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安:多措并举巩固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8-14夏宇

老区建设 2020年13期
关键词:饮水贫困人口全市

夏宇

吉安市所辖13个县(市、区)都属于原中央苏区县,其中有5个国定贫困县,4个罗霄山片区县。近年来,吉安市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要求,大力推行“三个到位、志智双扶、两表公开、两表认定”工作方法,探索实践了一系列脱贫攻坚举措,持续巩固拓展扶贫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从2013年底的35万人、贫困发生率8.9%,减少到2019年底的5764人、贫困发生率0.14%;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8%以上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强化“两业”扶贫,助力贫困户可持续增收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系统数据显示,吉安市贫困户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72元,2019年为8349元,增长61.4%,贫困户增收势头稳健。该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注重产业拓展。深入推广“四个一”“一领办三参与”等产业发展模式,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井冈蜜柚、特色竹木等富民产业,真正把“摇钱树”种到房前屋后,产业扶贫覆盖率达94.6%。二是就业扶贫。2019年为1.02万人次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发放培训补贴82.2万元,引导0.7万名贫困劳动力在全市工业园区就业,引导0.14万名贫困劳动力扶贫车间就业,1.7万名贫困人口获得公益性扶贫专岗,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47万元。三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大2016-2018年搬迁群众的产业扶持力度,其中从事农牧业生产1837人,产业园区带动939人,旅游景区带动124人。同时,通过就业进行扶持。扶贫车间安置446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80人,县内就地就近就业1509人,县外务工1685人,接受劳动技能培训1140人,实现后续产业扶持100%全覆盖,确保贫困户搬迁后收入有来源,实现稳定脱贫。四是注重利益联结。着力推进产业、就业融合互促,把扶贫企业(合作社)、扶贫产业基地、就业扶贫车间、电商扶贫站点融为一体,多方式、多渠道带动贫困户发展,并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引领示范、带贫益贫作用,让贫困户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务工工资、资产收益分红等各种收入。五是注重服务支撑。利用产业扶贫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扶贫资金,对贫困户进行奖补。新增扶贫小额信贷2.1亿元,并在技术、销售、物流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扶贫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有的县在乡镇一级专门建立两业扶贫中心,统筹两业扶贫持续发力。六是注重保险保障。大力推广扶贫产业保险,部分县已探索建立政府扶贫救助保险、水稻种植保险、中药材种植保险、林木综合保险、农房保险、“一县一品”特色农业保险等六个险种,切实帮助贫困户或扶贫企业(合作社)降低产业风险。

聚焦重点发力,扎实推进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教育扶贫。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与乡镇政府属地管理双责任制。截至目前,全市落实各学段学生资助资金7240.8万元,受助学生10.7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教育资助资金2703.5万元,覆盖3.82万人,实现应享尽享。实行控辍保学周报制度,对控辍保学台账系统中疑似辍学人员进行认真细致的核查,对辍学适龄儿童返校意向进行摸底,劝返入校并补建学籍,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无辍学现象。二是聚焦健康扶贫。2019年,全市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累计总金额8.62亿元,经“四道保障线”补偿报销7.84亿元,建档立卡患者住院综合报销比例稳定在90%的适当比例。强化家庭医生履约服务,丰富履约形式,全市共完成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数33.5万人,履约32.9万人,履约率达到98.2%。三是聚焦危房改造。对农村危房改造新建房屋实施严厉的面积管控,对所有农村四类存量危房进行再排查、再鉴定,建立档案,挂牌标识。2019年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2862户,对10月份新排查出的674栋存量危房,全部纳入2020年危房改造计划,确保让所有农户住上安居房奔小康。四是聚焦饮水安全。2019年制定《吉安市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评价细则》,明确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等。2019年6月和9月,先后两次组织相关部门逐村逐户筛查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状况,对10.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安全饮水台账,对疑似不安全饮用水进行采集监测,未发现贫困人口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对涉及0.7万名贫困人口的安全饮水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农户饮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实施“两类人员”补短板,有效预防新致贫返贫

