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巨鹿县 “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模式分析

2020-08-27谷玉婷王卫东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医养养老

谷玉婷,王卫东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城镇化进程速度的加快,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巢老人问题更加严重,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更为突出。随着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日益增多,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势必催生新的农村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互助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养老”等模式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重点服务对象为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重点服务于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巨鹿福缘居医养中心(以下简称“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为例,研究当前我国农村“医养结合”模式的现状,实地调研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结合该地区的养老机构服务现状,提出“医养结合”模式服务于农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提高竞争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1 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概况

1.1 成立背景

2019 年河北省巨鹿县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7.64 万人,占该县总人口的18%,其中,空巢老人2万余人,且大部分老人身患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专业养老护理需求日益迫切。基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现状,巨鹿县依托邢台市第九医院(原巨鹿县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医护人员,2014 年10 月成立了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该中心秉承增添入住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其满意度为创办宗旨和理念,以“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基础,以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为导向,实现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2016 年6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推出长期护理险的15 个城市试点中,巨鹿县作为河北省唯一的长期护理险试点县入选,截至目前,该县的护理保险项目实现了群体全覆盖,为全县42 万人口提供了全面保障。该中心现有工作人员34 人,其中医师3名、护士6 名、护理员25 名;床位93 张,入住率达100%,其中82%的老人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群体以失能、半失能老人为主。

1.2 服务模式

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以医院为依托,打造“家”文化,通过“专业生活照护、专业医疗管理、专业医护团队、创新管理模式、突出现代化管理、强化人文关怀”六大措施,实现医养有机结合,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1.2.1 专业生活照护 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的日常生活照料实行“三短六洁”日常化、生活照护家庭化、健康管理常规化、安全管理持续化“四化”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专业化、人性化服务。

1.2.2 专业医疗管理 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与传统养老院在服务内容上有较大的区别,传统养老院以生活照料和娱乐活动为主,该中心侧重医疗服务,并依托内分泌免疫风湿科和神经内科医疗资源,医师每日查房、护士每日值班,设有绿色救急通道,为突发疾病的老人及时的提供诊治。

1.2.3 专业医护团队 组建的医师团队成员均为医院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对突然疾病的救治能力;护士24 h 值班,2 次/d 测量生命特征;配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定期开展医护培训,提高医护团队的业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1.2.4 创新管理模式 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发挥医疗结构的服务功能,坚持“三短六洁”日常化,生活照护家庭化,健康管理常规化,安全管理持续化,医疗服务精细化,突出“医”和“养”的有机结合。同时,医养中心加强老年人及其子女的沟通,建立微信交流群,及时掌握老人及其子女的思想动态,让老年人尽快适应机构养老生活。

1.2.5 突出服务特色 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分为教学小组、6S小组、文艺小组、中医康复理疗小组、质控小组、院感小组、饮食小组、宣传小组、品管圈小组、居室小组10 个小组,借用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对医养中心进行管理,发挥高效、先进有质感的作用。

1.2.6 强化人文关怀 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始终贯穿人文关怀理念,实行无陪护管理。医养中心秉承打造幸福晚年的理念,为老年人提供节日娱乐、生日祝福、杏花节赏花等娱乐活动,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设立临终关怀小组和制度,为临终老人专门提供控制症状、奉献爱心和照顾。

1.3 成效

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的成立、发展为巨鹿县及其周边带来了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巨鹿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促进了巨鹿县养老与医疗的结合,促进了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为患病老年人提供了养老方案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并为周边县市养老机构提供了借鉴。

2 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经验和启示

2.1 解决了农村老年人机构养老中的医疗问题

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以邢台市第九医院的医疗资源为依托,设立养老中心,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提供医疗服务。该中心是“医养结合”的成功实践,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养老看病服务的缺失问题,实现了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有机融合。

2.2 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照料问题

传统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不能同时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尤其是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的农村地区,医疗机构不设“养老”功能。医养结合的出现,使得生活上不能自理或者患有慢性病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和护理有了保障,同时也提高了老年生活质量。

