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加单枚cage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2020-08-24吴庆能方忠吴巍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单侧椎弓腰椎间盘

吴庆能 方忠 吴巍

在脊柱外科疾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在运动系统慢性疾病中,是一种经典型的疾病[1]。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 ~50岁的人群,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年轻人初犯这种疾病且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可采用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经过3个月的治疗未见效或者是病情反复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以往都是通过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开窗减压法、开窗单纯髓核摘除等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虽然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在临床的使用中受到很多的限制[3]。研究发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取“单侧椎弓根钉棒+单枚cage”治疗方式进行干预能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4]。本文以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单侧椎弓根钉棒+单枚cage”治疗方式的疗效进行系列的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选择其中的70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0 例;年龄40 ~68岁,平均(54.26±3.14)岁。实验组男26 例,女9 例;年龄39 ~68岁,平均(55.04±2.9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 手术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腰椎后路TLIF 术式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取俯卧位,取正中切口,自棘突旁剥离竖脊肌,显露两侧关节突关节、两侧置椎弓根螺钉。凿除患侧关节突关节,咬除部分椎板及黄韧带,将硬脊膜连同神经根向对侧牵开,处理病变椎间盘及椎间隙,椎板骨质进行咬碎处理后植入椎间隙,选取合适大小单枚cage 自椎间孔入路植入椎间隙后,双侧椎弓根钉棒进行安装并固定。

1.2.2 实验组

经正中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盘摘除+单枚cage 植入椎间融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操作方法: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取俯卧位,以髓核突出侧椎旁肌间隙为入路,显露关节突关节,凿除关节突关节,咬除部分椎板及黄韧带,将硬脊膜连同神经根向对侧牵开,处理病变椎间盘及椎间隙,椎板骨质进行咬碎处理后植入椎间隙,选取合适大小单枚cage 自椎间孔入路植入椎间隙适宜深度后,单侧椎弓根钉棒进行安装并固定。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腰椎间盘的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植骨融合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就两种手术方式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着重比较。对两组患者腰椎间盘的功能恢复情况和疼痛程度的评价采用骨科学会(JOA)评分(共29 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共10 分)来评估: JOA的评分越高,证明腰椎恢复功能越好; VAS 评分越低,证明患者的疼痛越轻[5]。评估的时间节点为术前和术后3个月。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从患者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4个方面进行评估,每个方面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证明生活质量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的数据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 检验进行比较; 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检验。<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JOA 评分和VAS 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的JOA 评分和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 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JOA评分较高,说明实验组患者恢复较好; VAS 评分较低,说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术后1 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JOA 评分和VAS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具体结果见表1。但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JOA 和VAS 评分是相近的(>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周JOA 和VAS 评分的比较和分析(,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周JOA 和VAS 评分的比较和分析(,分)

组别 例数 JOA 评分 VAS 评分术前 术后1 周 术前 术后1 周对照组 35 12.77±1.55 18.32±2.71 6.10±1.24 3.10±0.80实验组 35 12.74±1.61 23.97±3.54 6.15±1.16 1.26±0.77值—1.002 11.236 0.65710.214images/BZ_82_205_2293_228_2316.png值 —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年JOA和VAS评分的比较和分析(,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年JOA和VAS评分的比较和分析(,分)

注:术后3个月、术后1年JOA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组别 例数 JOA 评分 VAS 评分术后3个月 术后1年 术后3个月 术后1年对照组 35 24.56±1.31 26.21±2.57 5.63±1.24 2.98±0.80实验组 35 25.78±1.23 26.97±3.01 5.72±1.16 2.79±0.77值―1.002 0.998 0.657 1.001images/BZ_82_205_2681_228_2704.png值 ―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 周,实验组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这4个方面的评分都是比较高的,说明实验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具体结果见表3。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数据接近(>0.05),具体结果见表4、表5。

表3 对两组患者术后1 周的生活质量的比较和分析(,分)

表3 对两组患者术后1 周的生活质量的比较和分析(,分)

组别 例数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对照组 35 62.11±10.20 64.22±9.50 62.23±8.95 63.24±8.71实验组 35 85.95±8.97 82.67±10.89 82.34±9.56 84.41±9.67值—11.02110.74610.48712.049images/BZ_82_1336_837_1359_860.png值 — <0.05 <0.05 <0.05 <0.05

表4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的比较和分析(,分)

表4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的比较和分析(,分)

组别 例数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对照组 35 86.71±7.22 83.30±9.50 83.45±7.20 84.26±8.56实验组 35 85.98±8.02 83.67±10.01 83.47±9.56 84.41±9.02值—1.121 1.746 1.485 0.998images/BZ_82_1336_1166_1359_1189.png值 — >0.05 >0.05 >0.05 >0.05

