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竹值黄金百两

2020-08-18邵仄炯

新民周刊 2020年30期
关键词:落墨徐熙墨色

邵仄炯

竹子是中国文人非常喜爱的一種植物,竹子高洁、不屈,与古代文人贤士的名士风度颇有相似之处。在历代画竹的艺术作品中,南唐时期杰出的花鸟画家徐熙所绘的《雪竹图》堪称经典。这幅画上没有名款。经过书画家、鉴定大家谢稚柳先生的考证,归于五代徐熙的名下。

画作描绘的是江南雪后初晴,也有人说是月夜下的竹石、枯木。画面底部是坡岸,岸上有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头,石头后面三竿高竹挺拔有力,已经冲出了画面的顶端,左边有几棵被弯曲折断的残竹,画面的左下方有一根虬劲的树干露出一截,画中还有数片蛀虫斑驳的枯叶。全画以墨色渲染背景,反衬出景物有积雪般的白。画面有股清寒萧瑟之气,让观者感觉在一片宁静的山林中,还有这么一处野趣。

今天来欣赏《雪竹图》,它的气氛色调让我想起了曾经那个时代家家户户都有的照相底片。一般来说,底片上曝光多的主体物象,是浅色的,就像画面的竹子、石头,淡淡的、透明的模样。而曝光少的地方则是深色的,就如同画面深暗的背景。

徐熙创造了一种重要的画法,叫做“落墨法”,这在中国画史上也是特别著名的。画史上有关“落墨法”的阐述有五六种之多,无论是“先以墨定其枝叶,后付之以色”,或“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还有他自己说过“落笔之际,未尝以付色晕淡细琐为功”等等。

古人的语境比较简洁含蓄,可能很难具体看清这些技法的细节和动作。所谓“落墨法”,就是先用墨笔连勾带染地画出对象的形态和变化,然后在某些局部上略施一些淡彩。关键之处是勾和染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法。

徐熙《雪竹图》。

唐宋之前的工笔画法基本上都是先勾描,然后渲染。到了宋以后,特别是文人书画的兴起,开始去掉了勾染的技法,纯以墨色写意。比如宋代著名书画家文同有一张《墨竹图》就是这样的画法,因此“落墨法”可以说是从勾染到写意的重要过渡,他的一笔落墨,开启了中国绘画写意画风的新旅程。

带着对“落墨法”的解读,再来看这幅《雪竹图》。画中的景物没有显著地勾勒的痕迹,竹子的粗干、枝叶以及坡石都是以物象的边缘的墨色渲染来体现的——仔细观察画面中叶片、竹干上的纹理,以及山石的起伏,这些都是用勾勒结合落墨的方法,一气呵成的。竹节处,画家以重墨小笔触,洒脱地擦出了竹竿的一些细节,使得竹子显得挺拔有力。

还有两个精彩之处——画幅右下角有一节短短的折断了的竹竿,断口处的锯齿状上有一丝一丝竹皮卷曲,生动之极。还有画幅左侧的数片枯叶,叶片边沿满是虫蛀的小空洞,有了这些细节,画面就更有一种远离人迹的自然野趣了。

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有着不同的美丽和迷人的景象,这是上帝赐予人类世俗之乐以外的另一番礼物。徐熙虽然画的是竹子,更精彩的是,他用“落墨”洗净了世间的烦躁与热闹,渲染出清冷、悠远的自然气象,让人从野逸之中领略到宇宙的荒寒和生命的轮回。

此画没有款识,但细心的观者会发现,在画中紧挨着大石头右侧的竹竿上,有两行以篆书倒着写的字,是“此竹价值黄金百两”。初次看到这样的字,令人心头一惊,好大的口气。这荒郊野岭的竹子也值黄金百两?

或许,这是好事者的故弄玄虚,抑或是画家的气傲与自信……到了今天,这一秘密也就不得而知了!

信息

海上标程·和而不同——上海中国画院藏贺天健、王个簃、程十发作品展

曾担任过上海中国画院院领导的贺天健、王个簃、程十发,不仅是海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也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中的重要人物。在他们之间既可以看到作为同道的艺术探索的趋近与差异,又可以看到作为同事在建设画院中的勠力同心。贺天健、王个簃和程十发之间交织出的是关于一个时代的艺术与生活的复杂、丰富、各异而又互溶的景观缩影。近日,三人联展在程十发美术馆举办,展出代表作数十幅,完整勾勒展现上海国画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猜你喜欢

落墨徐熙墨色
从“落墨为格”到“破除诸相”
紫莺落墨靓古城
我的梦想
无色中的有色——李立扬诗歌中的中国画墨色之美
如何使墨色有变化
渴望
胶印机墨色智能控制技术盘点
落墨丹青,繪心繪意——古风画画教程
徐熙画派的绘画艺术风格特点及影响
解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卷 古二篆落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