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陕西作家的文化小品

2020-08-26孙伟峰

军工文化 2020年7期
关键词:柳青贾平凹飞翔

孙伟峰

摆在我案头的这本名为《陕西作家研究》的书,是著名学者、作家、文艺评论家史飞翔老师的新作,而这已经是他的第17本著作了。作为一名“75 后”的年轻作家,能有如此出色的成就,的确令人赞叹和敬佩。

史飞翔老师年少成名,1994年还在上初三的他就已经发表了处女作。几十年来,他一直专注于历史人物生平、著述以及命运的写作,他的创作类型既不是泛泛的写人与记事,也不是专门的学术研究,而是一种新的写作类型。这种文学类型,既有一定的文化广度,也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可以称之为“文化小品”。与此同时,史老师的文风厚重高远、舒缓有致,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深邃的道德意识和浓郁的悲悯情怀”,是典型的文化散文的写作方式,而他本人也被誉为“陕西70 后新生代散文作家的重要代表人之一”。

这本《陕西作家研究》的写作目的,正如封面上开宗明义所说的,是“梳理陕西作家的写作传统和精神特质,探究陕西文学在中国文学版图中的独特性”。在这本书里,史飞翔老师不仅选取了柳青、杜鹏程、李若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李星以及肖云儒等大家作为研究对象,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孙卫卫、王飞、刘增峰、程丽萍等年轻作家;既有对陕西作家时代价值、精神遗产、写作特点等“宏大”题材的评述,也有对何群仓的《路上有狼》、史向阳的《红瓦楼》、薛文惠《黄河记忆》等某一部著作的评论;既有《朱鸿的散文》《庞进写作的启示及意义》《常智奇谈文学与人生》《邢小利的读书生活》等关于陕西作家写作、读书等方面的解读,也有关于“高建群的直率与真诚”“杨争光的‘刀客”“费秉勋的‘贯通”等陕西作家人物特质的描写。可以说,选材精巧,视角独到,写作手法纯熟、干练,不拘一格。读起来,有时能让人掩卷沉思,也能让人捧腹大笑。

作为著名学者、作家、文艺评论家的史飞翔老师,在这本书中,他“蛰伏着一种对于生命本真的思考和对世间真理的探寻”,秉持了自己在写作中一贯的“传统之气、清正之气和新锐之气”。“在旧书中发现新知,在新书中提炼高见,在别人思考过的地方深入思考,在别人停止思考的地方继续思考,在阅读与思考中进行精神操练”;在字里行间弥漫着“满腔滚烫的血性、深邃的道德意识、浓郁的悲悯情怀”。“其言也真,其意也善,其境也美!盈溢着,流动着,凝聚着,散释着心灵之美,读来使人顿觉灵魂高处蓝天窟望,白云飘然,清新肺腑,芬芳迎面。”

细细研读这本书,我以为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对大作家选取的角度新颖。坦率的说,关于柳青、杜鹏程、李若冰以及贾平凹、李星、肖云儒等大家的写作风格、人格特质、历史贡献的研究文章很多,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然而,史飞翔老师却不愿人云亦云,他独辟蹊径,紧紧抓住这些大作家所处的时代特征,充分挖掘他们的时代价值和精神遗产,从一个个很细小的侧面来描写,让年轻一代读者能迅速的领悟到这些名家的特殊气质。比如,在《柳青的时代价值》一文中,它开篇即写道“柳青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从这句话来展开论述,最终引出了“柳青对待文学的态度如‘文学六十年一单元‘三个学校等,以及他长期扎根农村基层,跟劳动人民同吃同住,俯下身子关心民瘼的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所号召的一脉相承,遥相呼应。”可以说一下子将柳青以及《创业史》的时代价值挖掘得淋漓尽致。再比如,在《贾平凹是怎样对待批评的》一文中,史老师没有选取众所周知的关于贾平凹老师如何创作、其作品有怎么大的社会影响等,而是仅仅选取了贾平凹老师是如何看待其作品的争议或者批评这一个点上,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事例,得出贾平凹老师在对待那些真正的批评,始终是虚心接受,“放下身段,全身心接纳”;而面对攻击、泼污时,“不理睬、不回应”,即“一辈子没说过一句硬话,但也从来没做过一件软事”这样一个让人觉得顶天立地男子汉的结论来。可以说,史飞翔老师对这些老作家的个人特质、写作习性、为人处世等把握得很准,这或许得益于他得天独厚的优势,同在文学圈里,跟他们以前或者现在相交甚多。比如在《智者李星》一文中,他就写道:“因为工作关系,我有幸跟随李星先生六年之久,每周有两天时间和先生在一起,聆听先生关于文学、学问、思想、人生的一些深刻见解。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使得我提高不少,有人对我说,这相当于跟先生读了个文学博士。”这是多么令人艳羡啊。

