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习作思维,让儿童习作走向个性化

2020-08-31高东霞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9期
关键词:外貌个性化习作

高东霞

较之以往,统编本教材中习作教学的编排变化最为显著,它有了更为具象化的习作方法、策略的指导。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策略信息,建构出意义的写作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和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不仅能让学生自觉发展自己的写作思维,还能让他们的习作走向个性化表达。

一、观察,让表达更具独特性

作为习作起步阶段的三年级,第一篇习作就是“猜猜他是谁”。这样的习作很有趣,因为学生可以在猜一猜的习作中,学会观察,习得技巧。

针对“猜猜他是谁”,教材给予了一定的提示,即学生可以围绕人物的外貌、兴趣和性格等几个方面来描写一个人。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想要描述的对象。首先从所写对象的外貌入手,引领学生观察外貌时不需要面面俱到,而要着重观察描述对象最具特色的外貌特征。接着再聚焦到某一方面,比如眼睛,戴不戴眼镜、笑和不笑有什么区别、平时怎么看人……这样一步步引领学生深入观察写作对象的某一方面,最后再不断放大这些特征。学生观察得越细致,描写得才会越具体,写作对象的特征才会更加鲜明,其他人也才能猜得出。可以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不仅能让学生发现写作需要观察这一法宝,还能让学生习得观察方法,为今后的个性化表达奠定基础。

二、思维,让表达更具层级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找准写作方向,是统编本教材隐含的策略信息。统编本教材在编排上,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是逐层上升的。

如三年级想象类习作,在三年级上册还是基本的童话想象,只要有主人公、时间、地点和一个想象的故事就可以了。可是到了三年级下册,想象类习作教学要求明显提升了,要求故事想象得奇妙、奇異。这样的编排,明确的习作训练要求螺旋式上升,正是滋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最佳沃土。以三年级上册“我来编童话”为例,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想象自己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再到某一时间,他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在打开学生思路后,再引导学生利用逻辑思维推敲故事内容,如想象主人公是怎么做事的,他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意外发生,这个意外是什么,主人公怎么解决的,等等。这样拾级而上的引导,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想象的故事,还能让学生在逐步想象中,将“写什么”与“怎么写”巧妙地勾连起来,从而让自己的思维与个性在表达中更加深刻。

三、交流,让表达更具持久性

在统编本教材中,几乎每一次习作提示,都明确提出习作要与同学交流或分享。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习作后,积极与他人分享,生成交流思维,生发读者意识,进而更好地完善习作,持久地进行个性化表达。

执教三年级上册“我有一个想法”,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写和交流分享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一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写下自己或同学列举的现象,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引导学生写清现象和想法之后,再引领学生试着写出自己的建议。当学生完成习作后,再请同桌互相交流。这一环节,一个学生读自己的作文,一个学生听。听的学生要能说出对方想要表达的想法,这样的交流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对方写清楚自己的想法。当然,听的同学还可以对习作中写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不仅能让小作者完善自己的习作,还能让小作者深层次体会到用文字与他人交流的成就感,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读者意识”的真正内涵。当学生懂得用写作与人交流之后,他才会长久地坚持写作,直至形成个性化写作风格。

统编本教材习作板块,为学生写作思维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指导。教师可以抓住每一次习作训练中隐含的方法,让学生在思维进阶中易学乐写,真正走向个性化表达。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海路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外貌个性化习作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奇特的蛇鹫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同桌宝贝
习作展示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