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2020-08-13田卉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田卉

摘 要:英语专业在工科院校中大多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普通工科院校更是如此。本文以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切入点,探讨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工科院校

相较于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办学历史较短,但历经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时间,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取得了很多优秀教学成果。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和社会对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如何更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指导英语专业建设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认为,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有思想观念转变、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七个方面。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前那种只会说外语,没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外语专业学生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新的时代召唤口径宽、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新型外语类人才。关于“复合型人才培养”,上述《意见》指出“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由于各院校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内容和进程也必须因地、因校、因專业而异。应该鼓励各校闯出各自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力求办出特色。”

2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查阅专业介绍不难发现,多数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将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工科院校也不例外。以上海电力大学为例,是一所为以工为主,兼有管、理、经、文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该校英语专业开办于2000年,以通用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语言文学、翻译、商务、旅游为专业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宽广的国际视野,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一定的电力行业背景,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旅游、电力等部门从相关工作的英语学科专门人才。

根据社会需求和本校特色,开设有商务、翻译、旅游、文学等专业方向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第二学期结束后选择专业方向,自第三学期开始按照专业方向分别选择课程学习。各专业方向必修课主要有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英语写作、英语语法、高级英语、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美文学史、电力英语阅读、电力英语口译等。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学生可相应选择英语修辞学、英语词汇学、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实用文体翻译、文学翻译、科技英语翻译、导游基础知识、现场英语导游、会展英语、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写作等。

从生源来看,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外语学习主动性不强。依据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政策,录取专业大多依考生高考成绩而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也会优先选择该校有优势、有特色的专业。因此对于报考普通工科院校的考生来说,英语专业往往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甚至有部分学生是由于所报专业未录取而被调剂而来的。英语专业的录取分数往往成为各专业中接近最低的。这些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表现出学习习惯不佳、母语水平不高、语言基础不扎实、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削弱了他们毕业时的竞争优势。

3 改进措施

《意见》中指出,我国现有外语专业的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和其他专科类院校。由于各院校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内容和进程也必须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应该鼓励各校闯出各自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力求办出特色。目前正在试验的模式有:"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和双学位等。针对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构建和不断完善“英语+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充分依托已有的教学资源,搭建教学平台,即以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构成的专业课程平台以及建立拓展课程教学平台。

从目前普通工科院校的教师队伍现状来看,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他们虽然都毕业于专业院校,但是缺乏现代化的英语教学经验,大多只接触过英语传统教学,教学效果较差。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需要招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现代化英语教师,为已经存在的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带来活力,促进整体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其次,对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学校可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较为完善的英语教师在职培训计划,定期对英语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理论知识培训。再次,区域内高校联合起来开展英语教师经验交流,组织区域内的所有英语教师互相借鉴成功经验。最后,学校科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关于提升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水平和实用性的指导,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

4 结束语

《意见》指出,各外语专业要从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学生来源、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并选择复合的专业,努力培养出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创出学校和专业培养人才的特色。普通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较短的办学历史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的水平,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越来越大,也将会逐步弥补其发展较晚的问题。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坚持“英语+专业方向”的原则不动摇,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英语教学模式,改变教育观念,让学生做回学习主体,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秦秀白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 [J] 外语界,2006(1):2-6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1998.8

[3]沈渭菊 理工院校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 [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10):153-156

猜你喜欢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体育美学对工科院校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实践教育的反思与出路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