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录下美好 与自己对话

2020-08-25潘建华

幸福家庭 2020年10期
关键词:手链趣事红薯

潘建华

种植是幼儿最喜爱的劳动之一,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观察、探索、表达能力,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可见,“全收获”的“全”是指多层次、多方面、多主体,说明种植不只是让幼儿有收获,更多的是重过程。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相遇”,为的是看见幼儿的行为,听见幼儿心底的声音,尊重幼儿的需要。如何更好地“看见”幼儿,就是以观察记录作为重要窗口,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幼儿的想法,懂得幼儿的需要。从而把握幼儿整体发展以及各方面发展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观察记录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教师的成长不再是个人的成长,而应是建立在幼儿的成长之中。教师通过观察,不断发现儿童的兴趣点,支持儿童的探究行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不期而“遇”

观察实录:这是啥?摸上去光光的,叶子上有洞?它的莖有点红?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原来我们今天要去种植,可是老师带来的秧苗好奇怪?盛铠杰说,为啥没有根,种下去会不会死?“老师,它为啥垂着头呀?”大家讨论得很积极,幼儿的好奇心很强。他们什么都要看看、摸摸。

与自己的对话:当我观察到幼儿对红薯没有根产生困惑时,我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选择在教室里用玻璃瓶水养了一株,为了让幼儿能直接观察到红薯苗在生长过程中根部的变化情况,了解一些科学知识,知道红薯苗是先种植再长根须。让幼儿与红薯不期而“遇”,产生更多趣事儿。观察记录就是将这些趣事像珠子一样串联起来,终会有收获惊喜。

“自然开放”的介入

观察实录:藏在红薯叶里的趣事

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红薯苗长势喜人,小朋友在户外时,总喜欢凑过去观察一番。“红薯叶像爬山虎一样会爬开来”“蚂蚱会褪壳”“观察蚯蚓松土”“红薯茎做的手链”……当幼儿发现了藏在红薯叶、脉、茎里的不同秘密时,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兴奋无比。这时我拿起一根红薯的茎,对幼儿说:“这是红薯的茎,猜猜能变什么魔术?”“变魔法棒”“变项链”“变……”我拿着红薯茎的一头开始折断一节,顺着外面的皮撕下一截,然后拿着茎朝另一个方向撕,一节一节还连在了一起。“哇,好神奇,像双节棍。”大家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了。“一节一节的,像项链。”“还像手链。”撕好后戴在手上“哇,手链哎,好漂亮。”“你们想不想也做这样一条漂亮的手链?”“想!”幼儿兴奋地跳了起来。幼儿拿起红薯茎开始了活动,但不一会儿问题就出现了:“老师,我这里折不断。”“老师,我的断了。”

与自己的对话: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试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生活,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润物无声”的全收获观察实录:挖红薯

晴朗的天气很给力,几铲挖下去,红薯就露出小半个脑袋,可是几个小朋友挖了半天,还是这小半个脑袋,力气也快用完了。“下面的泥土太硬了”“找一个东西把红薯撬出来”“树枝行不行”“树枝会断的”家豪摸着脑袋说:“家里爷爷用很大的工具帮忙的,可是谁有大工具呢?”“应该带把割草的镰刀来”……他们找来门卫老伯帮忙。大工具(钉耙)一来,幼儿看到泥土被挖松了,大大的红薯,翻滚着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挖得更起劲了,大家互相交流采摘经验,宋俊杰挖出长长的根须,边上小朋友说,“加油,下面的红薯肯定很大。”可是,挖出来一看,啥都没有,我们请教了经验丰富的门卫老伯,才知道原来这是红薯下面的藤蔓,是输送营养的管道,而红薯生长在根部的,它喜欢干燥的环境。大家细心地把自己的劳动果实装进篮子里。采摘活动欢乐有序,硕果累累。最后,幼儿还把挖到的红薯排队放在一起,比较红薯的大小和个数。可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答案。

与自己的对话:在自己动手挖红薯、清洗分拣的过程中,幼儿懂得分工合作,互相学习经验,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解决。

幼儿对生命的成长过程充满好奇,他们会精心呵护、仔细观察、用心关注生命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会对生命充满感情、倾注热情。因此,教师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种植是一种有温度和有情感的活动,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和态度,感知生命的美好与意义,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而观察,记录这些美好,是我与自己的“相遇”和对话。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庙港幼儿园)

猜你喜欢

手链趣事红薯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蒸红薯,学一招
不翼而飞的手链
坚强的红薯
项链和手链
跟踪导练(三)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蟹棒趣事(5)
蟹棒趣事(4)
街头趣事还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