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脱贫户返贫风险感知与应对策略分析

2020-08-23王慧芳张蒙蒙刘天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应对策略西藏

王慧芳 张蒙蒙 刘天平

摘 要: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之年,但返贫问题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反贫困进程,脱贫户面临的返贫风险更严重威胁着脱贫成果的巩固。该文以西藏603份样本为例,从脱贫户的角度感知返贫风险来源、大小及应对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西藏地区有效破解返贫困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藏;脱贫户;返贫风险;风险感知;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5-0002-03

Abstract:Poverty alleviation has come to an end,but the problem of returning to poverty has slowed down the process of anti-poverty to a certain extent,and the risk of returning to poverty faced by the poor people is more serious threatening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aking 603 samples in Tibet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erceives the source, siz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verty return ris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verty alleviation,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ibet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overty return dilemma.

Key words: Tibet;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risk; Risk perception; Coping strategies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为人民谋福利,一直将消除贫困作为其关键任务[1]。自实施大规模的减贫措施以来,我国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2]。但由于目前的脱贫标准是解决绝对贫困,脱贫深度不够,贫困威胁仍然存在,加上内外部环境变化,形成了返贫与返贫风险并存的局面,扶贫形势仍然严峻[3]。《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重点在中西部地区,难点在集中连片贫困特区[4]。西藏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连片特困区,近年来脱贫成效显著。但贫困人口面临的突出困境尚未得到彻底解决,贫困情况复杂、教育观念较弱、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宗教消极思想严重、发展动力不足等因素,无疑为西藏返贫的发生埋下了风险隐患[5]。

目前,关于返贫风险的研究虽在逐步增加,但关于西藏地区的相关研究仍比较欠缺,对于西藏地区脱贫户返贫问题的解决缺乏足够的理论成果支撑。为此,本研究以西藏部分贫困市县的脱贫户为调查对象,从脱贫户的视角对返贫风险类别以及风险大小如何等进行剖析,以期提出相应的措施提升脱贫农户应对返贫风险的能力,有效地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6]。

2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2.1 数据来源 由于贫困程度不同,各县(区)贫困人口的脱贫时间也不相同,根据问卷调查的难易程度和脱贫时间,选取拉萨、林芝、山南和日喀则4个地区的部分脱贫县为研究地点。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脱贫户的基本信息和脱贫户所在村的返贫情况以及脱贫户对返贫风险的感知情况等,对返贫风险大小的感知主要采用李克特的5级量表法进行打分[7],风险程度为1~5分,1代表返贫风险很小,2代表比较小,3代表一般,4代表比较大,5代表很大。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732份,筛选出有效问卷603份,有效问卷率为82.38%。

2.2 样本特征 此次调查中,脱贫户男性占比较高为59.87%,女性占比40.13%;年龄主要分布在“31~40岁”和“41~50岁”2个阶段,分别占22.55%、35.66%;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及以下,其中文盲和半文盲占44.94%,小学占比42.95%;从事职业大多为农牧业,占比74.63%,从事家庭手工业的占比5.97%,外出务工的占比为7.30%,还有小部分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占比6.80%;从家庭人口规模来看,4口之家占比最多为31.67%,其次是3口之家占比20.07%,5人及以上家庭占34.00%。可见西藏贫困家庭人口规模较大,平均人口规模在4~5人(见表1)。总体来看,调查样本反映了西藏贫困区贫困人口的基本特點,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 脱贫户返贫风险感知情况

3.1 返贫风险来源 在新的贫困背景下,脱贫户面临的返贫风险主要有哪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返贫风险来源途径众多,调查发现,脱贫户认为返贫风险较大的前3位是健康风险、自然风险和就业风险,占比分别为56.38%、48.26%、33.83%;种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处于最后几位(图2)。

3.2 返贫风险大小感知 由表2可知,脱贫户认为未来返贫的风险较小的占比为63.35%,只有11.77%的脱贫户认为其未来返贫的风险会比较大。将返贫风险“很小”赋值为1,“比较小”为2,“一般”为3,“比较大”为4,“很大”为5,然后通过加权计算得出,脱贫户感知的返贫风险大小为2.23,介于“比较小”和“一般”之间,但更偏向于比较小水平。可以看出,脱贫户对未来返贫的风险大小感知比较乐观。

