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伞:江南有春,雨水先知

2020-08-26李游

海峡旅游 2020年2期
关键词:许仙谷雨西湖

李游

天开谷雨品牌创始人,从自然界中的竹、木以及西湖绸伞中获得灵感,结合现代工艺,设计出一系列文化雨具。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不负其名,以润泽之势洗刷了残冬的痕迹,亦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喜悦。“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想来以青色形容雨水这个节气最恰当不过——无论是新抽的嫩芽或初绽的新叶,都展现出新生、蓬发、健康的姿态,给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抹被雨水浸润的青不仅给予了诗人灵感,留下了诸多名篇佳句,也勾起了人们外出踏青,往自然中寻找春的心情。倘若不想被风雨所阻,扰了赏玩的兴头,一把轻盈的伞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了,一些充满神秘色彩的邂逅就发生在烟雨蒙蒙时,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白娘子与许仙在西湖的相会,以一把伞为媒,铺陈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此外,从前一些地方旧俗,在雨水这日,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并为父母准备礼物,而父母也会回赠礼物,当中就包括一把伞,寓意女儿将来生活顺风顺水、不惧风雨。

除了这个有趣的风俗,雨与伞之相得益彰,不仅仅在于实用性,传统竹伞“展如花,收似竹”的造型,本身就契合着东方之美。尤其是西湖竹骨绸伞,薄如蝉翼的丝绸伞面上绘制花乌虫鱼、山水风光,无论在晴日或雨天,展开这把伞,就宛如一幅流动的风光画卷。在《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一书中,从许仙借伞时曾提及“这伞是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可知,那把牵起姻缘的伞或许就是来自西湖的竹骨伞。时人以竹作骨,以纸或丝织品张面,做出造型轻巧美观的伞具,遮风挡雨之余也不失为一道秀丽的风景。“天开谷雨”品牌的主理人李游便是从西湖竹骨绸伞中获得灵感,开始了对传统伞的创新,设计出兼具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的“竹言伞”。他说:“我们希望用现代设计的语言,结合新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对‘以竹来做伞的这个传统工艺进行设计复兴。”

初见竹言伞,会不由自主地审视其与传统竹伞的异同:纯白的伞面来源于一种名为“杜邦纸”的新材料,“它来源于植物的纤维,是介于纸和无纺布之间的一种环保的复合材料。”李游向我们介绍道。其形如纸,不易撕烂且耐脏,同时经过防水涂层的处理,以此作为伞面,从外观上保留了传统伞的美感,功能上则弥补了其不足之处。至于伞骨的材料,与传统伞的原材料一致,都是来自六年成的安吉天然淡竹,制作工艺则延续了传统的技艺。“除此之外,我们还运用了现代加工技艺,比如用竹木复合物的压制技术来制作中杆把手。”考虑到传统伞在便携与抗风方面的弱勢,天开谷雨团队结合了现代伞的力学结构,将伞骨设计为10骨,选用玻璃纤维材质——因其可以反向弯折,从而增加了抗风性,质地也更为轻巧,方便携带。至于伞柄处,则设计了卡榫结构来实现合拢,优化了体验感。

在李游的记忆中,江南多雨。雨后百花绽放提醒着人们:江南的春天到了。因此江南水乡也成为了人们对江浙一带最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苏杭的雨,许是沾染了当地的秀气,总给人以温润妩媚之感;江南的伞也自成一派,清丽婉约。这种颇具东方意境的气质经由天开谷雨团队的重新演绎,以一把竹言伞重回大众的视野,他们希望这种源自东方的意趣能古为今用,将现代伞在追求便捷与性能的同时,所忽略掉的诗意与温度重新带回日常生活中。毕竟伞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阻挡风雨,亦是借由这似有若无的“间隔”,赋予一种朦胧的视角,令我们近距离地欣赏节气之美,同时也期待伞下的动人邂逅。

猜你喜欢

许仙谷雨西湖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곡우 ( 谷雨)
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谷雨
当西湖遇上雪
处暑
千年等一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