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大妈,专注垃圾分类整十年

2020-08-17张骜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餐盒厨余纸尿裤

张骜

“垃圾分类不明白找谁?”“找小柳,她门儿清。”在北京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西交民巷社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是有关垃圾分类的问题,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找小柳”。

其实,这位“小柳”年纪一点儿也不小,她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西城大妈,也是西交民巷老党员志愿服务队成员。自从2011年成为社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和指导员,柳素霞10年来一直守护着西交民巷27号院的4组垃圾桶。她不仅每天花4小时义务分类、清理垃圾,还结合自己的经验,编了一套涵盖各年龄段人群的垃圾分类攻略,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落地开花。

现场直击:不但分垃圾,还刷垃圾桶

柳素霞个子不高,身材瘦削,但是眼睛倍儿亮,行动敏捷,走路比同龄人快不少。她每天负责27号院的垃圾分类,一干就是10年。

早上6点半,很多人还没起床,西交民巷27号院的垃圾桶旁就出现了柳素霞的身影。只见她穿着红色志愿者马甲,两个兜里鼓鼓囊囊的,身上系着围裙,左手铁钩,右手铁夹,还戴着双层手套,装备可谓专业。

轻轻钩开一个“厨余垃圾”桶的桶盖,小山似的垃圾袋冒了出来。柳素霞挑起一个垃圾袋,厨余汤汁顺着袋子流淌而出。

“尽管宣传已经很到位了,大家在操作中还是很难百分之百达标。垃圾袋应该和厨余垃圾分开,投放在‘其他垃圾桶中。” 柳素霞一边说,一边夹出一袋又一袋厨余垃圾,确认桶内再没有“打了包”的垃圾后,她用铁钩逐一钩破垃圾袋,将厨余垃圾倒入桶内,完成了二次投放工作。

虽然柳素霞戴着厚厚的口罩,垃圾散发出的异味还是让她本能地向后退了几步。定了定神后,她再次向前,将垃圾袋里的汤汁沥干,投入“其他垃圾”桶内。

操作完成后,她伸手在“厨余垃圾”桶后摸索,掏出一块抹布和一卷钢丝球。为了保证每次分拣后垃圾桶干净整洁,柳素霞特意在每一个“厨余垃圾”桶后藏了这些“宝贝”。

每一个垃圾桶的平均清理时间都在5分钟以上,等到柳素霞完成全院16个垃圾桶的清理工作,表针已经指向8点半了。她顾不上喝水、擦汗,就用一辆平板车将当天最满的一桶厨余垃圾拉到院外,等候集中收集。

时光倒流:专门去垃圾处理厂“研学”

除了体力上的要求,垃圾分类志愿者还讲究经验积累和总结。别看如今的柳阿姨说起垃圾分类来头头是道,10年前,她也是一名菜鸟。

柳素霞说,刚开始宣传的时候,总会遇到抬杠的街坊说:“反正最后都是集中处理,咱们分不分的都一样。”

久而久之,柳素霞心里也画了个问号:到底是不是像大家说的那样,集中处理就是“一勺烩”?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西交民巷社区党委书记谭道亮。

“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能不能让我去垃圾处理厂学习一下?这样再宣传心里也有底。”听到柳阿姨的要求,谭书记一口答应,并且竖起大拇指说:“您真有股子钻劲儿。”

不久后,全市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赴门头沟某垃圾处理厂参观,柳素霞终于等到了盼望已久的机会。

“我拿了一个新笔记本,两支圆珠笔,还揣了个傻瓜相机,想把看到的、听到的全记下来。”到达目的地后,柳素霞很快发现自己的眼睛不够用了。接驳垃圾车、倾倒区、填埋区……她一边听讲解,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当她来到厨余垃圾处理流水线时,一下子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住了。

只见掺杂着纸屑、其他垃圾的厨余垃圾顺着传送带缓缓前进。传送带两边分别站着4位分拣员,用镊子将其他垃圾拣出。除了纸屑外,柳素霞还看到了榴梿壳、扇贝壳等垃圾。突然,传送带下端发出一阵轻微的摩擦声,一位分拣员将一段大棒骨夹了出来。

“各位注意,像大棒骨、玉米棒芯这样的垃圾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厨余垃圾,其实它们都属于其他垃圾,如果分类不正确,会破坏传送带和粉碎系统。”

半天学习下来,柳素霞足足记了5页纸。她亲眼看到了垃圾处理厂工作的精细,粉碎了垃圾处理“一勺烩”的谣言。

回到社区后,柳素霞掏出一小袋垃圾经处理后转化成的花肥,冲谭道亮说:“书记,只要能把知识运用到垃圾分类宣传和实践中去,这看似又脏又臭的垃圾就能变成有用的资源。”