2017年,吉安市提出并推动全市按照农户人口5%左右的比例,将脱贫不够稳定的贫困户和档外边缘农户作为“两类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帐4.2万户,全部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逐户上门核实。统筹资源针对性解决了一批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平均每名乡镇主官负责90余户,做到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一人,确保攻坚质量整体有保障。根据2019年底贫困动态调整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脱贫不稳户)“两摸底”情况来看,经过两年多救助救济式补短板,成功将3.9万户拉离了贫困边缘,“两类人员”减少为0.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0.2%左右;全市2017年、2018年、2019年的返贫人口分别为678人、40人、7人,返贫人数大幅减少。

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大扶贫格局

一是落实定点驻村帮扶。全市选派2068名第一书记、5508名干部驻村;落实3.8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0.3萬户贫困户,其中,在570个贫困村中安排1787名干部,组成570个驻村工作队开展定点帮扶,投入帮扶资金约1.6亿元。进一步强化驻村干部管理,严格落实考勤、报告、例会、约束等四项制度,把帮扶成效纳入驻村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帮扶责任,确保工作落实。二是推进企业与社会组织扶贫。一方面,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行动。发挥“百企帮百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优势,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党政高度重视、企业热情参与、民众精准受益”的行动格局,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作出示范。强化思想引导,引导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主动投身脱贫攻坚,履行社会扶贫责任。开展“心连心”走访,各级扶贫、工商联、光彩会等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和协作,及时了解商会、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情况,掌握帮扶进度,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在帮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帮扶企业一同走访贫困村、贫困户,深入了解贫困状况,与贫困群众面对面交流,做到帮扶精准。另一方面,强化“中国社会扶贫网”应用。不断提升“中国社会扶贫网”的平台覆盖面、用户活跃度、帮扶精准度和社会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注册贫困户10.3万户,实现全覆盖;注册爱心人士65.7万名,累计发布物品需求22.6万件,对接17.1万件,物品对接成功率达75.7%。三是夯实基层党建扶贫。加强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全市2525个村,已配备村级后备力量8692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2670人,2515个村都至少储备有2名后备力量。目前,172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已全部完成整顿提升,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的基层战斗堡垒。全市基本上消除了“空壳村”,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以上,有效提升了村级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带动脱贫攻坚的能力。

创新精神扶贫模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发展动能

加强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开展扶贫扶志“四大感恩行动”和“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一体推进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树典型抓示范,深入宣传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奖获奖人选先进事迹,按照面向基层倾斜原则,让评选先进、宣传先进同步互动。全市共推荐评选22名个人、2个集体共22个对象竞评国家和省脱贫攻坚奖,浓厚了全市合力攻坚、共建小康工作氛围。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办联合开展30名脱贫对象典型宣传,在吉安电视台、《井冈山报》等媒体开辟专栏,并将典型事迹汇编成册进行集中宣传。全市各地累计树立正面典型359个,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抓培训强技能,摸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情况,精准选择培训对象,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目前,全市已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1万人次,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55期2661人次,雨露计划中高职业教育培训2746人次,贫困户就业技能稳步提升。改方式优帮扶,在产业扶贫上加大奖补力度,在扶贫项目上倡导贫困户参与酬工酬劳,重点推行“爱心超市”积分行动,在干部帮扶上不再简单送慰问金。行法治强约束,推进农村基层自治、法治、德治,尤其是加强法制教育,治理因懒、因赌、因子女不尽赡养义务导致老人致贫行为。强化依法维权和法律援助,推进文明新风改善。为牢固树立反向约束导向,对反复劝诫仍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的5户贫困户取消贫困资格。

责任编辑:史慧芳

猜你喜欢

饮水贫困人口全市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饮水
3000亿投入,农饮水仍不安全
春季给羊饮水五注意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