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镖师消亡史

2020-09-01最爱君

廉政瞭望 2020年15期
关键词:镖师王五镖局

文 最爱君

作为中国最大也是最后一个镖局的名镖师,李尧臣名声响彻京城。

戊戌变法前三年,1895年,30岁的湖南青年谭嗣同,和51岁的源顺镖局总镖头大刀王五在帝都北京相遇了。

此时,大清帝国刚刚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帝国上下处处弥漫着悲痛求变的气氛。30岁的谭嗣同向京城闻名的总镖头大刀王五请教剑术,以求搏击图强。乱世之中,这两位一南一北、忠肝义胆、侠骨热肠的英豪结成了忘年之交。

三年后,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后,没有人敢为他收尸,只有王五哭着到了现场为他收尸,并将他的遗骸护送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南浏阳。再两年后,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五率领众人奋起抗击侵略者,最终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北京前门。

恰逢世纪之交,一个属于中国镖师的侠客时代,随着大刀王五的死去,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镖局的百年兴衰

就在大刀王五被杀的这一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在一众镖师的护卫下,一路仓惶西逃至西安,才惊魂甫定下来。由于出逃仓促,加上担心过于招摇会引来八国联军追击,慈禧太后连护卫都没有带足,只好倚靠北京各个镖局的镖师协同护驾。

但慈禧转身就过河拆桥,这些被遣散的“御镖”不得已分别在西安开了三个镖局:永庆镖局、宏泰镖局和宏发镖局。由于铁路、航运、现代银行业的兴起,此时“硬镖”(保送公家的公款和私人的货款)业务已经日趋减少,这些由护送慈禧西逃的镖师们所开的镖局,到最后全部沦落到要靠护送“软镖”(鸦片)过活的地步。

但鸦片保护商的生意并不好做,随着匪徒装备枪械的日益精良,“失镖”的风险越来越大。到了1919年,无力应对民国乱世的西安三家镖局全部关门停业。

乾隆时期,为了护卫晋商贸易,江湖人称神拳的山西人张黑五,首先在北京开设了兴隆镖局,这也是目前可追溯的中国境内最早的镖局。在清朝中期晋商经营的票号开始崛起后,这些早先称为“标客”“标行”的商业保镖和保险机构,最终改成了由标志十八般武器的“金”,与标志票号的“票”两个字相结合的“镖客”“镖师”“镖行”。

名称的改变,标志着武艺与金融结合的时代到来了。在晋商和国内商贸业的支持下,北京的镖局率先进入了鼎盛时期。

从乾隆年间开始,北京逐渐出现了著名的“八大镖局”——会友、永兴、志成、正兴、同兴、义友、光兴、万通。其中号称京城第一镖局的会友镖局,其北京总行加上全国各地的分号一起,镖师和厨役等人员竟然高达1000多人。

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之乱结束后,大清帝国内部大小动乱不断。而在人口大爆炸、清廷日益对民间失去控制力的背景下,民间的响马、劫匪层出不穷。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后来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在从北京返回湖南的路途中,被强盗洗劫。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广东巡抚黄恩彤与顺德县令鹿钟之等结伴同行,被劫匪抢去高达五十多万金。

在朝廷大员都无力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民间商帮等各种商业贸易就更加缺乏保障。晋商等商帮回忆起当时经常遭遇抢劫的局势时说:“忆京津(山)东省一带,失款之状,更令人毛发森竖!”

在乱世和盗匪横行的恫吓下,中国的镖行开始蓬勃兴起,进入黄金时代。

加强党建工作,企业思想上重视是前提,人财物的投入是保障。目前,基层党支部建设思想上不够重视,人财物投入不足。因为用人投入不足,党支部书记党务和行政一肩挑,日常行政工作繁忙,没有精力开展党支部工作。

镖局的时代大考

尽管必须以高强武艺护镖,但对于镖行和镖师们来说,与盗匪直接开干并非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很多时候,镖行和镖师往往“以和为贵”,与盗匪存在某种形式的暗中联结。

对于镖局的生存法宝,《镖局春秋》的作者古彧曾经总结为“官府要有硬后台,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等三句真经。

当时,在北京等各地镖行的负责人,都要在每年的某个固定时间,到自己镖局经常走镖的必经之路向各个盗匪“拜山”请求“关照”,而盗匪们对于日常有“往来”的镖局则大多要网开一面。

