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马的世纪回归

2020-08-19贾立君

科学大观园 2020年16期
关键词:蒙古马白马内蒙古

贾立君

半人深的大水塘南岸,一群蒙古马扬鬃奋蹄飞奔而来,踏溅起数人高的水花。水塘北岸正中,几位摄影人紧张地按动相机快门,记录精美瞬间。相机咔嚓嚓的连拍声尚未停止,马群便“兵分左右”闪电般从他们身边掠过,疾驰向广袤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凤凰马场的这一壮观场面,常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影友。奔腾的马群势若蛟龙出水,令人不由想到铁马金戈时代。

铁马金戈

马是地球上的一个古老物种。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马化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戈壁安其马,距今1000万年。苏尼特岩画中,记载着4000多年前人们驯化马匹的场景。

自从野马被驯化以来,便参与到人类的活动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人类文明的进程,伴随着排山倒海的马蹄声。

冷兵器时代,马就是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是最强大的交通运输工具。因此,有学者说,原本为周王朝提供马匹的秦始皇祖辈,凭借当时的战略资源“马”而富国,继而横扫六国,奠定了中国统一的格局。

我们也看到,历朝历代依靠马的优势,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许多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与马关联。无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是马背英雄。特别是以“弓马之利取天下”的元朝,马在军事中的应用达到顶峰。

史书记载,蒙古族曾是向辽、金提供貂皮的狩猎部落,后来金为招募更多的骑兵,把这些猎人武装起来,授以“百夫长”“千夫长”头衔,支持他们不断兼并其他部落。与先秦的崛起相似,蒙古骑兵很快壮大,后来横扫欧亚大陆,饮马多瑙河、箭指北部湾,最终建立了疆域空前的帝国。难以想象的是,创造这一神话般历史的成吉思汗只有十万兵卒,今天一个大型体育场即可容下的部队。但他们是骑兵,有马相助,如虎添翼,“十万人马”成为当时最强悍的军备。

那么,成就帝国大业、丈量过世界版图的蒙古马是一种什么样的马呢?

生物学界将自古以来栖息繁衍在蒙古高原上的马,统一命名为蒙古马。其家族中,有乌珠穆沁马、乌审马、百岔铁蹄马、科尔沁马等分支。不管哪个分支,由于它们生存在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一方水土养一方马”,造就了它们共同的特征:体格不大,身躯粗壮,四肢坚实,头大额宽,肌腱发达;被毛浓密,不畏寒冷,耐力超强,适合长途奔袭;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乍,每小时可走60公里以上路程,历来是良好的军马。

史载,成吉思汗西征时,经常靠蒙古马惊人的速度和耐力得胜。1219年9月,大将哲别攻打花剌子模国讹答刺城时,城坚未破。哲别率部后退500里。几天后的夜晚,哲别突然下令进攻,部队次日清晨便抵城下,守军毫无准备,一举破城。

蒙古马性情坚韧,不择食,能刨开冰雪啃干草,在严酷环境下站着睡眠,体力恢复快。“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蒙古铁蹄马。”在转牧场、寻水源、踏坚冰、拓疆土过程中,只要接受指令,它就無所畏惧、一马当先、勇往直前。难怪蒙古大军可“兵马先动,粮草后行”,所向披靡。

人马情深

在长期的患难与共中,“马背民族”与马建立了深厚感情。在蒙古族人眼里,马是“不会说话的朋友”,一句“离不开”,是他们对马深沉的爱。

蒙古族称马“阿米德额尔德尼”,汉语意为“活的财宝”,对待马像对待亲人一样。“拴马驹,驯两岁”,“一切从娃娃抓起”培养各种技能。还要经常剪马鬃、修马尾,“梳洗打扮”,结精致的笼头,配漂亮的马鞍。当马跑出汗时,要用刮板仔细刮掉全身的马汗,帮马舒筋活血。“打人不打脸,打马不打头”,再不听话的马,主人也忌讳打它脑袋。

