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术论文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

2020-08-21孙林许边疆

设计 2020年15期
关键词:报告书艺术设计专业本科

孙林 许边疆

摘要:自高考恢复以来,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一直遵循着学术论文模式,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的学术性论文教学模式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而报告书模式则是将毕业设计课题与毕业论文选题合二为一。实践表明,毕业设计报告书既有学术论文的诸多优势,又能将毕业设计实践与理论应用相统一,激发了学生写作潜能与热情,是一种更适宜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毕业设计 报告书 本科 艺术设计专业 学术性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8-0122-03

一、为何“转向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校针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教学,这不仅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种必要形式,也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过程,当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故学校都十分重视这项教学工作。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仍以学术性论文教学为主,这是由某些专业的属性所决定,如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但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学术性论文教学显然已暴露出许多问题,归纳看,至少有以下几点:1.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因写作训练不足,导致毕业论文写作产生困难;2.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与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应聘工作等时间相冲突,学生因分心而使毕业论文成为了附属品;3.在研究方法上,由于太强调论文的逻辑性及推理性,过于强调论文观点的原创性,结果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只会从课本或间接资料里去寻找知识来完成其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东拼西凑现象不可避免,往往会产生一些假、大、空的论文;4.当论文选题与毕业设计内容不一致时,学生一方面要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又要分散精力去撰写他们的毕业论文,顾此失彼;5.因单纯地强调学术论文,学生的开题面逐年变窄,每届都会出现相似甚至雷同的课题。

针对以上情况,在剖析问题之后,我们认为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其教学目标理应是学习型的,衡量学位的论文标准应该与研究生论文相异,否则便是教学定位模糊,教学结果事倍功半。为此,近十年来,我们对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由传统的学术性毕业论文写作轉向毕业设计报告书。所谓毕业设计报告书,是指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紧密围绕着他的毕业设计之实践展开的理论分析与研究。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与毕业设计同步进行,因而学生在撰写报告书时不可能凭空杜撰,文章自然是有血有肉。显而易见,将毕业论文的撰写与毕业设计实践合二为一,是毕业设计报告书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之一。事实上,学生毕业设计课题一旦被确立,其毕业设计报告书的开题也就随之,而定了,这不仅避免了过去毕业设计选题与毕业论文选题不一致的情况,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思路确立了方向。

二、“转向”是由“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所决定

纵观世界高等教学发展史,学与术是分属于两种不同的办学理念。从内涵上讲,“学”是在于研究和探索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是在前人知识积累之上的一种理性认知;“术”则是将理性认知加以具体的应用。正如梁启超先生所云,“学者术之体,术者学之用,二者如辅车相依而不可离。学而不足以应用于术者,无益之学也;术而不以科学上之真理为基础者,欺世误认之术也”。[1]回顾历史,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曾经历过学与术的统一,分离,再统一的过程,进程可谓是曲曲折折。历史表明,学与术是一对矛盾体,分化与合流,实际是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的相互博弈:理性主义价值观主要推崇人的心智自由发展,追求知识本身就是价值所在;而功利主义价值观则是奉行教育为职业作准备,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被视为衡量教育的最高标准,即社会需求就是教育需要。显而易见,学与术的变化态势,除了与人的主观选择有关外,更多的是受制于其内在的自身规律。比如,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学与术开始走向分离,原因是几百年来,“学”的因素在多种社会力量推动下获得长足进步,而“术”却因褒学贬术的社会氛围而受到严重抑制,结果一方面是“学”获得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术”则步履迟缓,使得教育畸形发展。我国教育之路与西方社会不同,但也经历过学与术的分分合合。概括地看,秦汉之后民国之前,中国主要是儒家治学居于主流地位,倡导“为实用而学问”,为此,梁漱溟曾予以评论“在中国是无论大事小事,没有专讲他的科学,凡是读过四书五经的人,便什么理财司法都可作得,但凭你个人的心思手腕去对付就是了……而且这些思想道理多是为着应用而发,不谈应用的纯粹知识简直没有。这句句都带有应用意味的道理只有术,算不得是学。凡是中国的学问大半是术非学,或说学术不分,离开园艺没有植物学,离开治病的方法没有病理学,更没有什么生理学、解剖学”。[2]梁漱溟的判断表明,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异的国家都曾有过学与术的分离现象,只是形式不同罢了。正因如此,民国时期的蔡元培才决心引入西方教育模式,试图以西方教育体系来改变中国重术轻学的传统思想,其影响力在当时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高等教育体系又发生重大调整和改变,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尤其重视机电、化工、建筑及其他门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据有关方面的统计资料显示,解放后至80年代初期,国家培养的工科生要比旧中国同类毕业生增长了47.9倍[3],大学教育向着“重术”一方倾斜,国家不断强调“学用一致”、“专业对口”,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性需求关系密切。