第二,不薄新人。坦率的说,这是我初读这本书绝对没有想到的一点。按说,全是四十四篇文章,竟有二十多篇是来论述年轻作家的,其中不乏“90 后”“00 后”等新锐,而且将年轻作家与名震天下的柳青、杜鹏程、陈忠实以及路遥、贾平凹等大家放在一起,这是何等的荣幸。这也是本书一个很大的特点。与此同时,史老师也用专业的水准来评论这些年轻作家的创作。比如在《读何群仓长篇小说< 路上有狼>》一文中,史老师就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详细论述了何老师这篇小说的写作特点,最后得出了“它是一部展现农村人爱情与人生的鲜活画卷”这样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来。再比如在《孙卫卫和他的儿童文学》一文中,史老师对孙卫卫老师的长篇儿童小说《班长上台》赞不绝口,仔细分析了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一是“作者采用了以感情为主线、真实还原生活的写作手法”,二是“有诙谐幽默、纯洁干净、富有美感的语言风格”,三是“丰富的思想性。”可以說,这样的例子书中很多。在陕西这样一个名家辈出的文化大省、文学大省,在这样一册名为《陕西作家研究》的书中,能拿出相当的篇幅来论述年轻作家,史老师还是很有胆量和勇气的。仅凭这一点,我们就要向史老师致敬。

第三,点评精到,不浮夸,也不贬低。青年作家文彦群曾评论道:“史飞翔的文章,充满着强烈而浓郁的思辨色彩,常有深刻、精辟、独到的见解,或做惊人之语,或成一家之言,或婉转细腻,或激情澎湃,或发人深醒……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文学艺术的虔诚,也充分显示了其厚实的文学素养,扎实的写作功底,和业已达到的思想深度。”无论是对大家,还是对文学新人,史老师都是一种平视的角度,既不一味的浮夸吹捧,也不随意的贬低。比如世人皆知贾平凹老师的小说一部接一部,不仅量多而且质优,然而,史老师在通过研究后却得出“贾平凹天生是一块写散文的料,他的散文比他的小说要更好”这样与众不同的结论来。再比如在《书生王新民》一文中,史老师直言不讳的说出了对王新民老师的解读:“他为文的书卷气,为人的书生气以及骨子里涤荡着的传统文人的那种心系苍生、情关社稷的情怀。”要知道,在当下这个浊浪滚滚、纷乱复杂的社会中,对一个成年人评价为“书生气”,也就意味着他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记得韩怀仁先生在《史海有大鲲 化鹏即飞翔》一文中写道的:“史飞翔的文章,几乎篇篇锋芒犀利,章章棱角分明,认为值得褒扬者就极力赞颂,觉得应该贬抑者则无情批评,读来就像吃麻辣火锅一样,有一种很强的刺激感,而且吃过之后能够留下久久的回味。”这也是作为文化学者的史飞翔老师最为我称道的地方。

史老师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呈现出的特点很多,比如他的文字很洗炼,不拖泥带水;尽管文章的篇幅短小,但能切中要害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年轻作家需要学习的地方。当然,这本书也有遗珠之憾,那就是囿于书籍体量的原因,这本书并不能完全概括陕西作家创作的全貌,比如很多知名作家未能收录。另外,可能和史老师个人爱好有关,对诗歌大家的研究文章也比较少。当然,也可能是我们杞人忧天,或许会在《陕西作家研究》第二集、第三集中看到。我们期待史飞翔老师今后有更多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猜你喜欢

柳青贾平凹飞翔
捉鱼摸鳖的人
点·线·面·体: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飞翔(上)
贾平凹的手
月迹
柳青:呈现真实的自己
飞翔的鸽子
好梦飞翔
有关老师的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