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2020-08-13王燕

锦绣·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安全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煤炭资源也越来越丰富,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煤炭资源在经济中起的主导作用,然而随着近几年人们对煤炭的过度开发,导致危险事故频频发生,开采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巨大的威胁,导致煤炭发生危险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为了降低人为因素所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频率,该篇文章主要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煤矿的安全管理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危险事故;应对措施;安全管理

做到煤炭挖掘安全应该保证地下挖掘人员作业时能够使机器设备与保证人能够合理配合,从而达到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人员是保证煤炭顺利开掘的最重要因素,而做到安全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对自由的人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当然在煤炭事故发生危险中,除了环境因素之外,最容易导致发生危险事故的因素就是人为因素,因此我国应重视人为因素对煤炭发展的危险性,做到最大程度的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作业人员不仅提高专业能力,还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遇到危险时应及时求救,从而尽量避免煤炭挖掘时危险事故的发生。

一、安全心理学概念

1.1安全心理学的概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与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联系。一方面,人在生产作业中经常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疲劳、反抗等直接反映到工作效率与安全生产上;另一方面,生产作业过程中的生产机械、作业环境又对操作者的心理状况发生作用,使人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安全。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分析安全管理中的群体社会心理因素,考虑员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安全心理学的出现是基于人们社会活动中经常出现安全事件的发生,基于安全需求逐渐迫切而产生的,安全心理学在当今社会中发展逐渐成熟起来,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在生产生活中分析劳动者的心理因素及性格特征,从而达到保证生产活动人员安全。安全心理学在煤炭行业的发展中充分的体现了煤炭安全管理主要特征,因此相关部门应通过分析作业人员心理素质及安全意识来制定相对合理可靠的规章制度。

1.2安全心理学的作用

安全心理学在煤炭行业的应用能够有利于煤炭行业在安全管理时通过掌握每个劳动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及活动要求,从而对将来的思想行为及行为活动中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有利于制定符合要求的相关措施以及政策来提高在挖掘煤炭时的安全性,减少作业时的危险系数,由此来看充分掌握并将安全心理学应用到煤炭行业对以后的作业安全有着较大的帮助,为煤炭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

1.3从业人员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心理学在从业人员的日常作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政府不仅应该重视安全心理学,技术人员也应能够熟练掌握并了解关于安全心理学的知识,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在发生煤炭采集危险时,技术人员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并对自己进行及时的救治,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煤矿企业也应开展关于危险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的教育,而传统的培养方式过于单一无趣,无法达到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作用,因此,煤矿企业应该根据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训练模式,将安全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培养融合到一起。另外,煤矿企业也应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挖掘员工自身所存在的价值并将其发挥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煤矿企业的工作质量提高,也能使员工在工作时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提高员工在工作时的安全意识。

二、煤炭危险事故中的心理行为

2.1侥幸心理行为

人们在生活活动中对于一些事物总会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比如说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出现了违规行为,但却并没有发生危险事故,那么其他人就会认为这种违规行为对于日常工作并没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生产操作过程中人们总是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正当的操作将不会带来危险事故的发生,发生几率很小的安全事故并不会被自己遇到,但是这种侥幸心理的存在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操作人员存在这种侥幸心理,那么发生危险事故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2.2将就心理行为

一些开采人员认为在进行工作时不需要认真对待,只想着怎样能够快速完成工作,这种敷衍了事的思想行为对于进行煤炭开掘是非常不安全的,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危险性极大,这种思想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发展,甚至威胁到了自身的安全。对待工作没有责任感会导致工作质量大大降低,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如果技术人员长期以这种敷衍的心理进行工作,将会很大可能的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2.3漠视心理行为

煤炭行业对于安全问题非常重视并努力强调安全对于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并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在规章制度内进行办事,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技术人員依旧按照自己的思想行为办事,认为安全问题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部分的技术人员盲目跟从,模仿其操作行为,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

2.4从众心理行为

这种心理行为的出现是一些技术人员在进行煤炭开采中出现危险的行为,但却并没有受到制止和处罚,也没有发生危险事故的发生,在危险事故未生的前提下,该技术人员周围的其他工作人员也会由于这种操作的省力特征对这种行为进行模仿。这种从众心理的出现应从根本上进行杜绝,在规章制度上进行严格的规范。

三、安全心理学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

3.1提高从业人员认同感

在进行煤炭安全管理时,其核心应该是秉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心理学所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在煤炭开采人员的身上,而煤炭人员开采时的心理状态与其安全性有着较大的联系。煤矿行业在制定煤炭开采的安全制度上,应该是以人的性格特征及心理行为为依据,将人作为主体对象有益于提高煤炭人员对规章制度的认同感,接受规章制度。煤炭行业在技术人员工作时应注重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做到劳逸结合,减轻其心理压力,从而提高煤炭开采人员的工作时的安全性,以便顺利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

3.2提高从业人员的感知度

人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为与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因此对于客观知识能够准确的认识,对于煤炭的开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煤炭开采人员在工作时应该保证其自身的安全,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善井下的环境,增强技术人员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在煤炭挖掘过程中,除了要设立一些安全提示标志之外,还需要改善井下的环境,比如说通过调整井下一些设备的位置和增加井下的照明工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转变井下设施位置,增强事物的对比程度。这些措施的防护有益于工作人员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到增强事物对比程度,比如说,煤矿的开采人员应选择颜色鲜亮并易于被人发现的颜色,不仅能够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发现,还能提高自身的警觉性。

3.3安全管理的人员性格分析

煤炭工作人员的性格特征必然是多样化的,因此想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需要对每个工作人员的性格特征做出详细的分析,并采用科学的手段,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工作人员性格分析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时的安全度,比如井下挖掘人员需要的是性格冷静,遇事不慌,有责任有担当的。在煤炭的安全管理中,对于性格不同的人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性格不同的人在适合他们的场合发挥其本身的作用,并将这种优势运用到煤炭开采中去。除此之外,在工作个过程中也应根据不同性格的工作人员搭配工作的伙伴,做到能够发挥其各有的优势,达到能够互相帮助的目的,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的效率,从而使煤炭的挖掘安全程度提高。

结束语

煤炭安全事件发生最主要的部分是人为操作,因此相关部门应大力从人的角度出发,来对安全事件进行分析,煤炭开采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煤炭开采人员,因此提高煤炭开采人员的安全意识并保证开采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安全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开采中危险事故的发生能够很大程度的避免,煤炭行业也应该将安全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煤炭管理及开发上,并根据技术人员的心理特征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提高煤炭开采的安全管理。煤炭企业也应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将安全心理学运用到日常作业中,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危险事故发生,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马赟琮.煤炭开采企业安全管理现状与机制优化研究[J].国际公关,2019(06):226.

[2]李启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及策略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0):106+103.

[3]郭良金.淺析煤炭采掘中的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7):181-182.

[4]尹贻勤 煤矿安全心理学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6.9.

[5]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王燕(1972年1月),女,汉族,贵州省贵阳市,注册安全工程师,大学专科。主要研究方向:煤矿安全。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安全管理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