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战败后,北平受降地点为何改为太和殿

2020-08-19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太和殿战区北平

1945年10月10日上午10时,中国第十一战区受降典礼在北平太和殿隆重举行。国民党中央政府原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受降仪式,为何临时改变地点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政府于8月18日、21日、25日和9月4日连发命令,将中国战区划分成16个受降区。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西安召开第一战区和第十一战区军事会议,宣布北平(今北京)受降仪式由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主持,地点就在中南海怀仁堂。孙连仲立即任命第十一战区副参谋长兼作战处长吕文贞为北平前进指挥所主任,军务处长刘本厚为参谋主任。

在举行北平受降仪式之前,吕文贞参加了天津地区受降仪式。10月6日上午,受降仪式在法租界公议局门前的克雷孟梭广场举行,由美军第三军团司令洛基中将主持。日军投降代表是118师团师团长内田银之助。当升中国国旗、奏中国国歌时,围观群众的激情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们兴高采烈、情不自禁地高呼“中国万岁!”“胜利万岁!”吕文贞深受感染,热泪盈眶。当他准备乘车离开现场时,一群青年看到他是中国军人都围了上来,有的还兴奋地爬上了车篷。此情此景更令吕文贞久久难以平静。

10月7日,吕文贞回到北平,急忙找到刘本厚说:“原定中南海怀仁堂室内受降的计划取消。美军公开受降,我们也要公开受降。”两人驾车直奔故宫。吕文贞本想在午门举行受降仪式,可是到现场一看,门上地方太小,门前平地上,后边看不见前边的仪式。于是他们又向宫内走去。到了太和殿,吕文贞眼睛一亮:好大的广场,能容纳几十万人。他登上玉墀,发现太和殿前的空间也很大。回头向广场一望,下边也可以望到上边。于是两人就商定在太和殿举行受降仪式,让更多的民众参加,并分享胜利的喜悦。

吕文贞根据天津受降仪式上美军的受降情况,构思出了北平受降仪式的受降规模和程序,并向刘本厚作了具体说明,安排其负责布置现场。这时离受降日仅有3天时间了,刘本厚按照相关要求,带领几名参谋加班加点,在两天之内将受降现场和程序全部准备完毕。

1945年10月10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北平市民闻知受降的消息后,从四面八方涌来,有大约20万民众聚集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天安门、端门、午门、东西华门、南北池子、南北长街,到处都聚满了激动的人群。

中国军人列队于太和殿的广场上。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盟国代表也参加了受降仪式。

上午10点10分,景山上汽笛长鸣,太和殿前受降仪式正式开始。司仪隋永礼上校高呼:“引导日本投降代表入场!”命令传出后,全场立时肃静。日本投降代表、平津地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长(即前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官)根本博,携同参谋长高桥坦及该部高级军官21人,在太和殿门外下车,垂头丧气地步行入场,在礼台前排列成一行,向主官敬礼后,退后恭立待命。此时,台下民众欢呼雀跃,情绪亢奋,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军乐队凯歌高奏,礼炮齐鸣,全体肃立,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将士默哀。日本投降代表个个低头躬身,向中国人民谢罪。

司仪宣布投降代表签字,根本博等行至受降台前,肃穆立正,向孙连仲行礼后,退至左侧恭立。工作人員将3份投降书分别置于台上,根本博签字盖章后,呈交孙连仲。孙连仲身形高大,为抗日名将,曾因血战台儿庄而驰名海内外。他健步走到签降台前,庄重地在“受降主官”栏下签字盖章。根本博等21名投降代表在万众怒目之下,恭恭敬敬地将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战刀放在了受降桌上,之后,退出会场。这时,国歌奏响,国旗飘扬,全体军民齐向国旗致敬。遭受日军8年蹂躏的北平市民终于扬眉吐气了,他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振臂高呼:“中国万岁!”“胜利万岁!”欢声雷动,响彻云霄。

典礼只有短短的25分钟,20万北平市民见证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北平受降也是中国战区规模最大的一次受降仪式。

(来源/《文史博览》等)

猜你喜欢

太和殿战区北平
My Travel Plan to Beijing
遥想右北平(散文)
北平的零食小贩
紫禁城在1918
在太和殿听一种鸟鸣
太和殿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