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想延年益寿,五个方面需做好

2020-08-24李珍玉

百姓生活 2020年7期
关键词:精气华佗丹田

李珍玉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长寿的奥秘。著名国学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张其成教授经过多年研究后认为,要想延年益寿,需将情志、饮食、起居、导引、心性五个方面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中,具体做法如下。

情志:坚持三不要

张其成说,除了急性传染病外,目前60%~95%的慢性疾病都与情志有关。情志就是人的情绪,即西医讲的心理健康。中医非常重视人的情志调理,认为激动过度会导致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进而诱发疾病。

人的情志分为七情五志,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五志为怒、喜、思、忧、恐。虽然七情五志过度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按照中医五行理论,这些不良情绪也有相胜(克)之法,用对了可以相互抵消。具体来说,就是“忧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这里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最后周瑜怒气冲心吐了一口黑血死了。其实,如果当时能让周瑜忧伤,气可能就生不起来了,因为“忧胜怒”。《红楼梦》中,每天郁郁寡欢的林黛玉得了肺痨,如果能听些欢快的乐曲,可能她就不会早早香消玉殒,因为“喜胜忧”。《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因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大喜过望后而发疯。中医认为,“喜则伤心”,如果范进情绪平和一些,可能就不会悲剧收场了。相传,名医华佗曾经为一名郡守看病,郡守因思虑过多,不思饮食。华佗用计激怒他,气得郡守要杀华佗,后来发现病竟然好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正是“怒胜思”的缘故。

借鉴古代医学智慧,现实生活中,经常感到焦虑、整日愁眉不展的人,不妨用静心、冥想、禅坐、听古典音乐等办法让心情平复。现代人生活压力大,要保持心理平衡建议做到“三不要”:逆时不要紧、顺时不要求、一切时不要脸(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不要自高自大)。

饮食:少杂淡温慢

中医倡导的科学饮食是合理、有节制的,具体讲就是五个字:少、杂、淡、温、慢。第一,要少。现代人喜欢高兴时大吃大喝、暴饮暴食,非常不利于健康。吃饭要七分饱,特别是晚上要少吃。第二,要杂。《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谷指五种谷物,即稻(粳米)、黍(黄黍)、稷(小豆)、麥、菽(大豆);五果即桃、李、杏、栗、枣;五畜指五种动物肉类,即牛、羊、猪、狗、鸡;五菜指五种蔬菜,即葵、韭、藿(豆叶)、薤(xiè,野蒜)、葱。依照现在的饮食来说,就是建议大家食物要杂吃,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第三,要淡。即少盐、少油、少糖,每天盐的摄入量应在6克以内,油的摄入量在25克以内,糖的摄入量在25克以内。第四,要温。不要吃太烫、太凉的东西,不吃高热量的东西。第五,要慢。孔夫子说:“食不语,寝不言”,就是指吃饭要专心致志,慢慢品味。

偏阳性体质的人要少吃热性食物,比如辣椒,可多吃绿豆、泥鳅等寒凉食物;偏阴性体质的人要少吃寒凉食物,否则容易拉肚子。

起居:子时进入深睡眠

人体的精气神和天地阴阳盛衰的节律相应。早上阳气旺盛时,要起床活动;晚上阴气偏盛时,要回家休息。中医将一天分为12个时辰,其中,关键的时间节点分别是子时(晚11点~凌晨1点)、午时(中午11~13点)、卯时(早上5~7点)、酉时(傍晚5~7点)。子时阴气最盛,要养胆经;午时阳气最盛,要养心经;卯时需养大肠经,要起床吃饭;酉时要养肾经,得静心调神。在这重要的4个时段中,尤以子时最为关键。中医认为,脏腑运转也有节律,只有休息好,才能继续储备物质能量来濡养全身经脉。全世界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是一致的,201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3位美国医学家揭示了生物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指出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会导致生病。张其成说,“子觉”必须睡好,且要在子时进入深度睡眠,建议大家亥时(晚9~11点)就得躺下为睡觉做准备了。如果有失眠的问题,多是由于心肾不交所致,这里教大家一个助眠的方法:每晚睡前,用手的劳宫穴(中指自然弯曲,点在手掌心上,位于第2~3掌骨间,靠近第3掌骨的边缘)对准脚的涌泉穴(位于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脚趾弯曲时的凹陷处),以对侧按揉(即右手对左脚,左手对右脚),不必太用力,自感舒服为宜,然后右侧卧睡觉。

导引:养生易道功

导引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即通过一定的引导方式,刺激人体,引导气血,达到锻炼、防治疾病、修身养性的目的,讲究动静结合。古往今来,导引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汉代华佗创立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来导引锻炼;宋代人编成了八段锦,动作舒缓优美,流传至今;现代人常常练习的气功,也是导引的一种,包括炼气和炼意,能凝神静气、激发生机。

张其成教授推荐了一套他自己的“养生易道功”,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不妨在空闲时多多练习。整个功法分为上引和下引两个步骤,全部做完即为一周。上引的具体方法是:身体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迈半步;两膝微曲,含胸拔背;舌抵上腭,两眼微闭,两臂在两侧自然下垂;用意念把下丹田(脐下三寸关元穴处)的精气往后引,经过督脉(位于背部正中线上)往上走,同时提肛(腹部收紧);将精气上引到脊柱根部,使精气一节一节往上走,然后达到命门(肚脐的正后方);导引精气继续往上走,到达中丹田(两乳平行线与胸部正中线交叉点)正对的后方;继续将精气向上引,到达枕后部、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下引的具体方法是:将精气从百会穴往前下方引,到达上丹田(两眉之间)后,沿着胸腹正中的任脉到达中丹田;再往下到达肚脐、会阴,然后回到下丹田。收功时,两手侧抬平举,在头顶合十,然后下落;双手打开,左手对准下丹田,右手对准命门,分别顺时针、逆时针按揉两处6次,最后收功到下丹田即可。

心性:天真善良

事实上,情志、饮食、起居和导引是《黄帝内经》一直以来倡导的长寿秘诀,但张其成的科研团队研究发现,比这些都重要的却是心性,即天真慈悯的本性。“天真悲悯,首先是天然率真的状态,其次是要有慈悲心、要善良。”张其成说,不难发现,长寿的人通常都有几个共同点:

1.天真。很多长寿老人在生活中,就像小孩子一样天真,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好学好问,而不是老气横秋。所以,生活中要多一些童心,少一些世故。

2.有慈悲心。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到:“大医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意思是说,医生要有菩萨心肠、仁爱之心,不能对他人嫌弃、厌恶。这句话对现代社会的为人处世同样适用。中医认为,心善之人能做到心静,懂得宽容,这正是长寿的基础。

3.心净。人的本心是清净的,私欲是违反人天性的。长寿之人内心没有那么多私欲,不太计较得失,内心没有杂事纠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生活中,遇到事情要豁达大度,不要拘泥一时一事,想得开方能身心愉悦。

猜你喜欢

精气华佗丹田
养生箴言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一)
华佗学医
华佗学医
植物活体状态精气成分测定方法与估算模型
论《管子》道之思想
——修身与心性
小华佗拜师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