内蒙古的蒙古族人不吃马肉,还给马“养老送终”。吉格吉扎布家乡的乌审马是蒙古马中的优秀类群,以善走出名,一般寿命为20余岁,他家一匹最长寿的马活了32岁。那匹马1983年从生产队分到家时已10岁,快20岁时家人按照惯例不再让“功臣”干活,放到草原上任由它去吃草。2005年,终老在草场上,全家悲痛,用平板车将它拉到高处,举行了一个仪式。问及细节,今年58岁的吉格吉扎布眼角淌出泪水……

吉格吉扎布高中毕业后曾任生产队长、嘎查(村)党支部书记31年。5年前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养马成了“主业”。此前事务繁忙,没顾上侍弄马匹,他要“补上这一课”。

“现在养马,完全是一种情结。”吉格吉扎布说,过去养马是为了骑行代步、驮东西,如今公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都有汽车,进沙窝子里赶牛羊也主要使用摩托车,曾与牧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马匹退出了“劳动舞台”。但养马是传统,他家现有8匹马,其中两匹常年用于赛马。嘎查的赛马会有周赛、月赛、季赛、年度赛,镇里、旗里每年也举办许多赛事。“十分热闹,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满足我们养马的爱好。”

家有小型装载机、拖拉机、小轿车,年收入30多万元的吉格吉扎布,收藏了大批马鞍、马镫等用具。他说,自己是嘎查第一个买摩托车的人,现在决心成为当地第一个建蒙古马文化博物馆的牧民。他已投入200多万元盖起了场馆主体框架,要把马文化传承下去。

像吉格吉扎布一样爱马的人,在内蒙古各地数不胜数。专家说,这是由于“人马情缘”“人马合一”的底蕴使然,马已成为蒙古族人的一种精神象征和感情寄托:“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已成为当地各族人民的生存哲学和奋斗源泉。

万马奔腾

“两眼乌黑,四蹄漆黑,全身洁白、无一缕杂毛,各器官不能有伤痕、疮疤。”这是成吉思汗陵选择“神马”的标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丰茂草场里,有一匹神秘的白马,一年四季在草原上自由奔跑,只有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春祭大典,才被牵来供人朝拜。

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用白马鲜乳献祭苍天,并将一匹白马册封为“长生天的神骏”,命名“温都根查干”,汉语意为“溜圆白骏”。它被认为是草原吉祥福禄的祈祷、腾飞振兴的象征。800多年来,“神马”由守陵的达尔扈特人以转世的形式传承至今,当白马老去时,再从相貌特征相类似的两岁白马中推选顶替,一般每30年认定一次。

蒙古马毛色以骝、青、黑、栗居多,白色较少。蒙古族崇尚白色,常常把白色与云雾、富饶、智慧、忠义、好运等联系在一起,如白色的哈达、奶食品、蒙古袍,被视为圣洁的象征、礼仪之首。史书记载,成吉思汗极其宠爱白马,且拥有大量白色马群,即便王公贵族遇见白马群,都会原地等待马群走过或绕道行走,而不会从马群中穿过。

白马享有尊贵地位,是蒙古马中的珍品。要看成群白马,须到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草原来。研究表明,乌珠穆沁白马,是蒙古马白马的后代。

“乌珠穆沁”系蒙古语,意为摘葡萄的人。蒙古族乌珠穆沁部落13世纪生活在阿尔泰山脉葡萄山一带,17世纪中叶迁此定居。相传,乌珠穆沁人从阿尔泰山向东迁移,与留守家乡的人告别时,披白袍、骑白马,约定日后相见的标志。

2012年,西乌珠穆沁旗被中国马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白马之乡”。为保护白马品种宝贵遗传资源,该旗2016年在旗府所在地西北97公里处的高山草甸草原上建立了乌珠穆沁白马繁育基地。