2.3 为农村养老服务增加了新的内容,提高了养老质量

在政府倡导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的当下,城市区域基本实现了医养结合;而农村地区由于存在资源衔接不畅、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绝大多数地区的养老服务未设有医养结合。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依托堤村和小吕寨村村卫生室的医疗资源,设立了2 个分中心,邢台市第九医院的医生定期到分中心坐诊,并负责对分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分中心实现了农村地区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实行的6S、品管圈管理模式,不仅改善了老年人养老环境,也提高了医养中心的质量。

2.4 政策支持推进“医养结合”的实现

2016 年巨鹿县作为全国第一批长期护理险试点县,于2016 年8 月向全县推出了长期护理险(俗称“第六险”),政策中规定,在“医养结合”机构养老的中度和重度失能人员,参保者65%的养老费用将由长期护理险支付。这一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大大减少了半失能、失能老人的养老和医疗费用。截止2019 年全县长期护理险定点医养护理机构已达15 家,实现了县、乡、村全覆盖。

3 农村“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限制与不足

3.1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养老机构较少

实地调研显示,农村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养老机构较少,主要有以下3 个原因:(1)“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筹资渠道少,影响其规模化推广。(2)仅有个别省市在医养结合方面给予社保支持,政策存在局限性。 (3)乡村医疗资源的紧缺[1]。

3.2 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供需结构失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2]。2019 年11 月21 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强调,要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3]。“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经是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地调研显示,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的入住率为100%,由于规模有限,床位紧张,排号入住已成为了常态。该机构的收费标准较其他养老机构高1.25~1.83 倍(表1)。“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存在数量少、床位少、定位高,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4]。

表1 不同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 〔元/(月·人)〕Table 1 Charge standard of three pension centers in Julu County

3.3 缺乏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医保定点覆盖不全面,大多数农村地区的长期护理险和医护险未被政府完全纳入报销范围内,长期护理险有待进一步的推广与覆盖。除此之外,一些养老机构中医疗机构尚未设立,或者是设立了医疗机构但未纳入医保定点范畴以内。

3.4 短少专业人才,服务供需失衡

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中,医疗、护理和康复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具有行医资格的医护人员和高级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3.5 医养结合筹资渠道受到制约

传统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筹资来源较为稳定。而二者结合的筹资渠道较窄,严重影响了医养结合模式的推广[5]。同时,现行的社保体系在制度衔接、实际操作等方面不健全,仅有个别省市在医养结合方面给予社保支持,缺少全国性质的制度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4 对策建议

4.1 促进医养资源有效衔接,鼓励发展多样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在半失能、失能老人人数逐年增多且医养结合的需求量逐年递增的情况下,政府可以作为中介,依托社区卫生所、乡镇卫生所和村内医疗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对现有的养老机构搭桥引线,同时政府也可以在政策和财政上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作出倾斜,以便解决当前农村地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医疗问题。(1)鼓励医疗设备和资源较好的医院设立以医疗资源为依托的养老中心,根据老人情况,配备不同的医疗资源。(2)鼓励养老机构以及家庭养老的个人,同附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为老年人养老提供医疗、康复和保健服务,使“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得到全面推广。

4.2 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对于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收取的费用高于一般养老机构,造成供需不平衡。(1)政府应积极出台关于老年人护理险等制度,给予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报销额度[6];(2)给予“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提高其床位和入住率[7]。(3)制定专门用于鼓励养老机构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政策,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8]。

4.3 增加养老专业人才储备

(1)“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可以定期对已有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对其培训内容考核,对于考核优异的医护人员进行奖励;(2)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可以对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组织培训,同时也可以对养老机构的标准定期进行评定; (3)各大高职、高专和高校等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开设针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专业课程,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培养一批人才[9]。

5 结语

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养老现状而言,“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同时,相对于城镇“医养结合”的发展程度来说,农村地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程度较为薄弱。农村地区的“医养结合”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养”而言,“医”的资源利用程度明显不足,“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收费贵、定位高且在数量上无法满足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对于我国农村来说“医养结合”的道路才刚刚起步,唯有政府大力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医养养老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