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经,集体婚礼是时尚

2020-08-29侯莎莎

百姓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集体婚礼酒席礼堂

侯莎莎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办喜事越来越讲究排场,公车迎亲、攀比贺礼的现象愈演愈烈。很多家庭为了把婚事办得“体面”,即使家境不宽裕,也要大摆酒席,结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推动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一度成为全社会的大事。集体婚礼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

1979年12月30日夜晚,北京电报大楼二楼礼堂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北京长途电话局工会、团委在这里为两对年轻人举办集体结婚典礼。

整个礼堂挤满了人。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两对胸戴红花的新人走进了礼堂。新郎、新娘在人们的要求下介绍了他们的恋爱经过。送报员李柱山和长话班的韩兰茹自由恋爱,决定结婚。喜事怎么办?是按老规矩送彩礼、办酒席,还是来一个勤俭节约,婚事新办?他们一商量,决定参加集体结婚典礼。父母都挺支持,就是李柱山的奶奶不同意。她认为,柱山是大孙子,如今的日子也好过了,说啥也得把这件喜事好好办办。李柱山給老人做了不少工作,奶奶最后终于想通了。她说:“这年头,大伙儿都在奔四化,自然是婚事也应该新办哟!”

自此后,“集体婚礼”这个词就屡屡见诸报端。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和各类单位,纷纷为职工办起了集体婚礼。

1982年,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大队社员举行集体婚礼

1981年8月30日上午,北京市第二建筑构件厂工会、团委为厂里的10对新婚青年职工举行集体婚礼。这10对青年夫妇,一不请客、二不收份礼、三不坐小汽车,而且无论家住多远,一律骑着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电、汽车赶来参加婚礼。

在婚事新办浓厚的宣传氛围中,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集体婚礼这种形式,也很快体验到了“减负”的效果。

1982年1月16日上午,北京朝阳区十八里店公社十八里店大队为4对青年举行集体结婚典礼。前来贺喜的人很多,欢笑声不绝。十二队党支部书记乔全英说:“原来我们大队结婚大办酒席的风越刮越猛,简直成了‘公害。去年我家卖了4口大肥猪,全交了‘份子钱。如今实行婚事简办,大家都减轻了负担,怎么能不高兴!”

大队党总支干部告诉记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员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一开始,大家想着,生活有富余了,娶媳妇、聘姑娘,大家吃点喝点,高兴高兴也是应该的。没想到这股风越刮越猛,“份子礼”由5毛钱长到5块钱,又由5块长到19块、20块,酒席也由三五桌变成几十桌,最多的办七八十桌,酒席上的菜也由8个变成了16个。这股风刮得四邻不安。

于是,大队党总支把提倡婚事新办当作一件重要工作来做,领导干部到准备办喜事的社员户一家一家地做宣传、说服工作,并决定举办集体婚礼。当时就有10对青年报名参加集体结婚,把事先订的酒席和汽车都退了,没报名的也简办了。大伙反映说:大队办了一件得人心的好事。

1982年1月,北京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和市青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在春节期间积极筹办“北京市各界青年集体婚礼”。

当年的这场活动最终吸引了全市5554对新婚夫妇参加,其中包括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最小的女儿时玉华。

早期的集体婚礼,为了不铺张浪费,大多是在单位食堂、礼堂等场所举办。百万庄小区居民钟白羚就曾回忆说:“我们屋后的公共食堂里举办了不知多少场集体婚礼。”

猜你喜欢

集体婚礼酒席礼堂
工地上的新年集体婚礼
巴勒斯坦 集体婚礼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Human Intelligence— On Human-Computer Competition from the Five-Level Theory of Cognitive Science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遏制滥办酒席之风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移风易俗度在哪里
105对新杭州人圆了集体婚礼梦
The Cultural Highland
Village Gala Shows during Spring Festival in Rui’an
小活动铸大理想——“嘉礼堂”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