蒙古马性情坚韧,不择食,能刨开冰雪啃干草,在严酷环境下站着睡眠,体力恢复快。“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蒙古铁蹄马。”在转牧场、寻水源、踏坚冰、拓疆土过程中,只要接受指令,它就无所畏惧、一马当先、勇往直前。

起伏的山峦,牧草盈尺,如同厚厚的绿毯铺向天边。几群白马,从这个山头追逐嬉闹到那个山头,像白缎飘舞;另外几群白马或驻足遥望,或俯首觅食,如玉树临风。占地1.8万亩的乌珠穆沁白马繁育基地,散养着180余匹白马,每年能生产80匹优质马驹,提供给周边牧户,周边25个白马核心群牧户年产近千匹马驹,再供给其他养殖户。如此繁衍,西乌珠穆沁旗的白马已从2012年的3157匹,增长到眼下的6400多匹,养殖户达345户。

乌兰哈拉嘎苏木(乡)巴棋宝力格嘎查牧民色登吉日木德家,是西乌珠穆沁旗白马养殖大户之一,现有白马110匹。今年74岁的色登吉日木德年轻时是生产队的马倌,1983年草场承包到户分配牲畜时,本来他家只能分到一匹马,可钟爱白马的他用牛羊替换回5匹母马,为的是下马驹。不过,那些年养马不赚钱,但他一直坚持下来。2005年,儿子哈斯巴特尔组织附近牧民成立白马协会,开始卖马奶。后来,政府倡导发展马产业,大孙子在家,祖孙三代养马,大学毕业的小孙子在城里经营马奶店,全家卖马驹、马奶,年收入五六十万元。

我国自古就是养马大國,明朝东至承德、西至宁夏,皆是牧马地,并在宣化、大同等地设马市,规定每年互市定额3.4万匹。清朝在察哈尔设左右两翼牧场和两处御马场,全盛时期养马10余万匹。

数百年来,蒙古马早已分布到我国广大北方农村。据统计,机械化以前,全国农业用马的70%是蒙古马。内蒙古马匹养殖1975年达到最高峰,全区马匹数量为239万匹。不过,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牧民实现了定居生活,加之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内蒙古马匹养殖数量随之锐减,到2000年左右,一些优良品种面临绝种的威胁。

2006年,蒙古马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成为全国首批公布的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

近些年,在内蒙古大力发展马产业、打造马文化和弘扬“蒙古马精神”的带动下,全区马匹养殖数量已由2007年的69.7万匹,增长到目前的93.5万匹,且已建起多个蒙古马原种保种基地。马术、赛马、休闲乘马、体育马等现代马业正在兴起,蒙古马成为内蒙古第三产业的活跃要素。其中,乌珠穆沁白马、阿巴嘎黑马、大型实景剧《千古马颂》、凤凰马场摄影活动等,已成为马文化知名品牌。7月18日,为期50天的“中国·内蒙古马赛暨第七届内蒙古马术节”在“中国马都”核心区锡林浩特市开幕。同时,8月至10月间,自治区举办“网上内蒙古马赛”,各盟市结合“马背上的内蒙古主题旅游”活动就地开展赛事,线上线下互动,探索文旅融合和马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马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得力“助手”,200多年前人们计算蒸汽机的功率,都以“马力”为单位。

现在,我们仍把大道称作“马路”,这是历史的印记。过去,马是历史车轮前进的先驱,是文明进步的基石。一条2100多年前的秦直道,从咸阳北上700多公里、通达今天的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尽管曾经的叱咤风云湮没在历史红尘中,但依稀可见“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气势。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从牧马、驯马开始,就是在不断地挖掘马身上的优良禀赋;就是在人马互动中,发现人与马共有的优秀品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说,“蒙古马精神,本质上是奋斗者的精神。”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蒙古马白马内蒙古
马站着能睡着吗
零下40摄氏度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一匹白马
不可能与常态
An Analysi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in Middle School
阿哈尔捷金马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闫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