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造血”功能 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2020-08-25吴桂玲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造血村级集体经济

吴桂玲/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辖8个街道和1个镇,总面积1471平方千米。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实现形式,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发展模式

2019年底,六合区村级净资产18.05亿元,村均1880万元。村级总收入58423万元,村均608万元,其中经营性总收入24326万元。

全区96个村(社区)受资源禀赋、区位等条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多样。一是产业发展模式。龙袍街道赵坝村依托各类项目资金建设特色稻米展示基地,发展生态种植、休闲农耕、农家生活为一体的现代稻麦产业。二是扶贫带动模式。冶山、竹镇等5个街镇41个村在六合新城购置了门面房,每年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三是资源开发模式。龙袍街道团结村对集体宕口进行复耕修复,为村集体提供700多亩的土地资源。四是异地拓展模式。金牛湖、马鞍街道借力精准扶贫,在工业集中区新建标准厂房。五是社会服务模式。龙池街道龙池社区、李姚社区等依托开发区发展做好服务,每年给村集体带来稳定的收入。六是资本运作模式。竹镇镇一些村利用上一轮村级标房租金收入,投资镇街平台,每年获得10%的分红收入。七是多业并举模式。雄州街道钱仓村以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打造钱仓“四季花海”乡村旅游品牌、“钱仓”蔬菜品牌,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

经营特色

全区积极整合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着力讲好“六合话”,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六合经验”。

异地抱团购资产。在市级帮扶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冶山、竹镇等5个街镇41个村(社区)在六合新城购置了门面房122间,村均223平方米。平均每村年收入22万元,高于约定保底分红(财政5年投入资金的6%)57.8%,最高的程桥街道竹程社区年租金61.66万元。

集中资金建标房。依托郊区制造业发展优势,六合区在经济开发区、中山科技园集中新建了一批村级标准厂房,每年为上轮帮扶的经济薄弱村带来20万元左右的稳定收益。“十三五”时期,马鞍街道、金牛湖街道统筹街道内集体稳定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欠发达村),在工业集中区集中建设标准厂房。区政府、马鞍街道、金牛湖街道监督协议的执行,并按照不低于6%的收益予以托底。

整合项目做产业。部分村社整合上级扶持项目和资金,做强村级特色产业。冶山街道近年来着重发展“彩叶、菜叶、茶叶”新主导农业产业,街道所辖8个村利用扶贫项目租金收益入股六冶茶叶合作社,在双墩村集中建设茶园,现年产雨花茶750公斤、翠茗250公斤、红茶300公斤,年产值150万元以上,年利润约30万元,2019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8个村每年都有分红。程桥街道竹程社区借助项目支撑聚力产业转型升级,走向特色高效农业脱贫道路,社区申请了5500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整治后的土地统一对外发包,社区每亩收取20公斤粳稻的流转服务费,每年增收35万元。同时,做好自主经营文章,申办成立南京市六合区程桥街道伍竹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入股土地840亩,社区自行经营其中200亩稻虾特色高效农业,目前已回收全部成本。

盘活资产添活力。一些村在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方面,结合土地流转、村庄整治等工作,增加村集体收入。台园社区鼓励农户把土地发包给大户,在山区种植薄壳山核桃,在圩区种植小麦水稻,村民从事二三产业,增加收入。一些村开发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农房、校舍、门面房、仓库等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马鞍街道泥桥村利用党费帮扶项目资金,通水泥路,出新校舍,成功签约1家企业,每年能带来9万元收益。

发展建议

六合区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但各村可用经营性资产较少、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自主经营制约多、农业企业经营难、社会事务负担重等问题客观存在,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造血”功能提升,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着力拓展村集体收入新的增长点,不断提升村级发展后劲。

聚力解决集体经营性资产较低的问题,做大增量,帮扶发展物业经济。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是帮助村集体脱贫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应作为村级发展的重点举措和主攻方向。以“三房一棚”(门面房、标准厂房、民宿客房、钢架大棚)为主体,因地制宜确立发展模式和建设方式,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瞄准“村村有物业”,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等契机,统筹各方投入支持力度,做实做强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激发集体发展后劲和经济活力。对于地处偏僻、发展空间受制约的村(社区),“有地出地、有钱出钱”,鼓励采用异地发展、抱团发展的方式,异地联建物业、就近建设物业、进城购买物业、盘活闲置物业。

