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应用效果分析

2020-08-20李德进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优惠政策税收政策汽车产业

李德进

摘要:政府为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优惠政策。本文分析了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该产业税收政策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继而从加强产业税收政策体系建设、构建税收优惠产业链条、促进政策规范化法制化以及建立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反馈机制四方面归纳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由于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各个国家均参与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角逐,而该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是该产业发展的核心,因此许多国家都以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的激励性政策为重要手段,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创新活动的增加[1]和技术成果的应用。

财政政策被认为是政府激励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而其中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均是广泛应用于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财政政策工具。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各国都实行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出台的免征部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等及实施财政补贴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因此笔者认为就税收政策而言,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结构升级和全球竞争能力,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形成一套能够引导产业发展的科学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1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后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

1.1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不断增长

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的目的即为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加快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扩大市场份额。根据销售数据来看,2009年在车辆购置税减半和消费税改革等税收政策的影响下,排量在较小的乘用车市场份额增幅明显,销量增幅超过50%。由表1的數据可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速度加快,在这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较慢。自2014年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后,反映在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数据中也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可以从数据看出自2014年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销量有了突破的进展。目前我国超过美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3]。

可见,在政府实施一系列财税扶持政策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有了明显的提高[4]。企业会因为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研发、生产成本,因而有动力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的投入和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消费者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相对价格降低,会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热情。因此,可以看出税收优惠政策能够起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数量的效果。

1.2汽车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的发展是税收优惠政策结构调整效应的体现方面之一。税收优惠政策对产业结构及其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政府为某些需要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企业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引导市场资源向优先发展的产业流动,最终达到调整和优化该产业结构的目的。正是由于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发展的引导作用,很多国家都通过所得税制的优惠政策来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基于此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据来看,不仅产销数量呈现快速提高的态势,同时其占汽车整体生产销售数量的比重也是不断增加的。虽然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仍旧远低于传统燃油汽车,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要快于传统燃油汽车。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激励以及企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化汽车产业结构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望提前实现传统燃油汽车全面退出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趋势下,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促进该产业结构的优化是非常普遍的政策手段。因此,我国应该继续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及相关税收优惠方式的优化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速度、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不断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2 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2.1 规范化程度低,稳定性较差

现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多体现为相关部门的临时性文件,而且法律层级较低,税务部门执行的强制力不足,纳税人的预期不够等,造成现行该产业税收优惠相关政策体系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较弱,难以为市场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环境,因此不利于企业对该产业形成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调控,同时也不利于消费者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形成足够的激励效果。例如往年的一、二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处于空档期,这是由于政府的产业支持政策的调整结果会在此期间发布;而税收优惠政策内容繁多且变动频繁,虽然政策的及时调整是为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不断优化,但是同样会导致市场主体的观望,不利于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企业的正常经营,因此,频繁的政策调整会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市场的政策运行。

目前,在汽车产业适用的税种中,部分税种已经被修订成为正式的法律文件,例如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和企业所得税等。而也有的税种仍为暂行条例,但是该产业适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临时性文件数量繁多,不利于汽车的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适行的政策形成准确的把握,而且,过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临时性文件的出台会影响企业的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也会在短期内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交易,不利于市场发挥其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提高税收政策的法律层级,降低临时性文件出台的频率,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对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使用能源的类型、资源利用效率、续航能力以及绿色程度均代表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该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发展指标体系有利于市场对该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惠政策方面未形成可预期的产业发展指标体系,不利于企业和消费者对产业税收政策的把握,也不利于优惠政策激励效果的形成。

2.2 体系建设不完善,针对性不强

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企业一般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16%,从2019年4月起,降为13%,允许其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另外,新能源汽车企业享有的的政府补助不计入征税范围,这些增值税政策适用于大部分企业,增值税税收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研发能力的激励并无明确、专门的政策措施,因此增值税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缺乏针对性;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一般适用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税收优惠对不同产业没有实施特定的专门政策,未体现出产业发展的政策差异。

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研发、生产、销售、保有和报废回收等环节,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于生产和销售环节,对于整个产业链来说,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善。在研发方面,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研发费用存在加计扣除和无形资产摊销等税收优惠,但是在产业投融资方面,未形成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社会资金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没有有效的激励引领作用;在销售方面,新能源汽车在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方面的优惠政策相对于传统汽车具有优势,但是其在整个汽车的销售价格中占比较小,并且随着政府补贴逐渐退出,在新能源汽车销售环节若不调整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可能会影响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5]。

在汽車的保有环节,设置了新型能源汽车的车船税减免规定,但是因其税收优惠力度较为有限,优惠额度不高且政策效力较弱等特点,此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激励作用较弱;在汽车的报废回收阶段,也未出台明确的汽车产业的税收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培育未形成有利的扶持作用。在汽车类型的更新方面,如传统燃油汽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的领域,也未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不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结构的形成。

