

表1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µm)的比较

2.2 对初生仔猪小肠隐窝深度的影响

分析不同添加剂对初生仔猪小肠隐窝深度的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分别以II组、I组、IV组最小。其中十二指肠隐窝深度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空肠隐窝深度I组显著低于II组、III组(p<0.05),与IV组差异不显著(p>0.05);回肠隐窝深度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

表2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隐窝深度(µm)的比较

2.3 对初生仔猪小肠绒腺比的影响

分析不同添加剂对初生仔猪小肠绒腺比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十二指肠、空肠绒腺比均以IV组最大。其中十二指肠绒腺比IV组显著高于I组(p<0.05),与II组、III组差异不显著(p>0.05);空肠绒腺比IV组显著高于I、III组(p<0.05),与II组差异不显著(p>0.05);回肠绒腺比IV组显著高于I组(p<0.05),与II组、III组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十二指肠绒毛形态切片证实III、IV组小肠绒毛长而完整,I、II组小肠绒毛短而参差不齐,且存在明显的绒毛断裂的情况。

表3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腺比的比较

2.4 对初生仔猪小肠肠壁厚度的影响

表4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壁厚度(µm)的比较

分析不同添加剂对初生仔猪小肠肠壁厚度的影响。由表4可以看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肠壁厚度分别以IV组、II组、IV组最小。其中十二指肠肠壁厚度IV组显著低于II组(p<0.05),与I组、III组差异不显著(p>0.05);空肠肠壁厚度II组与I、III、IV组差异均显著(p>0.05);回肠肠壁厚度IV组显著低于I组(p<0.05),与II组、III组差异不显著(p>0.05)。十二指肠肠壁切片结果也证实I、II、III、IV组小肠肠壁厚度存在较为直观的厚度差异,IV组肠壁厚度显著小于I组。

3 讨论

小肠是初生仔猪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器官,也是许多肠道病原菌定殖的场所。因此本试验对初生仔猪肠道功能的维持及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作用依赖小肠上的环形皱襞、肠绒毛及绒毛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等结构来完成[2]。

肠绒毛生长依赖肠腺中的柱状细胞和环状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移行,小肠绒毛的生长状况与初生仔猪的营养吸收和生长关系极为密切。隐窝深度反映细胞的生长率,隐窝变浅,表明细胞成熟率上升,分泌功能增强。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腺比)综合反映小肠的功能状态,肠绒毛高度越高,隐窝深度越浅,越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的增加往往伴随着绒毛萎缩,消化道吸收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初生仔猪腹泻的发生,对初生仔猪的存活产生巨大的威胁[3]。

李旋亮等[4]用含有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的基础日粮饲喂断奶仔猪,发现添加益生菌能够改善仔猪肠道的绒毛高度,说明益生菌能够改善仔猪的肠道组织形态,有利于仔猪机体的营养吸收。彭晓培等[5]研究益生菌对仔猪腹泻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益生菌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显著降低,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更为显著。此外,石秋锋等[6]发现日粮添加益生菌能降低仔猪腹泻率,同时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得到提高。

另外,本试验所用中草药添加剂组方中,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抗内毒素的作用,主要用于大肠杆菌病、病毒性腹泻等疾病的治疗[7]。山楂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功能,主治肚腹胀满、消化不良等。甘草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缓和药性的作用,能抗炎、抗过敏。曹日亮等[8]利用复方中药添加剂(党参、白术、神曲、紫苏子、陈皮按一定比例配制)饲喂断奶仔猪,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各肠段绒毛高度显著增加,空肠和回肠部位更加明显。

本试验研究中,无论是饲喂益生菌制剂的初生仔猪还是饲喂中草药添加剂的初生仔猪,小肠各部位绒腺比都高于对照组,分析不同添加剂对仔猪小肠各部位肠壁厚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剂的使用增加了初生仔猪的肠壁通透性。更为重要的是,试验数据表明益生菌制剂与中草药添加剂共同使用产生了相互促进的作用,相对于单一使用效果更佳。

4 结论

本试验研究表明,给初生仔猪饲喂益生菌制剂或中草药添加剂均可有效改善初生仔猪肠道形态结构,提高绒腺比,增加肠壁通透性。且益生菌制剂与中草药添加剂组合使用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初生仔肠绒毛隐窝
呵护肠绒毛 生活更健康
针刀松解、撬拨结合侧隐窝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AC34单丁/丙酸甘油酯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规模化猪场初生仔猪的断牙管理
《醇提五倍子对鳙鱼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形态的影响》图版
初生仔猪低血糖病
初生仔猪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
成人心包后上隐窝128层螺旋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腰椎间盘摘除术联合侧隐窝扩大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疗效分析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