然而,这种局面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又有新变化,特别是在实施“211”、“985”工程之后,许多重点大学开始向世界高水平大学看齐,而世界高水平大学又以研究型大学为主,于是,重学轻术的现象越演越烈,以至于国内一些地方院校也紧随其后。其实,历史经验已告知我们,高等学校存在着不同的类型与办学层次,由此也决定了各类高校理应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只有实现合理分工,才能.迎来学与术共同繁荣的明天。鉴于此,我校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提出了“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4,该理念与重点大学奉行的“学、术兼容,尊学为主”的办学理念相对应,成为了大学校园两枝竞相开放的花朵。显而易见,在“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支配下,我们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了毕业论文由传统学术性模式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既体现出了“学与术”的统一,同时又遵循着“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在“学与术”相统一的前提下,实施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改革,从而使教学为地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应用型人才相适应。

三、毕业设计报告书教学模式之探索

从写作方式上看,毕业设计报告书与传统学术性论文是迥然不同的文体。具体地说,传统学术性论文要求学生用辩证的思维,通过一些客观事实,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或推出某种结论,而报告书则是围绕着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对其选题之概念、设计思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内容,给予一定的综合分析与记录,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显然,毕业设计报告书是学生必须在实践中完成的,因而该教学模式更接地气,文章涉及的内容也更具体,因此,十分适宜应用性很强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之教学。以吓,是我们近年来论文教学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教学之探索: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即为报告书写作之起点

毕业设计选题与毕业设计报告书撰写如同硬币的两面,看似不同,实为一体。从教学实质看,无论是学术性论文,还是报告书文体,其教学目标都是推动学生去发现问题,并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去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强调毕业设计的选题即为毕业设计报告书之选题,目的在于,一旦学生进入毕业设计前的市场调研、课题背景分析、设计素材及文献资料查阅等阶段时,自然就启动了报告书写作之程序,从而避免过去学术论文在选题方面總是存在着漫无边际的游移现象,也促使学生去主动思考和创造性开展设计实践,可谓是一举两得。比如,学生选择了“儿童旅游纪念品开发”这一课题,在进入设计环节之前,学生须对国内儿童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现状做前期调研一或走访市场、或查阅相关资料,此项工作显然与毕业设计报告书的开篇内容“设计缘起”相一致,结果,有效地推动了毕业设计工作与论文写作的同步进行。

(二)专业实践与理论分析并存是毕业设计报告书写作模式的显著特征

从选题类别看,艺术设计又分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等不同的专业方向,方向不同涉及的学科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但无论如何,设计实践皆离不开物与形的探索,而对物与形的研究又离不开专业理论的支撑。因此,从最初的毕业设计草图,到最终的成品,实际是学生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交织的产物。为了培养学生缜密的思考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设计实践起步阶段,就开始将有关课题的思考以文字或草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不仅利于毕业设计方案的优化,也能看出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归纳地看,毕业设计报告书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1.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一旦确立,毕业设计报告书的课题也就水到渠成;2.由于毕业设计是学生的亲身实践,撰写报告书自然也是围绕着实践走,论述过程往往更真实,明显弱化了过去东拼西凑的现象;3.报告书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寻找问题的线索,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中主动思考,改变了过去教师推着学生向前走的被动教学局面;4.毕业设计报告书体现出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

我们仍以“儿童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为例,学生选择了这个课题之后,除了先做市场调研外,还要依靠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设法了解儿童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原则,如“地域性、礼品性、纪念性、便携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儿童旅游纪念品做深入研究: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包括视、触、听、嗅、味觉等几种手段”;2.“遵循儿童的行为规律”,即“考虑儿童好动、喜欢打闹,好奇心强,喜欢摆弄和探索体验新的事物的行为特点”;3.“遵循送礼者的心理需求”,同时,“安全是第一考虑因素”等[5]。

(三)内容上既有固定的模块,不限学生思考的深度与厂度关于报告书的格式,我们最初做了如下划分:1.选题缘起;2.素材(资料)收集过程及准备工作;3.毕业设计方案及实施计划;4.毕业设计实践过程;5.毕业设计完成效果图;6.毕业设计总结;7.参考文献;8.致谢。以上八个模块基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报告书写作之框架,既有文字阐述,也有图像呈现,除1、2、7、8在写作方式上与学术论文有相似之处外,余者皆不同。