思索进阶:“苦口婆心”不如编个攻略

参观垃圾处理厂的经历让柳素霞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此后,无论何时遇到垃圾分类新知识,她都第一时间学习并且记录下来。笔记攒了几本,菜鸟练成专家,可是在实际的宣传和指导过程中,效果并不明显。

有一次,柳素霞正在清理垃圾桶,见一个年轻人拎着一包垃圾就往“可回收垃圾”桶里放。“这是什么?小伙子,麻烦你打开,阿姨看一下再扔。”打开垃圾袋后,只见里面是一包幼儿纸尿裤,包装整齐,还没有开封。

“这不是可回收垃圾,是其他垃圾,请投放到正确的垃圾桶内。”

“阿姨,这包纸尿裤还没开封,完全可以用,谁有需要就拿走,为什么不是可回收垃圾呢?”

“小伙子,根据分类规定,纸尿裤无论是否用过,都属于其他垃圾,不属于可回收垃圾,而且最好集中打包投放。”

年轻人嘴上说“知道了”,眼神里却透出怀疑和不服气。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拿着外卖盒的投放者。仔细一看,这位手中的垃圾可谓“一环套一环”:纸盒里有塑料餐盒,餐盒里是满满的小龙虾残渣。

眼看对方要把垃圾一股脑儿地扔到“厨余垃圾”桶里,柳素霞赶紧伸手拦住:“外卖纸盒属于可回收垃圾,塑料餐盒属于其他垃圾,食物残渣才是厨余垃圾。”投放者摸摸脑袋,露出抱歉的神情。

“没想到这分类还这么细致,您要不说真不清楚。下次我一定注意。”

回到家,柳素霞左思右想,觉得仅靠自己每天“围追堵截”和“苦口婆心”并不能让小院乃至全社区的投放者产生系统的认知。当天下午,她就把自己的困惑汇报给了谭书记。

“您可以把咱们生活中常见的投放误区和注意事项写成攻略呀!在街道和社区的各个平台推广一下,大家不就可以随时学、随时查,您也不用一遍又一遍地说了?”谭道亮建议。

说干就干,柳素霞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整理工作。不到一周时间,一份结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自己10年垃圾分类经验的攻略出炉了。

在“少儿组”攻略中,重点标注了:“尿不湿、纸尿裤无论是否使用过,都属于其他垃圾,最好集中打包,扔进‘其他垃圾桶。”

对于儿童玩具,攻略则指出:“孩子们玩的各种塑料、金属、纸质和毛绒类玩具都属于可回收物,但需要家长们注意的是,泡沫地垫、拼图以及水晶砂、橡皮泥属于其他垃圾,大家不要扔错了。”

在“青年组”攻略中,重点解释了外卖包装和餐盒的投放技巧:“在分类的时候,应该注重細化的标准。例如对于外卖饮料和食物,在丢弃的时候,应该把汤汤水水和剩余的液体饮料倒入下水道,再将食物残渣和‘珍珠、果肉等倒入‘厨余垃圾桶。被饮料和油污污染的餐盒、杯子等应该投入‘其他垃圾桶内,易拉罐、玻璃瓶、干净的纸袋包装等可以放入‘可回收垃圾桶。”

这份攻略还兼顾老年人,重点提到了药品、保健品等垃圾的投放注意事项:“大多数药品、保健品、消毒剂等,无论过期与否,都要扔进‘有害垃圾桶。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中药残渣容易分解,基本属于厨余垃圾。此外,带有水银的温度计、血压计等器械,也应该投入‘有害垃圾桶内。”

攻略一经推出,迅速在社区、街道乃至“西城大妈”公众号等平台走红,柳素霞也成了西城区垃圾分类“网红”。

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许和荣誉,柳阿姨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有些不好意思:“我是一名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起带头作用是应该的,这都是我分内的事。”柳素霞说,这份攻略来源于实践,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更新、保鲜。别看她已经67岁了,依旧干劲十足。

(摘自《北京晚报》2020年6月8日,水云间荐)

猜你喜欢

餐盒厨余纸尿裤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姑苏区最大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试运营 日处理能力达100吨
关于树叶餐盒的发展及推广对策的研究
检测婴儿纸尿裤吸收芯层的新方法
凭出生证扔尿布
食物废料处理器
天气冷,宝宝纸尿裤是不是得买厚点
13号餐盒柜
13号餐盒柜
澳门鼓励餐饮业“少盛饭返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