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服务水平对农户经营林下经济行为的影响分析

2020-08-20王玲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阿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农业影响

王玲

摘要:林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传统林业经济更偏重于靠天吃饭,新型林业经济对科技服务的依赖程度更强。本文针对甘肃省林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经营林下经济行为的影响展开了二元Logit模型分析,最终得出如下结论:林业科技服务是推动农户经营林下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会议宣讲与现场培训是两种最有效的科技服务方式,基础设施条件有一定调节作用。所以在科技服务林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科技服务方式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注意要密切结合基础设施条件展开。

关键词:林业科技;农业;林下经济;影响

从2012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我国林下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1]。林下经济的发展,相比于传统林业经济来说,对于政府的政策和行为支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林业科技服务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又是农民深度参与林下经济的稳定动力[2]。林业科技服务,既能够帮助广大农户强化对林下经济的认知驱动,还能够帮助他们提升相关能力,对于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本文针对甘肃省林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经营林下经济行为的影响展开了二元Logit模型分析,对这种影响关系展开定量分析,相关结果既可為政府后续林业科技服务开展提供有效依据,也能够为持续发展林业经济提供决策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理论分析

林下经济并不等同于传统林业经济,这是一个我国林权改革后才逐渐产生的新事物[4]。所以对于很多农户来说都相对陌生。林业科技服务,一方面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林下经济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可提供相关技术。所以对于农户经营林下经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让广大农户对林下经济有切实的了解以后,才能真正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其中。

农户借助于林业科技服务提供的信息,可能会从参与“意愿”逐渐发展为参与“行动”,而这种发展的关键就是科技服务的质量。事实上也就是科技服务是否满足农户需求,以及这种满足程度的高低,决定了这种发展概率[5]。同时发生作用的还包括科技服务的方式,不同方式的科技服务对农户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比如面对面指导强于会议宣讲;政府提供的服务影响能力强于社会机构。

1.2 变量设置

1.2.1 核心变量

基于上述的理论分析,农户是否接受林业科技服务,林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的需求满足程度、林业科技服务的方式,是对农户经营林下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将以以下四个变量作为核心变量,来反映林下经济。

(1)农户是否接受林业科技服务。对于一个农户来说,如果对林下经济一无所知,其参与的概率就非常低;如果接受了林下科技服务,获得了信息和技术支持,对林下经济的内容和前景有深入了解,参与可能就会明显增加[6]。

(2)林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的需求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越高,越能够促进农户参与其中。反而如果不符合农户需求,科技服务就不能发挥效果,也就无法影响农户参与经验。

(3)服务形式。当前常用的服务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会议宣讲,二是现场指导。前者主要是针对尚未参与经营的农户,后者则是主要针对以参与的农户。

(4)服务机构。当前林业科技服务基本都是政府不同林业部门负责的,包括基层林业站和县市林业局[7]。

1.2.2 其他变量

在明确了上述核心变量以后,还综合分析了实际情况,并结合数据可得性,考虑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非核心因素作为变量。

(1)户主特征。农户本身的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业科技服务的影响能力,户主和家庭类型是两个重要决定因素。针对户主选取了三个变量——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兼业。通常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转变观念相对困难;而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会更愿意经营林下经济实施农林一体发展。

(2)家庭特征。针对家庭特征选取三个变量——务工人员比、主收入来源、抚养支出。如果家庭劳动力均在外务工,经营林下经济就比较困难;当前收入来源中就有农林来源的农户,更倾向于经营林下经济;而家庭抚养支出较重的农户,积极性也更高。

(3)林地禀赋。林地禀赋也是发展林业科技服务的先天条件,选取的变量分别是林地面积、基础设施状况(路水电完善程度)。

(4)地区因素。林下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地理优势和区位条件密切相关,所以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在本研究中,设置一个虚拟变量,用来考察该省南方、北方是否会存在影响。

1.3 分析方法

在相关变量选择完成以后,建立一个二元Logit模型,用来分析“农户是否经营林下经济”(因变量)与“相关影响因素”(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其相关度。因为因变量有两种结果,分别是“经营”,取值为“1”,“不经营”,取值为“0”,建模转化后,得出如下模型:

上式中,表示经营类型,分别有两个取值,“经营”,为“1”,“不经营”,为“0”;取值从1,2,3,…,k。分别表示不同经营类型下的各影响要素,表示其对应的待估系数。