为了指导学生写作,教学中我们给予学生一些思考方向,比如撰写“毕业设计实践过程”,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选题,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1.分析作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特别是产品设计类、环境设计类作品,要求学生阐释其工作原理、适人性等特点,因为这些是设计实务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选择了“针对空巢老人的手机设计”课题,学生在研究了老年人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之后,下一步必然要考虑产品的具体材料、色彩与造型以及老年人与手机的使用关系——“造型细腻、曲线柔和”、“使用对比清晰明快的色彩,更容易看见键盘上的数字和功能”、“手机按键设计比较大,易操作”、“手机背面设计了SOS按键,老年人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与急救中心联系”等,总之,“因为没有子女在旁帮助和指导,为空巢老人设计的产品更应该容易学习和使用”(6);2.就设计专业而言,绝大部分毕业设计都会牵涉材料与成形工艺之关系(毕业设计实践不可或缺的环节),从材料工艺入手,不仅触及作品核心内容,又能向其他专业知识领域延伸,这有利于学生体验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的过程;3.学生的毕业设计都有其方向,作品立意及视觉效应无疑是作品质量高低的重要观测点,因此,在毕业设计实践中,学生不仅要关注作品的实用功能,也要考虑作品的审美因素。实践证明,以上八个模块,既能考察学生大学四年来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能检测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避免了过去学术性论文的被动局面。

四、毕业设计报告书教学实践综述

回顾过去,从传统的学术性论文写作模式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既有收获也有缺失,现反思如下:

(一)关于毕业设计报告书的写作规范问题

作为一种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报告书同样有着规范与标准。改革之初,我们曾一度忽略了论文的摘要、关键词等内容,认为本科毕业报告书在结构上应该与学术性论文有所区别,只要有“选题论证”、“实践过程”、“完成效果”、“设计总结”、“参考文献与致谢”等内容便已达到本科学位论文教学所规定的要求。后来实践得知,,以上内容不容忽视,因为摘要能帮助阅读者了解全文要点,关键词不仅影响报告书的整体质量,也方便读者在资源库里检索文章。此外,报告书还应设有导论,尽管撰写导论是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但它涉及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成果状况、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课题的应用价值等。没有导论,或不重视导论撰写,报告书正文就会显得单薄,甚至会引起误解。

(二)要避免报告书出现流水账式的记录

从实际情况看,流水账式的毕业报告书是教学最易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面对自己的作品不知该如何下笔分析;二是,有些同学往往只注重自己的直观感受,不太在意抽象逻辑思维,因而对其创作过程仅做简单描述,甚至是口语化的陈述。为了解决此问题,我们指定设计专业教师对学生论文进行指导,这些教师对市场调研、设计定位、结构设计分析、材料与工艺、视觉设计分析、案例延展分析、相关文献检索等皆有教学经验,在他们的帮助下,学生有了明确的写作思路,就会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阐述其毕业设计的内容;知道如何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去撰写毕业设计报告书。实践证明,只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论文写作指导就能有效地化解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三)毕业设计报告书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

对于学位论文,若要公正地评判其质量,就需建立一个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一方面是学生论文写作的指南,另一方面也是教师评分的依据。从论文成绩组成看,分值是由三部分构成:1.毕业设计报告书成绩(占60%);2.平时成绩(10%);3.答辩成绩(30%)。其中,毕业设计报告书有细化的项目,根据相应权重,可得出每个项目的分值,最终再将所有分值相加,获得报告书写作成绩。表1是我们设置的毕业设计报告书质量评价体系。

结语

从学术性论文转向毕业设计报告书,是由本科设计专业属性所决定的,也是我校实施“学术并举,崇术为上”办学理念的具體体现。该教学模式不仅能迎合设计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及实践性,同时也兼备学术论文教学模式的某些特征一知识的综合性、内容的严谨性、格式的规范性。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将毕业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广东省市共建课题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

SJJX201825)。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学与术.饮冰室合集第三册[M].文集之25下北京:中华书局,1989影印版.12.12.

[2]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漱溟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7.

[3]郝克明,汪永铨主编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8.

[4]和飞地方大学办学理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

[5]杨淳儿童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研究[J].设计,2015,(10):126.

[6]曹雨泓、李亚军针对空巢老人的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J].设计,2015,(10):135.

猜你喜欢

报告书艺术设计专业本科
小学体质健康报告书的管理策略探析
基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报告书的归档问题探讨
食品药品检验报告书归档研究
全人教育理念下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江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