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2020-08-24王雪敏

家长·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立德树人

王雪敏

【摘 要】现在的教育体制中往往家长和教师只关心孩子的分数高低,而对于学生的德育有所忽视,这就造成了现在很多有才无德的义务教育的失败者,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孩子小时候抓起,从学生小学就开始重视以德育人。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有着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它独有的一些特点。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加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立德树人;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1-0041-02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学生的德育

小学虽然开设了有关德育的课程,但是很多教师不重视。教师们的不重视,又让学生更加觉得学习这门课没有用,时间越长,学生的德育意识越薄弱,德育修养也越差,品行不端正的學生人数增多,严重威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从大的方面来说,向社会上输入了很多品行不正、不合格的人才。

(二)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

小学生心智尚未发育完全,对于这个世界也是处于认知的萌芽阶段,在面对语文课本上形形色色的文字和篇幅较长的文章时,缺少一定的兴趣,要让学生对德育感兴趣,就要先让他们对语文课堂产生兴趣,然后教师再慢慢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三)教师专业性不够

很多教师,在进行培训的时候没有接受过优秀的德育知识,所以虽然已经明白德育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无法很好地落实,这就是教师的能力不够,对德育方面的专业性不强。

二、渗透策略

(一)明白德育的必要性

教育部提出了要立德树人的观点是十分明智的,好的决策需要有强的执行力,才能更好地让政策落到实处。要让教师和学生都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先从教师人手:一是要让教师意识到德育的必要性,就要加大对于德育优势的宣传力度,这才能为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打好基础;二是要让教师明确把对学生的德育写进教学目标里,落实到课堂学习中去,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与德育有关的事例。让学生在教师的谆谆教诲中体会到德育的意义,加强对自身的德育,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德育与语文阅读相互渗透

语文课堂上,学习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在学习中,教师更是可以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加以利用,例如:在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优美的文字描写感受春天的美好;另一方面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美丽图片、优美的音乐,或者拍摄的记录春天的短小视频,这些都可以为语文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受美的韵味,学会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保护美好的事物,珍惜美好的东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培养一颗美好的心灵。

(三)德育与识文断字相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生字生词是每一节课的必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字词的读音,还有把掌握字词的任务放到课后作业上,要求学生抄写字词,背诵课文。甚至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抄写的字词遍数不在少数,或者直接把字词抄写作为对犯错学生的惩罚。这样传统的识字教学不仅仅毫无新意,而且非常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把德育与识文断字很好地配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动”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个字进行组词学习,比如有的学生会组词成“动手、动粗”等暴力一些的词汇,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告诉学生跟别人打架动手或是动粗都是不对的,是不可以去做的事情。

(四)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要想收获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保证有好的学习氛围。一个班级的课堂氛围是这个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去尊重学生的想法,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尽可能多地给学生鼓励,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少指责和批评学生,要跟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帮助学生解答一些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现在必须提到的热门话题,是一个正确的、伟大的教学改革方向。但是好的政策,必须有好的落实程度来保障,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将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保障了落实的可行性,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文化知识时,受到良好的德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段晓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6).

(责编侯芳)

猜你喜欢

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立德树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