对上式实施对数化处理,并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

上式中,为林下经济行为的似然函数。

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相关软件展开分析。

1.4 调查方法

被研究中,针对该省的实际情况,选取了6县,每县基于实际地理位置以及林下经济基础,选择2-4个乡镇,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调查村,最后在随机抽取受访农户。每个县共选取50户农户,上门实施一对一访谈调查。供给调查访问了6县18乡镇300户农户,最终得到全部300份有效问卷。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下表1。将调查数据纳入研究模型中。最终得出得到如下表2所示模型估计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核心变量的影响

从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变量对于因变量有着不同的影响能力。就核心指标来看:

有无接受林业科技服务()并不构成显著影响。总结来看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很多农户对林业科技服务的质量普遍认可度不高;另一方面可能也与受调查地区当前的主要作物,基本都是这些地区的传统作物,诸如天麻、猪苓、厚朴等等,农户已经有相对较好的种植技术。

在是否满足需求()方面,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在林业科技服务的方式方面,会议宣讲()与现场指导(),都表现出了显著正相关性。前者更加注重向用户介绍市场发展前景,潜在经营效益,从而激发农户的参与兴趣;后者则是通过技术实践,从而提高农户的生产能力,提升实际效益,强化参与信心。。

在林业科技服务的提供机构的影响上来看,基层林业站()表现出负相关,而县市林业局()的影响不显著。分析其原因,基层林业站尽管贴近农户实际生产,但是其机构的健全程度和人员的专业能力都相对不足,所以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持续性部件;而县市林业局虽然技术能力相對较高,但远离实际生产,在技术服务方面灵活性不足,所以影响力有限。

2.2 其他变量的影响

户主特征方面,户主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兼业()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这一定程度上与受访农户在这方面差异不大有关,这也与当前农村的现实情况有关。

在家庭特征方面,在外务工比()表现出明显负相关,家庭劳动力有限,如果都在外务工的话,也就是去了参与林下经济的能力。另外,主收入来源()、抚养支出()都表现出正相关;说明越是依靠农林收入的家庭,家庭抚养支出越重的家庭,越有可能积极参与林下经济。

在林地禀赋方面,林地面积()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因为面积越大则表明林下经济具有跟先天的优势。基础设施方面,通水条件()表现出正相关性,而通路条件()、通电条件()则没有显著性,这可能与受访地区当前的基础设施普遍不佳有一定关系。

在地理位置()方面,表现出负相关性,说明南方更有利于发展林下经济。这与南方天气更加湿润有密切关系。

2.3 调节效应分析

林下经济对客观条件有较高的依赖性,所以基础设施的完善状况,可能会对林业科技服务的影响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再专门针对林下基础设施在其中的调节效应展开进一步分析。重点探讨基础设施包括通电条件()、通水条件()对因变量,以及前六个核心自变量的调节作用。最终得出如表3所示的调节效应检验表。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通电条件()、通水条件()对有无林业科技服务有正相关性,基础条件越好,则越有利于农户接受林业科技服务。另外,还对林业科技服务的具体开展方式(),同样有显著相关性,此外,其相关性还表现在对县市林业局()服务商,说明基础条件越好,越有利于林业科技服务深入基层,服务于广大农户,基础设施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3 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如下的启示:

(1)政府提供的农业科技服务必须要具有良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农户有无接受林业科技服务,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的服务针对性不佳,满足农户需求的能力不强;所以后续在这方面要有效转变。要做好农户需求调查,建立有效的需求了解渠道,为提供林业科技服务提供有效依据。

(2)要逐步改善的当前的林业科技服务的供给方式。从调查中看出,基层林业站的影响为负相关,县市林业局影响不显著。说明在这种模式的服务质量不能让农户满意,基层了解农户,但专业能力不足;县市则恰好相反;所以后续要有效联合两级单位,同时在服务内容上要尽量全面,既要强调效益,也要明确风险。

(3)继续加大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对于林业科技服务有较强的调节作用,改善基础设施能够让这种影响能力更强。主要包括通路、通电、通水等等,为林下经济奠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秀玲,薛彩霞,高建中.林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经营林下经济行为的影响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8(05):52-58.

[2]缪一夫.林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经营林下经济行为的影响探究[J].南方农业,2019(17):74-75.

[3]王玉芳,郭娟,周妹,等.林下经济发展促进了林区经济转型吗?——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7(03):10-16.

[4]马明芹,郑德胜.重点国有林区林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伊春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7(03):1-9.

[5]窦亚权,李娅.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7(04):86-91.

[6]朱晓柯,赵晴晴,高锡鹏,等.林区职工从事林下经济的行为选择及风险感知研究:基于黑龙江省林区职工的调查数据[J].林业经济,2017(05):33-39.

[7]林洪平,邹惠冰,黄安胜,等.南方集体林区林下经济补助资金使用效率评价: 以A省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7(06):57-61.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农业影响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