表5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的比较和分析(,分)

表5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的比较和分析(,分)

组别 例数 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对照组 35 87.35±9.97 85.49±9.50 84.55±8.91 87.80±8.34实验组 35 87.95±8.69 85.30±10.62 84.34±9.56 87.41±9.63值―0.025 0.997 1.006 1.003images/BZ_82_1336_1513_1359_1536.png值 ―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植骨融合率比较

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为5.71%,两组的植骨融合率分别是97.14%和10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体结果见表6。

表6 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植骨融合率的分析比较[n(%)]

2.4 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具体结果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表7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与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对照组 35 305.80±63.10 103.82±19.50实验组 35 180.70±51.31 78.20±15.30值— 11.224 11.147images/BZ_82_1359_2581_1382_2604.png值 — <0.05 <0.05

3 讨论

在脊柱退行性疾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是导致腰腿疼痛最主要的原因[7]。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最终大多数选择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中开始了椎间融合器使用的普及,通过改变患者椎体的高度,从而有效改善脊柱生理曲线,把脊柱维持在一个更加稳定的状态。在融合器的固定方式上,主要研究出了“单侧钉棒+单侧cage”、“单侧弹性钉棒+单侧cage”和双侧椎弓根内固定这几种方式[8]。在诸多的治疗手段中,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原因是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植骨融合率,但是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椎旁肌肉的广泛剥离和后方腰椎结构的破坏导致手术创伤巨大。除此之外,这种强行固定的方式很容易引发相邻健康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影响患者的预后[9]。

经肌间隙入路“单侧钉棒+单侧cage”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能极大地改变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方式的不足。这种方式下的治疗不需要把患者的病变脊柱全部切开,把椎旁肌间隙作为入路,小开窗减压,利用cage 撑开嵌入式植入,再辅以椎弓根钉棒有效固定,创伤小,既可以促进固定节段融合,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刚度至少应不低于完整状态,这是此种固定方式的临床力学理论基础。有文献表明,在治疗腰椎单节段单侧神经根受压中,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生物力学性能优良,刚度适中,联合单枚融合器置入可以重建融合节段的稳定性[10]。陈志明[11]通过建立正常人L3~L5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模型上进行试验比较后认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附加单枚融合器置入可以重建融合节段的稳定性,腰椎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单枚融合器置入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单枚融合器置入比较,二者在临床有效率、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别,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这种稳定的固定方式同时使椎弓根断裂以及椎间隙感染的发生率降低,自然植骨的融合率也会提升,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发现,此术式造成的创伤明显减小。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05.80±63.10)mL,手术时间为(103.82±19.50)min。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80.70±51.31)mL 和(78.20±15.30)min,本研究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明显优势,除此之外,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植骨融合率[12]。两组患者术前JOA 评分和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 周实验组的JOA 评分较对照组高,说明本组患者腰椎间盘的功能恢复较好(原先的脊柱活动节段不能再活动,长成一个整体; 通常是在脊柱稳定性遭到破坏或需要矫形时才应用,需配合内固定); 术后1 周实验组的VAS 评分较低,说明本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充分证明该术式患者术后康复快; 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JOA 和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 周,实验组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这4个方面的评分都较高(<0.05),说明实验组患者术后早期的生活质量是相对较高的; 但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表明,与双侧椎弓根钉棒单枚cage 椎间融合的方式相比,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单枚cage”的治疗方式明显具有创伤小的优势的同时,还有较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3]。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出现1 例椎间隙感染,2 例患者年龄均较大,平素营养状况欠佳,属于术后感染易感人群,且术中无菌操作亦可能导致感染,在术后给予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实验组中出现1例椎弓根断裂,随访时根据患者描述,考虑因患者术后较早负重,单侧椎弓根螺钉产生持续微动,应力分布不均导致,发现后立即将患者腰部给予外固定支具固定,卧床3个月后患者腰部疼痛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且复查椎弓根断裂处已有明显骨痂生长; 对照组中出现1 例脑脊液漏,系因术中操作失误导致的医源性损伤,在术中立即将硬膜破损处缝合修补,术后采取预防感染治疗后得到治愈。

综上所述,在单侧发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经肌间隙单侧椎弓根钉棒+单枚cage”的治疗方式有其一定的独到优势,创伤小、安全性高、康复快、植骨融合率高,能促进患者腰部功能更好、更早恢复,减轻其痛苦,提升生活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单侧椎弓腰椎间盘
更正声明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