从返贫风险的3大主要来源来看,健康风险导致的返贫风险是最大的(表3),44.28%的脱贫户认为健康风险导致的返贫风险“比较大”,5.14%的脱贫户认为“很大”,共占比49.42%,且加权大小为3.09,介于“一般”和“比较大”之间;由于泥石流、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导致的返贫风险大小居第2位,加权大小为2.62,介于“比较小”和“一般”之间,更偏向于一般;因经济环境变化导致就业机会减少造成的返贫风险大小排第3位,加权大小为2.51;因自身劳动技能不足降低外出打工以及由于雪灾、干旱、洪涝、冰雹等气象灾害导致的返贫风险最小,加权大小为2.45和2.40,虽介于“比较小”和“一般”之间,但更偏向于较小。

4 脱贫户返贫风险的应对策略

4.1 总体策略 总体策略可以看出脱贫户面对风险时是否具有理性思维,策略得当是有效应对返贫风险的关键。由表4可知,脱贫户在应对返贫风险的决策中,求助政府的比例最高,占比47.06%。其次是外出打工,占比31.41%。减少消费居第3位,占比21.04%。寻求亲友帮助居第4位,占比14.16%。向银行借贷也是脱贫户应对返贫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占比14.03%。选择寻求村委帮助的占比13.45%。购买保险越来越得到农牧民的认可,占比11.00%,虽然占比不是很高,但对于缺乏相关知识水平的农牧民来说,选择购买保险以抵抗返贫风险是一个好的开始。应对措施中选择较少的是动用储蓄(7.89%)、出售资产(7.28%)和孩子辍学(0.40%)。值得高兴的是,为应对返贫风险让孩子辍学的脱贫户占比最少,说明西藏农牧民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在转变,同时也说明西藏教育政策之好,孩子上学导致家庭陷入贫困的较少,脱贫户不需要牺牲孩子的受教育机会来抑制返贫。

4.2 具体策略 面临不同的返贫风险,脱贫农户作出的应对措施也是有差异的。由表4可知,应对自然风险,选择求助政府的最多,占比为85.57%,其次是外出务工(31.67%)、求助村委会(23.88%);应对健康风险,主要是求助政府(28.69%)、银行借贷(17.58%)、亲友帮助(16.58%)等;面临就业风险,寻求政府帮助仍然是最高的,占比54.39%,选择外出务工和亲友帮助的占比均为24.88%,还有求助村委(23.22%)和减少消费(20.56%)等。从具体风险的应对措施来看,有些措施针对性较强,有些措施具有盲目依赖性。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西藏脫贫户在面临返贫风险时,首先想到的是寻求政府的帮助;其次会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努力改善现状,也会寻求亲戚朋友或者村委的帮助、银行借贷、保险等。面对不同的健康风险,脱贫户还会选择不同的措施去应对。可以说,西藏脱贫户在选择应对措施方面,思路比较清晰,内外结合,并不是一味地去依赖政府或者亲朋好友的帮助。

5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返贫现象是由多种返贫风险相互作用产生的,多种返贫风险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更加复杂多变的返贫局面。唯有精准识别返贫风险,才能有效规避返贫现象。本研究从脱贫户的视角出发,发现对脱贫户影响较大的返贫风险为健康风险、自然风险和就业风险;面对返贫风险。选择求助政府的脱贫户最多,其次是外出打工、减少消费,或者寻求亲戚朋友、村委的帮助,出售资产和孩子辍学是选择最少的。

从调研情况来看,脱贫人口选择返贫风险应对措施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外力帮助以更好的抵抗返贫风险,比如,政府应当根据群众实际情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农户的教育以及技能培训工作,提升贫困群众的劳动技能,提高其竞争力;普及当季农作物种植以及牲畜养殖等知识和信息,提高农户的风险应对能力;探索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扶贫到人,让更多的贫困户共享政策、资源,使贫困户以及贫困地区经济状况有效提升,进而改善贫困现状。

参考文献

[1]刘永富.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J].行政管理改革,2019(05):4-11.

[2]彭琪,王庆.精准扶贫背景下返贫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以湖北省W区L村为例[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7(06):45-50.

[3]万喆.新形势下中国贫困新趋势和解决路径探究[J].国际经济评论,2016(06):47-62.

[4]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N]. 人民日报,2011-12-02(008).

[5]蒋应刚,朱昌丽,张继飞.西藏贫困的脆弱性和多维性——以昌都、日喀则为例[J/OL].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10[2020-05-2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513.S.20200311.1655.014.html.

[6]于立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有效防范返贫风险[N].兰州日报,2019-05-28(012).

[7]黄海棠,蔡创能,滕剑仑.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返贫风险评估及防范长效机制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3):38-4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应对策略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我们一起去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西藏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