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内镜治疗术后低血糖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2020-08-24周含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低血糖输液内镜

周含珠

(睢宁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江苏 徐州 221200)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各种内镜技术日趋成熟,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价值越来越被临床认可。但由于患者术前术后禁食等,术后低血糖时有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内镜治疗的效果,内镜治疗围术期的血糖管理引起临床的重视。QCC活动具有提升护理质量的效果,应用价值高[1]。据此,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内镜治疗患者对其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01月~2019年06月本院收治的需行内镜治疗的21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未应用QCC活动)。选择2019年07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内镜治疗的136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应用QCC活动)。对照组:男112例,女101例;年龄30~64岁,平均(48.31±4.37)岁。研究组:男76例,女60例;年龄31~65岁,平均(48.67±4.54)岁。2组资料均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罹患结肠息肉疾病。

纳入标准:均接受内镜治疗;临床资料全;患者意识清晰可配合QCC活动。

排除标准:合并全身性、感染性、精神类疾病;多器官严重受损。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中融合使用QCC活动:①组圈:建立QCC小组,圈长为高资历、高素质、高能力护士担任,负责组织协调。辅导员为护士长,负责圈内训练。其余护士为圈员,负责执行任务。②选题:综合临床需求、小组智慧,选定主题为—降低内镜治疗术后低血糖发生率。③现状:回顾调查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了解到213例患者低血糖17例,低血糖率7.9%。具体如下:输液顺序与速度安排不当5例,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不到位5例,未重视睡前血糖的监测3例,治疗时间安排不当,等待时间过长2例,病情评估不全面,未重视糖尿病及老年患者1例,患者依从性差1例。根据不合格原因制作柏拉图,经圈员分析,输液顺序与速度安排不当,术前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不到位,未重视睡前血糖的监测是主要原因。④目标:8名圈员综合评估自身能力并进行打分,平均2.625分,以5分满分行100%折算,最终明确本圈能力48.75%。⑤对策与执行:组织全科人员对内镜治疗后输液顺序知识培训;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与速度,检查全科护士对知识掌握情况;检查患者输液顺序是否规范行三级检查制度,由圈长、辅导员、圈员进行巡回检查。科室人员统一进行汉密顿评分量表应用方法的学习并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进行内镜治疗的患者统一进行心理护理,尤其是评分高危的患者。血糖测量时机的学习;输液结束,睡前,测睡前血糖,及时发现低血糖征兆。确定预约制度,时间精确到小时,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1.3 观察指标

低血糖发生与未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

低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3.9 mmol/L以及非糖尿病患者血糖<2.8 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软件处理分析此次研究涉及的相关数据,低血糖发生率用n(%)表示,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1.4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圈目标为4.95%,实际控制为1.47%,已经实现控制目标,见表1。

表1 两组低血糖发生与未发生率[n(%)]

3 讨 论

消化内镜治疗技术是依托先进内镜器材,医疗卫生诊疗辅助设备,通过人工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通道,实现对病灶的观察、止血、切除等操作,以达到症状消除、功能改善、疾病治愈等目标的临床治疗措施[2]。随着消化内镜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升,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消化内镜技术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术后并发症预防与治疗重要性日渐突显,低血糖则是典型代表[3]。导致内镜治疗术后低血糖发生的因素众多,包括肠外营养液输注量不到位,手术前后禁食时间过长,糖尿病患者筛查不到位,健康教育缺乏,生理健康状况评估不足,术后胰岛素使用不规范等[4]。因此,在行内镜治疗术时,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术后低血糖防控,能够通过行之有效护理措施应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减少低血糖对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临床疗效的不利影响。

随着近些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能力的不断提升,关于消化内科治疗护理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护理理念、护理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5]。QCC活动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以现场基层员工为对象,在现场班组长带领下,成立问题探讨小组,针对现场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与分析,得到问题处理方案,产生良好问题解决效果[6]。随着品管圈活动的不断发展,逐渐渗透到医学领域,并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与效率提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围绕“降低内镜治疗术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开展了品管圈活动。结果显示: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1.47%远低于对照组的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圈目标为4.95%,实际控制为1.47%,实际效果远超预期效果。表明: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内镜治疗术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究其原因:运用QCC活动有助于推动以患者为核心的现代化护理模式的转变。本QCC活动的重点是饮食宣教与饮食手册的制定与讲解,可以让患者、家属了解科学饮食对患者身体恢复的意义,进而提高饮食控制力度,在保障患者摄入充足养分的同时,血糖水平维持稳定。与此同时,QCC活动还提高了圈内成员综合素质,能够从整体层面提升医院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工作在临床疗效提升中积极作用的发挥,系统化、精细化消除影响内镜治疗术后患者低血糖的因素。

猜你喜欢

低血糖输液内镜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眼内镜的噱头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