聚力解决村级产业特色优势不强的问题,做优品牌,扶持发展现代农业。全区现代农业发展迅猛,大圣水芹、富硒稻米等一批优质农副产品声名在外,但也存在产业分布相对分散且产业结构重复度高的短板。将产业转化为最大收益,服务农村集体产业发展,就要从4个方面做好文章。一是做好质量提升文章。集聚优势,因地制宜,以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改造传统农业,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以村集体为主体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打响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做好产业延伸文章。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产业链、价值链留在农村、留在村集体。依托优势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农产品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最大限度拓展农产品增值空间。三是做好企业服务文章。直面农业企业经营难题,重点从“多予”“少取”角度,拿出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直面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办企业或领办合作社制约难题,从“放活”“激励”角度,制定有关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从根子上化解村集体的困惑。做好利益分配文章。在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建立完善村集体、村民和社会投资人等各方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留得住,让集体有收入,让农民得实惠。

聚力解决村级新经济增长点不足的问题,做靓业态,发展新型业态。一个图案带火乡村旅游:龙袍街道长江渔村龙袍稻麦田艺术景观,以油菜花为袍身,绿色苗木为章纹,明黄色巨型“龙袍”在绿色田野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壮观,成功吸引了众多游客。抓住游客眼球的同时,长江社区以知青文化、水杉文化、美食文化、渔水文化等为主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成立南京第一家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形成“餐饮+住宿+旅游+农副产品”一条龙经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消费需求从“观光”到“度假”,从“换一个地方游玩”到“换一个地方生活”,人们不再青睐走马观花式的短期旅游,更愿意深入居民生活体验,给村集体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指导各村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产等优势,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贴近需求侧,从追求产量向满足需求转型,培育农产品观赏休闲等附加功能,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食品产业。要从“卖产品”转变为“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培育更多的新经济增长极。

聚力解决村级土地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做好服务,做足土地文章。灵活高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结合土地流转、村庄整治等工作,用好用足现有土地政策,点“黄土”成“黄金”。一要用好承包地。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稳妥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尽快形成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二要用活宅基地。推进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在坚持所有权属于农民集体、资格权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基础上,适度放活闲置农房使用权,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所,或者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新业态。三要用足集体建设用地。坚持优先、适量、兼顾的原则,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用地,允许对其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依法进行改造利用,也可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经营。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资源稳妥参与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聚力解决村集体存量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做实存量,用活存量资产。向存量要效益,变“沉睡资产”为“活跃资产”,增加集体收入。一方面要强化集体资产经营性新思路。变“粗放经营”为“精耕细作”,对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农房、校舍、门面房、仓库等集体资产,进行“量体裁衣”式投入改造后再对外发包租赁,增强资产的附加值,提升租金水平;变“发包租赁”为“合作共建”,探索利用村集体资产产权入股,通过让渡一定年限的使用权,由客商投资进行改造提升,村里每年收取一定的土地租金和分红,所有资产权益到期后归村集体所有。另一方面,强化集体资产管理新思路。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规范农村各类产权交易,建立完善收益的递增机制,有效规避农村私下、无序交易引发的大量矛盾纠纷,促进农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和村集体、农户增收。

聚力解决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保障问题,做强党建,党建引领能人带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教育引导村组干部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精心制定新时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任务,选准发展路径,抓紧抓好抓实。进一步激发活力。建立村集体经济收益与村干部报酬待遇增长挂钩机制,允许每年从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利润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以奖代补,奖励给村干部和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育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采取集中培训、外地考察、区内交流、田间指导等方式,加强对村“两委”班子领导发展集体经济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着力提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能力;加强对合作社管理、运营的培训,使农村经济组织成为农村种养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的载体;加强村级财务人员的培养,培养一批做账规范、善管钱财的村级经济组织财务人员,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造血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咸丰 审计增强支部“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