2.3 政策作用范围较窄,反馈机制缺失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并不成熟,相关的研发费用、专利支付费用、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费用是企业和政府很大的一笔支出,而传统燃油汽车,主要的花费是消费者日常的燃油费和养护等费用,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二者的购买吸引力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差异,新能源汽车近年来的销售数量虽然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在整体汽车销量上的占比仍旧远低于传统燃油汽车。因此,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应该从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体现出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和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抑制,例如对于达到标准新能源汽车不限制牌照的发行、对于更换成新能源汽车的车主采取给予各方面优惠政策的支持;而对于传统燃油汽车仍然收紧牌照的发行、提高牌照的费用和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等。通过一系列政策的组合实施,给市场以明确的产业发展信号,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同时税收优惠政策仅对特定产品进行支持,而将随科技发展应运而生的高新科技排除在外,这同样体现出其政策作用范围狭窄问题的存在。另外,在二手车市场的政策完善方面,还有较大的可行空间,二手车市场的形成不仅有利于抑制传统燃油汽车的大量增加,同时还可以提高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等的效率。因此,解决二手车市场方面存在的短板,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目的是为了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能力。而从目前的税收政策体系建设方面来看,没有对税收优惠的政策效果形成完善的反馈机制,因而无法精准衡量税收优惠政策对产业发展整体的作用效果和对微观主体的具体影响。这也导致了很多优惠政策的滥用,对产业发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激励效果。

同时,对于政策实施的时间应有具体的界定指标,在产业发展成熟时,应由市场把控主导作用,而税收政策的干预要适时的退出产业发展进程。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在税收优惠政策效果方面的反馈机制并不完善,退出机制还不稳定,因而缺乏对政策效果的把握和衡量,难以使得税收优惠工具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

3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建议

3.1 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体系建设

为加强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导作用,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专门的整合、加强优惠政策的针对性。新能源汽车产业适用的一般性税收优惠政策,应当结合该产业的特性及发展阶段有所变化,更加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

我国可以适当考虑与国际接轨,降低新能源汽车产业电池的增值税税率。同时在消费税方面,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优惠政策的同时,可以增加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征税力度,抑制燃油汽车的需求量。在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时,要凸显出对待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传统燃油汽车产业的差异性,为市场提供明确的政策信号,从而对新能源的发展可以起到加速推进和快速扩张的有利作用,提高税收政策的有效性。

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般适用国家给予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15%对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可以对符合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的企业设置更加优惠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另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仍然处于产业的发展初期阶段,没有进入稳定期,企业的研发投资等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可以考虑允许新能源汽车企业税前列支一定比例的投资风险准备金。

3.2构建完整的税收优惠产业链条

在研发阶段,不仅针对企业研发投入资金实行税收优惠,对直接投入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投融资和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也可以采取专门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加大其股权激励或创新成果转化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减免力度,以此来加强对企业研发活动和创新成果转化的支持;另外可以提高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费的税前扣除上限比率,充分发挥科研人员创新主体的作用;同时要将最新科技的产生纳入优惠范围内,解决政策作用范围较窄的问题。

在生产和销售阶段,随着该产业相关的政府财政补贴政策的退坡调整,税收优惠政策要有效地与其他政策进行配合,逐步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在产业优惠政策方面可以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提供流转税和所得税等税种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和消费者购买的动力。

在保有使用阶段,发达国家在购置环节所征收的税费占汽车整体税收的30%,而在保有和使用环节征收的税费占比达70%;相对而言我国对汽车征收的税费中,购置、保有和使用环节征收的税费占比分别为66%、13%和21%。由数据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汽车相关税收的构成限制了汽车短期内的购买,但从长期看会对引导消费者的汽车消费和环保观念产生不利影响。

在报废回收阶段,政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相关税收政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发展。同时也要重视二手汽车交易市场的政策完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推进汽车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

3.3促进新能源税收政策规范化和法制化

我国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政策法律层级偏低,有必要将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法制化,同时在其中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制度,为市场提供相对可预期、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发达国家为防止新能源产业相关税收政策的法律效力弱、变动频繁等问题的出现,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作出详细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将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政策制定的更加规范,从而使新能源相关产业的税收激励措施具有稳定性、可行性和确定性;同时精简产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由于政策繁杂导致政策效率受到影响的可能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税收优惠政策应该从传统政策实施的“相机抉择”到“稳定机制”的转型,为市场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

同时,为了保证税收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良好的税收征管体系,可以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及荷兰的征管模式,采用纳税人自行评估模式或横向督导模式,增强政府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主体对政府税收工作的信心。

3.4 建立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反馈机制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繁多,但存在优惠政策滥用、政策效果难以落实等情况。因此,为了能够促使税收优惠政策达到最大的效用,建立可量化政策效果的反馈机制必不可少。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例如产品的性能、市场认可度等,实现对政策效果的量化反馈。

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系统,将企业利用税收政策的实际信息与税收工作监督部门相连接,有利于对企业享受优惠政策行为的监督,避免出现政策滥用等问题。同时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的退出机制,对于已经无法引导产业发展的政策要适时退出历史舞台,加强留存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可以看出建立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反馈机制不仅有利于对政策效果的反馈,同时有利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更精确的引导。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分析,根据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适时调整政策结构和政策内容,为达到政策预期效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高秀平.我国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的国际借鉴[J].理论探索,2018(02):111-115.

[2]高秀平,彭月兰.我国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效应与时变研究——基于A股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8(01):49-56.

[3]郑贵华,李呵莉,潘博.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新能源汽车产业R&D投入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04):101-106.

[4]苗婧.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以山东、河北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8(69):30-34.

[5]陈志恒,丁小宸,金京淑.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的實践与创新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8(06):48-54.

猜你喜欢

优惠政策税收政策汽车产业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与完善方式研究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