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提问”,开启语言思维之窗

2020-08-31吴春平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提问语言思维

吴春平

【摘 要】 学问学问,学中问,问中学,学而无问,等同隔靴搔痒,做无用功。高效的语文课堂,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会学”。任何教材的学习,最终都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成长。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把直接给予学生答案、思路、方法等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课内外引导学生回顾提问的思路过程,将内藏的思维过程外显。

【关键词】 提问;语言;思维

一、课题之问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因为题目精练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甚至准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布置预习任务时,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无疑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如《难忘的泼水节》,这个课题中的“难忘”就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在学生齐读题目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说这次泼水节难忘?围绕‘难忘二字,作者是怎样展开描写的?从‘难忘这个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民对周总理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如《别董大》这首古诗,课题仅用三个字就交代了诗的体裁(送别诗)、送别的对象(董庭兰)。我让孩子们仔细品读课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董大是谁?(2)董大因为什么原因和作者高适分别?

新授课前,如果能让学生有效质疑题眼,他们就会调动积极性,大脑高速运转,自主高效地进行学习。

二、字词之问

字词是一篇文章的建筑材料,一“砖”一“瓦”都自有妙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在提問中品味字词运用的精妙,从而培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言感受能力。

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中有这样一段话:“小蟋蟀红头来不及跳开,被牛卷到嘴里。它先来到牛肚子里,再移到胃里,然后又从第二个胃回到牛嘴里。它的朋友青头拼命想办法,终于,牛打了个喷嚏,把这个可怜的旅客喷了出来,红头得救了。这真是患难见真情呀!”我把“先、再、然后”三个字着重用特殊符号标注,让学生先按课文内容读一读,再把这三个词语去掉让他们读一读。孩子们很快发现,去掉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句子显得莫名其妙,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个学生大胆提问:“为什么作者要用上这些词语呢?用其他词语替换可以吗?”学生七嘴八舌地纷纷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如火如荼。后来,我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通过多次的诵读,让他们厘清文章脉络。学生最终发现,科普文的作者,用浅显易懂的几个字告诉读者,牛的咀嚼过程以及牛拥有两个胃。

三、标点之问

标点是美妙文章的有机组成,缺一不可。它们貌似渺小无比常被人忽略,但却对文章的意境、主题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们能使散落的、细碎的、干巴的语言,最大限度地表现出精致的、无痕的、美妙的情感,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仔细分析教材,适时关注文章中貌似微不足道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从标点处提问。

《穷人》这篇课文,在第九自然段中用了多个省略号描写了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的忐忑不安。布置预习任务时,我让学生针对这七个省略号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答案精彩纷呈:省略号写出了桑娜当时怎样的复杂心情?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省略号都是对文章内容的省略吗?授课过程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得出了“七个省略号充分写出了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紧张、害怕、自责的复杂心理”的结论。我又再次引导学生通过分组阅读对比,提出新的问题:“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尤其擅长心理描写,他为什么不多写写桑娜抱孩子时的心理活动?”学生愣住了,一下子回答不上来。我在白板上出示第八自然段中的这样一句话:“桑娜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桑娜身为母亲,看到西蒙的两个孩子十分可怜,内心触动颇深,幼吾幼,及人之幼,她深深心疼并怜惜西蒙的孩子,于是不顾一切地抱回这两个孩子。

四、中心之问

作者在写文章时,为了让学生对文章结构一目了然,常常在文中段落设置中心句。中心句往往是一个事件的高度概括。我们教师要懂得从中心句入手,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并在旁边空白处提出质疑并释疑。

《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讲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感人故事。课文是这样写的:“在生活中,恩格斯热情地帮助马克思,最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紧密地合作。”首先,我带领学生将这句话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承上,下半部分启下,接着引导学生质疑:作者用哪些事例来描写他们在生活中和共产主义事业上的互相帮助,互相关怀?作者为什么先写生活的例子,然后写事业的例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中心句入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更能激发语文学习热情。

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探究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学会提问是重中之重。只有成功地质疑课文,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当然,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质疑,并不意味着让学生的无效问题左右课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对教学进程了如指掌,并善于转变“无效”的提问,将有意义的疑问纳入自己的教学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开启语言的思维之窗!

【参考文献】

[1]王烨.多种途径,让学生学会提问[J].好家长,2019(7):147.

[2]王达.小学语文问题化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提问的实践[J].现代教学,2019(05).

猜你喜欢

提问语言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