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老子为人处世哲学中的智慧

2020-08-14雷丽

青年生活 2020年28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道德经

摘要:《道德经》为老子所作,又称《老子》。其中的处世思想蕴涵了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其处世思想就是老子关于个人在面对人生、社会时所应遵循原则的论述。这种处世思想不仅对古人有重大的影响,对今天而言,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道德经;处世思想;现代价值

On the Wisdom of Lao Tzus Philosophy of Mans Life

LEI Li

(College of Marxism,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xi Taiyuan 030024,China )

Abstract:Tao Te Ching was written by Lao Zi, also known as Lao Zi.The thought of life contains profound philosophy, superb wisdom and rich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thought of life is Laozis exposition of the principles that individuals should follow when facing life and society.This kind of thinking not onl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ncient people, but also has a very important modern value today.

Key words: practicing Moral Confucianism; Life Thought; Modern Value

老子被称为道家的开创者,其著作《道德经》是该流派最重要的经典典籍之一。《道德经》中的处世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今天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对其处世思想进行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充分地了解道家思想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为我们的人生思考提供启发、为人处事提供指导。

一、《道德经》中处世思想产生的背景

老子,又称老聃,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哲学之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那时,周王室衰微,统治秩序日益败坏,统治者生活奢靡,百姓生活疾苦。晚年,著成《老子》一书,也称《道德经》,虽篇幅短小,却涵盖修身养性、为人处世、治国理家等多方面,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德经》一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思想博大精深,不仅包含了关于世界本源的论述,更有丰富的人生、政治思想。老子用“道”作为理论基础,来阐述理想人生和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道”虽然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但在现实生活中,处世思想才是老子要论述的核心。

二、《道德经》中处世思想的主要内容

1.自然无为的价值观。从《道德经》的内容看,老子十分推崇自然的“无为”方式,一是自然的法则,二是人的活动、行为的准则。老子主张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应该无为而治,无为的真正内涵是无不为,只有达到这一境界,才会国泰民安。由此可见,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一种“道法自然”中的“有为”,遵循自然之道,遵守事物的发展特性,不违背它,不强行改变它。

2.知足、虚静的处世态度。老子崇尚自然道德,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自然朴素,时刻保持知足、虚静的生活态度。“知足”就是使心灵保持满足,凡事适可而止,以防物极必反。“虚静”就是要求人们在生活中,保持内心恬静,不受外界外物干扰。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都会回归于“静”,这就是事物生灭变化的永恒规律。

3.守柔不争的处世方法。老子认为遵循“道”的原则,应该像水一样柔弱不争,一是“守柔”,二是“不争”。老子认为在为人处事中,用它柔弱的方法,顺应自然,任由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不强加干涉,留给万物自由发展的空间;而且我们应该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还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人,不与人争功、争名、争利。

三、《道德经》中处世思想的现代价值

1.淡泊名利的胸怀。在现今社会,追名逐利的现象比比皆是。老子的哲学中要求我们重视自然道德,希望人们不要被物和名利所束缚,乐于做一個朴实自然的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淡泊名利,保持内心的“静”,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成功不都是偶然,在成功的背后都需要勤劳的付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持淡泊名利的胸怀。

2.无为而治的启示。《道德经》中处世思想指出,社会秩序、人生的异化都是因为人们的“私欲”,因此老子主张人们保持“虚静”的心态,减少个人“私欲”,在治理社会中用自然之道去消除社会矛盾,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告诉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3.谦虚不争的品格。《道德经》中提出“柔退不争”的处世方法,提倡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人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不居功自傲,不自以为是,取得成功后应该“功成身退”,要求人们以修身养性为主,不争名夺利。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就是指具有善性的人就像水一样,学习水“柔弱处下”的德行,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保持谦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应该过分追求名利,与他人交往应该时刻保持谦虚,取得成功后,也应该保持内心警惕,不与人争,时刻为他人着想,学会包容他人,就能创造出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央书局.2008.12(2010.3重印)

[2]张松辉.老子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3]刘固盛.老庄学文献及其思想研究.长沙.岳麓书院. 2009.7

作者简介:雷丽(1993-),女,汉族,山西柳林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道德经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全球化背景下中原华商文化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