镖师们回忆,一旦走镖路上遇到荆棘拦道,通常就意味着碰上劫镖的了。在此情况下,领头的镖师一般会先与盗匪谈判,说“近来疏忽,忘了拜山,在下是某某镖局,东家放一马,日后定当登山拜谢”等等客套话,而盗匪一般也会量力而行或者给个面子,而不是像影视剧中演的一样动不动大打出手。

由于镖局与盗匪之间存在特殊的“妥协”关系,因此当盗匪来到镖局所在地游玩或办事时,一旦官府缉拿,镖局通常也会保护盗匪,而鉴于镖局普遍在官府有政治关系,假如盗匪进入镖局寻求庇护时,官府一般也会网开一面。

但在乱世中夹缝求生的镖局,即将迎来时代的大考。

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庄在山西平遥正式成立。此后,中国各地票号遍地开花,在票号金融的影响下,清朝的现银运输量急剧减少,镖局的主营业务日渐丧失。

而在票号之外,现代银行业的崛起,开始更加剧烈地冲击镖行的业务。如果说传统票号不管如何演变,始终还需要短途运送现银等保镖业务的话,现代银行业则几乎彻底斩断了银钱运送这条传统镖行的最重要业务。

铁路的崛起,更是成为毁灭镖行的重要一击。各铁路的大规模修建通车,使得护送速度慢、安全性能差的镖行,甚至连银钱护送以外的其他业务也干不下去了。

与之相伴,盗匪们的武器装备也在不断进化,面对盗匪们不断升级的洋枪等火器装备,适应冷兵器时代作战的镖行和镖师们,仅仅靠着拳脚功夫和舞枪弄棒,已经难以震慑晚清民国时期日益猖獗的盗匪。

一个行当的消失

对于这种时代剧烈演化的趋势,晚清张家口的一位著名女镖师邓剑娥就感慨地说:“火器盛行,武技渐绌矣。”当初,邓剑娥的父亲邓魁在护镖时被盗匪所杀,当时年仅14岁的邓剑娥矢志不嫁,继承父业承担起了家族的镖行。由于邓剑娥武艺精湛,甚至能立在马上“击空中雕鹗,枪无虚发,皆贯其目,他无伤也”,因此盗贼们对于她护送的镖,一般都会给个面子。但邓剑娥最终放弃镖行业务,改而在奉天(沈阳)西关外购置田产做起了地主,“闭门以居”。

在时代的大潮下,镖局出现了倒闭潮。随着最后一家会友镖局的解散,仅兴盛了一百多年的镖行和镖师职业彻底消失。

会友镖局的李尧臣在镖局解散后开设了一个“武术茶社”。作为中国最大也是最后一个镖局的名镖师,李尧臣名声响彻京城。当时,京剧武生宗匠杨小楼为演《安天会》(即《闹天宫》),曾向他请教猴拳;京剧大师梅兰芳为演《霸王别姬》,也向他学习剑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局势日趋紧张。为了捍卫国土,29军军长宋哲元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并由副军长佟麟阁出面,延请李尧臣为29军武术总教官。

在国家危难之际,当时已经55岁的李尧臣根据中日士兵的格斗特点,特创了“无极刀法”教授抗日官兵,并训练出了此后大名鼎鼎的29军大刀敢死队。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由李尧臣训练的29军大刀队大破日军,追杀日寇60余里,缴获大炮18门,29军大刀队由此名扬天下。

1949年后,李尧臣担任了全国武协委员,并曾多次应邀担任武术比赛裁判长。那时候,北京城的市民们,还能经常看到这位武术名家手持龙头拐杖,在天坛、中山公园等地指导青年人练武。有时候,老人家甚至会扔掉拐杖,以龙行、虎坐、蛇身、雕爪的独特风貌示范练拳,每每遇到这一幸事,围观的人群总是爆发出如雷的掌声。

1973年,98岁高龄的李尧臣在北京去世,翩然带走了一个属于镖师的侠义时代。

猜你喜欢

镖师王五镖局
美髯等二则
看谁会蹭
镖局的变迁
镖师的武器
古代镖局如何“送快递”
镖师阿毛的快递生活
古代镖局如何“送快递”
王五
镖局裂变是中国产权经济发展的分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