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湖区百姓乘着“推普”的翅膀

2020-08-14汪国山刘秋良何爱平

老区建设 2020年13期
关键词:普通话全县贫困户

汪国山 刘秋良 何爱平

都昌县是江西省重点贫困县之一,“十三五”期间有贫困村112个(其中3个重点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473户63622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推普脱贫”是精准扶贫、智力扶贫的一个重要切入口。都昌县以“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达标”为契机,以“推普脱贫”为载体,立足实施国家《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近年来,都昌教育扶贫被列为重点,并将推广普通话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工作抓实抓细,把“推普”落实在脱贫攻坚的全过程。

都昌县下辖24个乡镇(其中21个乡镇属湖区),259个村委会,总人口82.6万。全县国土面积266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390平方公里。作为鄱阳湖区的人口大县,都昌与鄱阳、湖口、彭泽相邻,与安徽东至县、江西景德镇等地因地缘、人缘而交往密切。全县有22万余人在全国各地长年务工,是全省劳务输出重点县。都昌人口多、方言杂、乡音重,“推普”工作难度大。在县域内还有“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现象,甚至会出现都昌人也听不懂都昌话的尴尬情况。都昌县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协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迎难而上,广泛宣传发动,大力组织开展“推普脱贫”活动,把推广普通话融入到各種各样的脱贫攻坚活动中去。从县城到乡村,从校园到社区,从耄耋到幼童,“推普脱贫”之花在都昌尽情绽放。

开展“推普周”活动,浓厚“推普”氛围。都昌县在脱贫攻坚中,高位推动“推普”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带头在各种场合推广和使用普通话,并对推普扶贫工作予以高度重视。都昌县每年举办“推普周”活动,在县语委的倡议下,各单位纷纷组织开展“推普”活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说普通话”的浓厚氛围。都昌县是“中华诗词之乡”,县委宣传部、县诗词学会近三年来以吟诵脱贫攻坚为主题,组织谷雨诗会和重阳诗会,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推广普通话,特别是从平仄、对仗、吟咏等语言奥妙中体味普通话的神韵。都昌镇政府组织人员在12个社区内发放“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倡议书5000份,开动流动广播车每天广播8小时,覆盖范围包括全镇12个社区和58个村庄。县文广新旅局在全县“书香都昌”阅读点开展了阅读比赛。都昌一中、都昌二中、东湖中学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县关工委、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举办全县中小学生“我为祖国点赞”演讲、朗诵比赛活动。县图书馆与县教育体育局联合举办“讲历史故事/成语故事”竞赛活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优良家风助我成长”万名学生诵读家风家规和“我安全我幸福”演讲比赛等活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活动,一场场激情飞扬的比赛,在贫困县都昌处处播洒“推普”的种子,让基层群众在融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以“推普”为荣。

开展专题演讲赛,激发脱贫内动力。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安排了以“感党恩、争脱贫、齐奋进”为主题的大型演讲比赛。2019年9月,都昌县举行了“扶贫扶志 感恩奋进”主题演讲比赛,全县各乡镇推荐扶贫干部、各帮扶单位安排选手参加了比赛。2019年11月,全县各中小学举行了“放飞理想、感恩奋进”师生演讲比赛,156名师生参加决赛。演讲过程中,广大扶贫干部在扶贫攻坚路上知难而进、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事迹,贫困群众讲志气、肯拼搏、齐奋进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听众。大港镇盐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海晶因身残,是位轮椅上的90后青年。2015年,她从浙江丽水嫁入盐田村。张海晶在县检察院驻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村上办起了景泰蓝版画艺术培训班,吸引了当地20余名学生参加假期美育教育,一些村上的留守妇女和残疾贫困户也加入培训队伍。张海晶不但自己坚持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辅导,而且要求参加培训的对象也使用普通话交流,被山里群众亲切地称为“普通话天使”。张海晶2019年被评为江西省自强模范。她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脱贫攻坚模范典型宣讲活动,人们从她动听的讲述中感受到自强自立的力量。

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弘扬社会正能量。全县24个乡镇分别开展了“扶贫脱贫先扶智,道德讲堂进农家”活动。2019年4月24日,南峰镇“道德讲堂——‘五家教育宣讲会”在南峰社区少松廉洁文化活动中心召开,周边村民、中小学生、镇村干部等100余人聆听了道德讲堂。2019年6月,和合乡滨湖村举办了脱贫攻坚“扶志、扶德、扶智、扶勤”道德讲堂活动,滨湖村各自然村小组长、党员、建档立卡贫困户代表60余人参与了活动。这些活动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树立了贫困户的致富信心。南峰镇乌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冯祖浪是位天生的聋哑人,妻子冯喜清是位肢残的残疾人。在镇村干部和江西省信息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关心下,冯祖浪从事泥工,自主立业。冯喜清在扶贫干部的指导下练好普通话后,选择去景德镇学画瓷画,由于她与人交流都是用普通话,入行很快,劳务收入也增长较快,两个读书的女儿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作为户主的冯祖浪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这个特殊家庭的女主人和下一代,却在普通话的多彩世界里唱出心中的脱贫欢歌。

实施招募“推普”志愿者行动,精准帮扶贫困户。县语委、县教育体育局从全县24个乡镇中学中招募语文教师担任推广普通话志愿者,每个乡镇不少于2人,组成推普志愿者团队,到贫困村进行普通话宣传推广,对贫困户进行普通话培训。大港镇贫困户但喜荣在镇村干部及帮扶单位的帮扶下办起了养鸡场,正当她干得有了起色的时候,却因为不会讲普通话犯了愁,在学技术方面存在沟通障碍,在销售方面也错失了很多机会。推普志愿者在进村宣传推广普通话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对她进行了普通话培训。但喜荣高兴地说:“通过普通话的学习培训,方便了我与外地老板的交流,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2020年春季,但喜荣主动捐出自家生态养鸡场生产的10080个鸡蛋,慰问奋战在新冠肺炎战疫一线的人们。自强不息的但喜荣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表达了对党的扶贫政策的感恩。都昌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是身处困境的孩子的爱心之家,目前有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的服刑人员子女、孤儿等特殊家庭的200余名孩子,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求学和生活。都昌语委会联合都昌爱心妈妈俱乐部,组织志愿者到太阳村推广普通话,让孩子们彼此通过普通话架起心心相连的桥梁。

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提升“推普”影响力。都昌县“推普”工作,既注重农村贫困户“会说普通话”层面的拓展,也深入开展“推普”的学术研究,为推广普通话工作注入持续动力。都昌中心幼儿园雷芹老师主持九江市市级教研课题“都昌县方言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她与人合作拟写了《都昌俚语》一书,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打通都昌方言与普通话的无缝对接,为都昌人学好普通话提供了生动模板。安徽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博士、副教授栗华益先后两次深入都昌贫困村开展音韵学调查,随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国内语言学权威刊物《中国语文》上发表论文《江西都昌方言溪群母零声母化现象》,探寻都昌方言作为赣方言的一种,与普通话之间在音韵学上的切合,为“推普”提供学术支撑。

2019年12月2日,都昌县高分通过了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评估验收。2020年4月26日,江西省政府发布公告,宣布都昌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达标,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既是对都昌工作的肯定,更是都昌“推普”工作一路前行的动力。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称誉的“鄱阳湖上都昌县”,在新时代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展“推普脱贫”工作,让湖区百姓乘着“推普”的翅膀翱翔于小康社会的蓝天。

作者简介:汪国山,都昌县委宣传部;刘秋良、何爱平,都昌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李志敏

猜你喜欢

普通话全县贫困户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17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